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11/22 20:38:37
来源:新华网

《昭君行》 行向戏曲新路

字体:

  新华网杭州11月22日电(翁璟 郭妍廷) 勾画眉目、场内试音、佩戴钗环、穿上戏服,这套台前准备对于百年古老剧社易俗社社长惠敏莉而言熟练得一气呵成,“这场戏练习了六年,上场已经不会紧张了。”再过一小时,惠敏莉作为王昭君的扮演者,将走上今年第61场秦腔戏曲《昭君行》的演出舞台。随着舞台灯光逐渐暗下,一场融合秦腔艺术和“汉风”气派的大戏拉开帷幕……

  收起绣衣丝履换胡装,拜别汉宫渭水杨柳岸,昭君在“尘飞雾掩”中过太原,在“马惊车颠”中穿雁门,从娇柔的年轻汉家女到沉稳的老年宁胡阏氏,昭君用一生唱响一部民族和合、悲悯与爱的民族史诗。

  “战争,结束了。”在宁胡阏氏的感叹中,一曲终了。观众起立喝彩,台下掌声如潮,久久不息。“很震撼,它让我看到了秦腔的文化与魅力。”“00”后观众沈锦骐说。

  “从2022年到现在,《昭君行》走过了陕西、北京、黑龙江、辽宁等地,不管是田间地头还是城市剧院,不论是农民朋友还是专家学者,都给出了较好的反响。”《昭君行》编剧刘恩平介绍,《昭君行》在大西北演出时,一片原野,一个戏台,曲子就这么唱起来。伴随着大雪纷飞,是彻骨的寒,村民拿着小马扎,带着冷冰冰的饭菜,一坐就是一下午。

  这部剧入选了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进京集中示范演出剧目、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以及此次的“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等。一部主题古老的秦腔历史戏剧,在新时代下为何再度焕发青春?

  “在这部戏曲中,我们进行了符合当下价值观的创新,在内容上,和亲更显大汉的雅量和博大,故事也更关注昭君这位女性本身;在形式上,舞台、灯光、服装更还原历史场景,让观众得以有沉浸式的体验。”刘恩平说。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而“创新”是戏曲艺术家们毕生为之奋斗的一词。中国戏曲又该如何创新,在留住老观众的同时,“圈粉”更多年轻人?

  “戏曲需要删繁就简,将不符合这个时代的冗长唱词告白进行改良。”惠敏莉认为,创新需要对每部戏进行持续性地钻研和“修补”。而让戏曲中所凸显的价值观需更贴近当代人,则是刘恩平认为的创新关键,“要把创作权还给艺术家,把选择权交给当代观众,使中国戏曲再年轻一点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

  在新时代,创新是多元的。

  眼前是古朴木制的桌椅,身边就是令人沉醉的美酒,整个剧场是布满机关暗道的“龙门客栈”。近期火出圈的越剧《新龙门客栈》主打一个“环境式”“沉浸式”,让“看戏人”变成“入戏人”。《新龙门客栈》创新题材、制造话题、还引入了更多年轻人;电影《满江红》的配乐,用“豫剧+摇滚”的方式,展现了老腔新唱的魅力;“村越”好声音比赛,让草根选手走上舞台;易俗社带动戏曲走进校园,使大秦正声“古调”有“新弹”……戏曲的大幕升起,观众得以看到古老戏曲在多方的开拓与探索。

  另一旁,《昭君行》的大幕落下,惠敏莉取下发饰,换下戏服,从昭君变回了易俗社唯一一代女社长,昭君的使命完成了,惠敏莉的使命还在继续。“我们要把几十年积累下的经验投入到戏剧教育里。生命不息,艺术不止。”(完)

【责任编辑:夏越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