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04 / 16 10:41:18
来源:浙江日报

今年首次出访直奔沪苏,浙江省党政代表团学到了什么

字体:

  4月12日至13日,浙江省党政代表团先后赴江苏、上海学习考察。在返程的火车上,代表团召开了交流总结会,分享心得体会、相互启发借鉴。

  此情此景,让人想起2003年3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带着党政代表团到沪苏“走亲”。在学习考察结束后返杭的大巴上,代表团成员讨论得格外热烈。

  两个场景,整整20年。当下,正值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热潮,浙江省党政代表团此次出访,凸显深意。

  一来,正值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代表团不只是到江苏和上海学习考察、共话合作,更重要的是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萌发与实践的不凡历程。

  二来,半个多月前,沪苏党政代表团先后到访长三角兄弟省市,浙江曾表示不仅要学习“送上门”的经验,还要“走上门”实地学习,这次“如期赴约”回应了长三角一体化更加紧密的共同期许。

  如20年前习近平同志所提“学沪苏之长,谋合作大计”,此行,浙江向沪苏学到了什么?

  数字经济再提质

  浙江省党政代表团两天时间密集走访南京、苏州、上海三地,近一半的考察点位都与数字经济有关。

  从2017年部署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到今年提出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数字经济一直是浙江的强项。近年来,全省数字产业保持年均两位数的增长,去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897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1.6%。如何再进一步?首要的是看清发展短板和潜力。

  位于南京的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身负国家科研战略使命。它致力于开展前瞻性、基础性研究,突破重大基础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在未来网络、B5G/6G通信、网络安全等领域取得一系列世界领先成果。

  “尽管浙江的数字技术应用覆盖面较为广泛,但在核心技术基础研究方面存在不足,关键领域仍存在‘卡脖子’问题。”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吕淼表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正需要掌握这样的“硬核”技术,为应用端打下坚实基础。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是国际知名的电力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商,通过自主研发新型电力系统,为传统的电力系统、电气设备、水利水电领域插上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翅膀”。

  “数实融合可以促进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也能推动产业全链条高效协同、促进消费和供给端紧密互联。”浙江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浙江的数字经济已渗透服务业消费和流通领域,但在工业和农业领域的融合还有待深入,“我们正大力推进‘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未来农业工厂等模式,以‘融’增效。”

  从外部来看,数字经济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各地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在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数字长三角”也是浙江牵头的重点任务。于自身而言,浙江围绕建成世界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群的总目标,计划5年内培育两个以上万亿级产业集群、30个“新星”产业群。多重机遇叠加之下,浙江着眼沪苏高质量发展经验和产业链合作契机,继续探索高水平数字发展的浙江路径。

  科研创新再强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各地都深谙此理。此次沪苏行中,无论实验室、企业,还是政府服务平台,都把创新、科技、人才的相关成就放在显著位置。

  为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去年浙江已经完成十大省实验室布局。十大省实验室如何聚集创新人才与资源、激发原始创新活力?

  紫金山实验室的人才机制可供参考。该实验室探索“人才特区”政策,汇聚创新人才,以多个院士团队为基础,吸引国际优势研发力量参与科研。同时,建立“首席科学家负责制”、赋予科研人员科研成果所有权等激励机制,极大激发科研积极性。

  “我们也在体制机制创新、科研人才集聚方面下功夫,探索建立以科研任务合同制、首席科学家负责制、项目负责人执行制等为基础的科研责任体系,配套建立高层次人才、成果转化等激励机制。”浙江白马湖实验室总经理、常务副主任滕卫明说。成立不足一年,去年揭牌的4家省实验室仍在完善关键技术攻关、产学研转化和创新平台搭建的战略布局,以汲取高能级平台的先行经验。

  为加快创新主体升级,浙江正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升级版等计划。如何持续繁育科技型企业、催生先进制造业集群?

  南京软件产业博览馆展示着一项经典案例。多年来,南京创立中国(南京)软件谷等多个创新平台,每年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优惠政策提供专项拨款,构建南京云计算中心等大数据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悉心“浇灌”之下,这座“中国软件名城”培育出以多家龙头企业为链主的软件产业集群和创新沃土。

  通过要素支点撬动产业创新发展的方式,浙江也在探索。今年,浙江围绕打造世界先进产业群的目标,设立4个产业集群专项基金和1个“专精特新”母基金。以投带引集聚创新主体后,持续培育创新生态,仍可学习老牌产业集群的先进理念。

  当下,浙江实施“315”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就是为了形成产学研贯通、上下游一体的科创全链条,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学习沪苏两地经验之余,浙江也可借力长三角创新平台与资源,加快建设区域创新共同体,为打造产业新增长极注入动能。

  营商环境再升级

  置身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长三角龙头城市,浙江省党政代表团来到多个公共服务平台,考察其面向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感知最优营商环境的新注解。

  畅通“要素流”,是打造最优市场环境的核心目标。作为全国经济中心,上海是全国乃至全球海量生产要素的汇集之地,为了管理和组织要素有序流通,已逐渐构建出成熟的要素市场体系。

  针对科创、金融等传统要素,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搭建了高效联动对接平台。通过集聚153家金融、投资、专业服务行业头部机构,这个长三角服务网络可以提供资源共享、优势整合等业务,助推科创企业加速壮大。

  数据已成为新兴要素之一。成立不到两年的上海数据交易所正在探索构建数据要素市场、创新数据要素流通制度。目前,这家“数据超市”已聚拢全国800余家数商、超1000个挂牌数据,交易额突破1.2亿元,为数据要素打通价值转化路径。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浙江也将面临与日俱增的市场要素体量。尤其在发展数字经济的高速路上,数据要素还将指数级增长。为最大程度释放要素红利,浙江还需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改革。“可以吸收上海营商环境机制的先进模式,因地制宜搭建要素市场体系,促进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吕淼说。

  打造产业“生态圈”,是最优经济生态环境的核心目标。上海亿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对接20余个部门、搭建电子口岸物流信息平台,为超过47万家进出口企业提供贸易便利化服务,也成为上海打造开放型经济的新优势。

  这样便捷的单一窗口机制,浙江也可在宁波舟山港、义新欧班列等场景借鉴施行。“产业链上下游和辅助性服务市场共生共荣,可促使企业降低信息、物流、金融等经营成本,形成更有凝聚力的现代产业集群。”浙江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沪浙两地都在新春首会上提出优化营商环境,上海把营商环境政策再更新为“6.0版”,浙江则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紧跟国际化大都市的脚步,浙江也将以最优营商环境加快向“集聚高端要素的磁场、创新创业的沃土、现代治理的范本”迈进。(记者 胡静漪)

【责任编辑:宋越】
0100700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527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