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10月23日电 未来乡村,究竟是什么样的?
“未来乡村能为乡村孩子提供一种良好的教育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支持他们走向可持续发展。”未来乡村晚托实验班项目组负责人蒋莉说。
“对我来说,未来乡村是一个动词,是唤起自然人居环境中生命活力的动态过程。”青山村青山建造学社发起人黄明健说。
“未来乡村更像是一个多元文化的集合地,它会包容带有不同地域和文化特征的每位新村民。”青山村驻地摄影师张宝柱说。
对于这个问题,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黄湖镇青山村的艺术家、建筑师、新村民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而正是在这些理念的影响下,青山村正走向未来。
村里入上“生态股”
初秋的龙坞水库,碧波荡漾竹林环绕,绿水青山尽收眼底。
“青山村有如今的发展,可以说就是从这个水库开始的。”青山村党委书记林红感叹道。多年前,由于村民种植过程中追求产量,长期使用化肥和除草剂,导致水中氮、磷等指标都超标,变成了Ⅲ类水。“别说喝了,当时,村民们连浇地都不敢用水库的水。”林红说。
如何打破僵局?2015年,青山村联合大自然保护协会等社会力量成立水基金信托“善水基金”。农户们以生态资源入股,将林地承包经营权以财产权信托方式委托给“善水基金”,并且获得比林地毛竹经营收入高20%的生态补偿金。“善水基金”则对500余亩土地(现已拓展至1000亩)集中统一管理并进行林下植被修复,如此一来,农户增加了收入,地表植被得到了休息。到2018年,龙坞书库的水质提升到了国家Ⅰ类水标准,成为杭州50公里范围内水质最好的水源地。
青山村龙坞水库。新华网发 郭妍廷摄
2022年,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全面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使绿水青山成为未来乡村最显著的标志。”而这一汪绿水就是青山村走向未来乡村的开始。
此后“自然好邻居”项目应运而生,项目鼓励村民利用闲置房屋发展农家乐和民宿,如果想要更多客流,则需遵守水资源保护、不使用一次性制品、垃圾分类等规则。“产业共富计划”、“善美青山”社会基金会……青山村的村民们从此吃上了“生态饭”。2022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20万元,村集体收入达770万余元。
村民共治“攒积分”
想要“生态饭”变为“长久饭”,村民的共同参与必不可少,在“自然好邻居”等项目中,如何量化村民在乡村共治里的行为?青山村还有好招。
“我们成立了余杭绿水未来乡村发展有限公司,聘请乡村职业经理人,搭建‘自然好邻居’产业平台。农家乐里使用文明公筷等行为,都会得到积分并累计在绿色积分档案里。”林红介绍道,目前,“自然好邻居”还上线了访客预约和派单系统,实行统一品牌运营。
青山村开发的线上小程序。新华网发 受访者供图
“推动更多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监管等多跨场景落地应用,形成‘乡村大脑+产业地图+数字农业工厂(基地)’发展格局。”《意见》中,数字化改革是未来乡村又一重要目标,而青山村在打造未来智慧场景基础上,持续推进着未来治理场景的打造。
“未来乡村议事会”是一项共商共议机制,每月月末新老村民们都会在青山访客中心对大家关心的议题各抒己见,在参与乡村议事会中,村民们也能得到相应的积分。自2021年起,黄湖镇围绕“数智赋能文明实践,未来乡村文明有礼”的主题,推出“善美青山”场景应用,因地制宜制定了贡献分和信用分相结合的“双积分”体系。
在此基础下,黄湖镇“善美青山”场景应用围绕“双积分”的获取场景推出10余项系统功能板块,包括了青山声音、未来乡村议事会、帮帮我吧、垃圾分类、二手集市等。
村子走起“艺术范”
在治理青山村的过程中,参与修复水库的志愿者还没离开,搭建线上平台的乡村职业经理人又来了。建筑师、设计师、手工艺者、策展人……越来越多的“新村民”在这里扎根。
“新村民”多了,新想法多了,村子也“潮”了起来。
外国游客正在参观融设计图书馆。新华网发 郭妍廷摄
用棕榈树叶做成的恐龙、用竹篾编制成的猫头鹰、用纸做的椅子……走进青山村的融设计图书馆,各种富有创意的手工编织品引人注目。图书馆里怎么有这样多的新奇玩意儿?
“这是一家传统材料图书馆,我们在全国各地搜罗了各民族上千件的传统材料,在这里进行轮展,同时开展生态环保材料及传统手工艺的主题研究。”融设计图书馆创始人张雷说。
据悉,融设计图书馆由青山村东坞礼堂改建而成,融设计“融”的核心理念是将生态保护、传统手工艺传承和现代美学设计相融合,探索文化创意在乡村绿色发展中的实践应用。
截至目前,来到融设计图书馆的设计师及访客达到2万余人次,不少村民利用环保材料进行手工艺创作,每月人均增收近3000元。
融设计图书馆。新华网发 郭妍廷摄
如何打造未来产业场景?像融设计图书馆一样“利用闲置厂房、农房等建设共享办公、共享创业空间,吸引年轻人回来、城里人进来”,是一种解题思路。
在青山村,充满艺术气息的公共空间还有很多:用夯土房配上竹竿建成的游客中心,与山间田野融为一体;由传统建筑材料工艺和现代建筑语言设计相结合的青山学堂,给予孩子们更多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机会……村民们感叹,如今的日子,是越过越“时髦”了。
在青山村,找得回乡愁,遇得上未来。如今,未来已来,将至已至,青山村正在形成自己的“未来式”。
监制:翁璟
策划:马江
采写/设计:郭妍廷
核校:宋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