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11/13 15:37:41
来源:新华网

说说村里事|“江山”万里,村歌嘹亮

字体:

  弦歌之声时不时从有三百多年历史的汪氏宗祠里传出,在这连群的徽派古建筑间,浙江省江山市大陈乡大陈村的村民们正在排演村歌剧。

  千禧年之初,山坳坳里的大陈还是个“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村集体经济负债68万元的“后进村”。大陈村党支部书记汪衍君立志要改变家乡的面貌。

 大陈村村民们正在排练村歌节目。新华网发 大陈村村委会供图

 一场全村围观的“首秀”

  在大陈,大家从小对先祖在宗祠办学教导晚辈多读书的故事耳熟能详。如何聚拢人心?曾是部队文艺骨干的汪衍君想到了战士们充满斗志的拉歌。

  在汪衍君的努力下,第一首村歌《大陈,一个充满书香的地方》面世了。带着这首歌,他报名参加了当年的浙江省第二届农民歌手大奖赛。质朴的词曲加上真挚的演唱,他一举拿下三等奖,令村里为之振奋。

  群众在大陈古村落广场上举行村歌竞赛。新华网发 大陈村村委会供图

  “大家唱得真好,只要心齐,一定能办好咱村的事。”借着“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东风,汪衍君宣布了一系列目标——修缮宗祠、续写汪氏家谱、改善村容村貌……

  半年后,看着修缮一新的宗祠,村民们对脚下这片土地重新燃起了信心和期待。

  忘不了,那碗“妈妈的大陈面”

  在修宗祠、家谱过程中得到灵感的汪衍君创作了第二首村歌——《妈妈的那碗大陈面》。村民们为歌曲讲述的真挚故事而自豪,主动加入传唱的行列。

  人心齐了好办事。汪衍君一面积极争取资金,一面带领村干部接连落实“三改一拆”“三线整治”“五水共治”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带着大家的期盼,供电公司反复修改设计方案与设备选型,让电力设施不仅方便生活,还能与古村景色完美融合。凌乱的飞线不见了,沿街的电表箱被集中到了造型复古的木质格栅中,连路灯也统一设计成了古色古香的马灯造型。

 大陈村电网改造施工现场。新华网发 王刚 摄

  改造后的大陈面貌一新,历经岁月的青石板路光滑整洁,白墙黛瓦、古韵悠扬。“中国十大古村落”“中国十大最美村庄”等头衔接踵而至。“乡村治理说到底是人心治理,文化正是打开村民心门的钥匙。”汪衍君说。

  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在大陈村进行供电设备巡视。新华网发 周炫炫 摄

  踏歌前行,喜迎八方来客

  村歌火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现在大陈村每年接待游客达30余万人次。在供电所的助力下,村民收拾出自家小院开起了全电民宿,景观灯点亮了热闹的夜市。村歌唱响的那碗“大陈面”也开始全电化生产,年产量从300多吨猛增到3000吨,年产值达1500万元。

  2022年,大陈村入选浙江全省首批“未来乡村”,与之配合的电力服务也不断迭代。在大陈景区停车场内,充电站车棚顶的光伏发电板与储能装置相互配合,为游客带来智能低碳的充电服务;连片的古宅保护区内,智能微型断路器全天候监测着用电设备,降低古建筑的电气火灾风险;在大陈“红船·光明驿站”,乡村服务网格与供电所服务网格有机融合,村民们办电不出户、问题不出村。

 供电员工在大陈景区停车场检查光储充设备运行情况。新华网发 王刚 摄

  村歌的故事还在继续。在浙江省山区26县村歌故事会上,汪衍君与280余位村民组成的大陈村歌艺术团带来了新村歌《大陈在心》。

  “大陈在心,人人风景,人人楼台庭园,人人相爱相亲……”歌词中,满是对家乡的拳拳热爱之情。舞台中央几位头戴安全帽、身穿红马甲的演员很显眼。原来,村民们感怀供电所多年来的尽心相助,在汪衍君和村民们的热情邀请下,默默保电的供电员工从幕后走到台前,共同唱响“最美村歌”。

  电力员工与大陈村民一起登台表演,共同唱响《大陈在心》 图片由大陈村村委会 提供

  一首首从希望的田野上“长”出来的村歌,传唱着浙江乡村的红火生活。

  文字:周炫炫、杨晓璇、邓通

  编辑:韩冰玉

【责任编辑:韩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