“你们来啦,你们这次又没带那本‘大书’啊,不说了快帮解决一下电表箱吧。”5月18日,张国顺在自家种植大棚外和国网杭州市临平区供电公司员工打招呼。
张国顺在泰山村有一个家庭农场,整个农场共种植了九十亩枇杷树。塘栖枇杷因为皮薄肉厚、香甜可口,成为了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016年,张国顺将3亩枇杷从露天搬进了大棚,在浙江省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在大棚内增设了数字农场,智能温控系统、滴灌设备、自动排风扇等电气化设备,可以让棚内枇杷可以提前半个月上市,收益增加2至3倍。
“金果子”住上了“新房子”也产出了更多的“金叶子”,这背后少不了稳定的电力支撑和数智化的电力服务。3月18日,国网杭州市临平区供电公司员工丁正华和同事带着无人机和红外测温仪来到了泰山村,此时正是枇杷的快速生长期,对枇杷种植的供电线路开展地空联动巡查确保金果果在大棚内顺利长大。
除了巡检设备的智能化让服务质量“更上一层楼”以外,工作方式的数字化也让服务效率“更进一竿”。张国顺口中的“大书”就是传统的纸质工作票,由一大本文件夹别着,而现在国网杭州市临平区供电公司用电子工作票取代了纸质工作票,电力员工们只需要在个人手机上登陆“i国网”APP中的数智化供电所工作平台,当日的工作清单就一目了然,详细记录了作业内容和工作地点,并且可以实现数据同源以及全景数据展示。
今年因为客观因素影响,线下枇杷销售渠道相较以往有所减少,而网络直播销售已然成为了一种新风尚,张国顺和当地其他的枇杷种植户也紧抓风口摇身一变成为“主播”。为了更好得展示塘栖枇杷,张国顺他们也将直播场地改到了户外枇杷园内。户外直播蓝天碧澄、绿树浓荫、金果累累,就是没有电可用,直播设备没法“续命”,这可愁坏了枇杷种植户们。
国网杭州市临平区供电公司得知这个消息后根据数智化供电所工作平台中的同源数据罗列出所有当天归属泰山村的电子工作票,工作人员查看电子工作票上的各个工作地点,规划出一条最优的服务路线,18日这天上午就解决了包括张国顺在内的4家种植户的户外电表箱安装工作,电力服务时间降低了近40%。
国网杭州市临平区供电公司不断将数字融入服务,将智能嵌进生产,为共同富裕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动力。截至目前,国网杭州市临平区供电公司已经完成了塘栖镇5项配网提升项目,优化了10条10千伏电力线路,以及75项智能开关改造,共出动无人机巡检6次。(谢枫)
责任编辑:张灵

-
今年杭州计划打造12个省级“美丽河湖”
2022-05-20 10:05:57
-
锚定高质量,杭州经济稳中求进
2022-05-20 10:05:57
-
5000尾鱼苗投放 宁波市首例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补偿执行
2022-05-20 10:05:57
-
浙江省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已覆盖四十个重点领域
2022-05-20 10:05:57
-
2022年“中国旅游日”浙江主会场活动“云”开幕
2022-05-20 10:0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