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临海市围绕“共同富裕、侨来建功”主题,通过搭建海归引领、侨企帮扶、侨资助力等载体,将“侨元素”全方位注入乡村振兴工作,推动汇聚了乡村振兴新农人、补齐了乡村建设薄弱点、构建了产业带富新模式。
汇聚乡村振兴新农人
为吸引更多年轻留学生来临海发展,临海“以侨为桥”搭建海外留学生“引”“育”“用”三大平台,打造出一支侨界新农人队伍,充分发挥了留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等独特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与强大活力。
做好侨界人才回归与引进,精准掌握其情况是基础。临海依托市镇两级侨联(侨务工作站)、海外商会和海联驿站,打造了精细版侨情信息库,现已有939条海外人才信息入库。
不仅要做到底数清,还要扩大临海在留学生群体中的知晓度与美誉度,提升其对临海的认同感。临海以“海外侨团+海外媒体+留学生”海外传播模式,相继开展了巴厘岛汉语中心“临海主题宣传周”“聚识、聚智、聚力”助力建设共富高地分享会等活动,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牵线引才。
引进来更要留得住。如何助力留学生在农业创新创业上破局,临海用好特聘专家委员会、创业导师等机制,开展“海创苗圃行动”“海外英才讲坛”等活动,着力解决归国留学生信息掌握、技能培训、政策申报等实际困难问题,增强回国留群体的“粘”性。同时,通过市镇两级“侨家小院”带学、研学基地游学、农业高新技术共享等方式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素养。
补齐乡村建设薄弱点
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基础设施不够健全,乡村文化活动单一……这些都是乡村建设中存在的较突出问题。为改善这一现状,临海坚持问题导向、实效导向,持续汇聚侨智侨资侨力,着力补齐乡村建设“软硬件”短板。
在临海市侨联牵线下,台州市侨商会对并村后的通村道路实施亮化工程,增添了农村夜景亮色,方便了村民夜间出行。完善基础设施是侨界结对帮扶工作的缩影,近年来,临海深入实施“港澳台侨人士助富”“侨团(企)扶村”“侨委联村”等三大行动,全方位问诊结对村,梳理“需求表”,实现结对村要素融通、利益共享、协同发展,已先后促成阿联酋台州商会等6个侨团组织、32家侨企共结对行政村38个,到位资金456万元。
帮扶既要物质救助,也要精神给予。临海整合“侨帮志愿汇”“侨妈妈”“关爱侨界空巢老人”等公益资源,采用微心愿认领模式开展“侨爱圆梦”等扶危帮困活动,共落实帮扶资金300余万、参与帮扶活动60余次。其中,临海籍港胞詹洪良先生创设的“秀希助教基金”,已连续十年累计发放55.1万元用于乡村教师工作奖励。
以侨“聚力”构建产业带富新模式
在临海市西岙村同心·侨助工坊内,一台台缝纫机正高速运转,村民们正忙着赶来料加工的工期。2022年,临海市侨联联合临海市工商联向永丰镇西岙村侨助工坊捐赠40台缝纫机,工坊的建立有效提升了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
2022年以来,临海全面梳理盘活闲置侨资源,认真做好侨爱共富工坊“建”“改”“扩”文章,积极探索“企业+村集体(乡村车间)+农户”“龙头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等乡村共富模式。括苍镇岭溪村“同心·侨助工坊”已为周边100余名闲置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助推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预计人均增收1.5万元以上。
除了以工坊增加就业,临海还积极探索“以侨兴游助富”路径,创建“企业+合作社”“企业+村经济”“企业+农户”等新型合作开发模式,推动多方优势释放、多元共富共赢。留学生陈亚楠通过开发乡村文旅产业,带动当地村集体收入15万余元,农民人均增收3万余元;侨眷郑羽良搭建的农产品助销平台累计助销各类农产品近200万元。(林桐轩/文 临海市委统战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