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从干群俗语看中秋送礼之变
2022-09-15 11:04:47 来源: 新华网
图集

  新华网杭州9月15日电(记者许舜达、李平)“以前每到‘八月半’,红包跟着月饼走,月饼跟着干部走,干部的肚子越吃越大。现在红包没有了,月饼变‘土’了,干部的肚子也跟着变小了……”平时爱“舞文弄墨”的杭州市萧山区义桥镇昇光村村民李妙祥,看到近些年村里风气的变化,自发编了一些民间俗语,并在村民口中逐渐流传开来。

  “以前逢年过节,一些老板会提月饼等礼物走进村委会办公大楼,村里的烟灰缸一天都要倒好几次,现在基层送礼请客之风明显减少,干部也更有精力为民服务了,作为村民特别高兴。”李妙祥说。

  “月圆人团圆,莫因贪腐缺半边……”今年中秋节前后,记者走访杭州不少社区、农村发现,许多生动俗语正在干群当中流行,它们不仅朗朗上口,更折射出近年来基层的作风之变、干群关系之变。

  在杭州市萧山区宁围街道,退休党员王成海回忆,以前到政府机关办事情,老百姓总是要买一包自己平时舍不得抽的好烟,到了机关,先把香烟递过去、再说要办的事情,因为农村里有句话叫“香烟分分、精神振奋”“香烟一支、观点一致”。

  “现在我们到机关办事情,不再分香烟了,因为机关单位都禁烟了,迎接我们的往往是一杯茶、一张笑脸。”王成海说,有的机关单位还在办事大厅为群众放置了糖果、巧克力、小饼干等食物,特别暖心有爱。“此外,这些年政府的数字化改革力度大,群众只需手机上点点就可以‘一键’把事办好,真是‘手机扫扫、政策明了’,不再需要反复跑、折腾跑了。”

  王美凤曾是萧山区宁围街道宁东社区的社区书记。前几年退休后,她经营了一家小卖部。王美凤告诉记者,以前卖月饼,越高档越流行,但是心里总归不踏实,因为高档月饼“烫手”,既担心月饼卖不出去,又害怕上面来检查。“过个节像赶集,赶来赶去为送礼。送的人,费了钱财,瞎折腾;收的人,贪了银圆,活赤空。”

  “现在我们店里专卖10元钱一筒的苏式月饼,有豆沙馅的、肉汁馅的、霉干菜馅的,百姓买得起、店家卖得出、干部过得硬,真是饼圆月圆人也圆。”王美凤说。

  杭州市临平区塘栖镇老刀百匠非遗工坊里制作的“土灶月饼”,因质优价廉受市民欢迎。

  “在过去,年怕中秋月怕半,藕怕进泥风怕乱。现在好了,百姓做菜爱放盐,村干部做官爱清廉。”杭州市临平区崇贤街道大安村监察工作联络站主任唐超杰说,近年来,大安村通过“清廉村居”建设,村民不管是平时还是节日期间来办事,都不需要递烟送礼,村干部清廉干事的作风也让村里的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吴刚捧出桂花酒,佳节酒驾不能有。心如月清白,家如饼团圆”……今年中秋来临前夕,杭州市临安区於潜镇绍鲁村的监察联络站站长傅瑞金,便开始谋划廉政提醒内容,并将这些“廉政箴言”发在村干部的微信群里。

  近年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监督向基层下沉,傅瑞金对廉洁过节的体会愈加深刻,以前过节请客吃饭还是比较多,你来我往,看似热热闹闹,其实对个人来说经济负担也很重。如今每逢过年过节,上级纪检监察部门都会发送廉洁过节的提醒通知,村干部也形成了廉洁过节的行动自觉,清清爽爽、有事说事、有事办事成为常态。

  杭州市萧山区纪检监察干部会同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对“天价”月饼和蟹卡蟹券等问题开展联合检查。

  “节日里透着党风和作风。”杭州市纪委市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杭州市将驰而不息向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这三大顽瘴痼疾“动刀”,建立健全常态监督、节点攻坚、典型通报等工作机制,坚决防止不正之风反弹回潮,让每一次的中秋节成为“中秋洁”。

责任编辑:骆思宇

丰富多彩的开学第一课
丰富多彩的开学第一课
浙江湖州:劳动实践教育开启“开学第一课”
浙江湖州:劳动实践教育开启“开学第一课”
杭州临安:搭建优质产业服务平台 助力优秀人才“聚引留”
杭州临安:搭建优质产业服务平台 助力优秀人才“聚引留”
浙江安吉:四大“玩水产品”获游客青睐
浙江安吉:四大“玩水产品”获游客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