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3/26 09:26:33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城与乡的“两相欢喜”——浙江二十年城乡一体化纪事

字体: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邬焕庆 俞菀 唐弢

  “城与乡”,是读懂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对重要关系。

  2004年,浙江地区生产总值多年来年平均增长13%以上,但城乡居民收入倍差却扩大到2.43。农村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城市。

  2024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1.86,地区居民收入最高最低倍差缩小到1.53,浙江成为全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

 3月13日,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联丰村水蜜桃种植基地内桃花盛开。本组图片均为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徐昱摄

  20年,如白驹之过隙,亦承载使命厚重。

  自2004年发布和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以来,浙江不断发挥城乡协调发展优势,逐步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为全国城乡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探路。

 六个“统筹”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早晨,沿着亲水栈道晨跑;午后,在村里的咖啡馆点杯咖啡、看看书;晚饭后,再到“漫画村”里遛个弯……这是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墅丰村村民的日常,也是浙江农民美好生活的一个侧面。

  曾几何时,一提到农村,人们不由得与贫穷落后、环境脏乱差联系起来,“城”与“乡”之间,隔着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如何扭转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怎样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和结构?

  在前期深入走访调研、充分听取干部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浙江统筹城乡发展的一系列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谋划徐徐开启。

  2004年底,浙江在全国率先出台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明确了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建设和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六方面的重点任务。

  “核心是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谋划,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浙江省委、省政府相关负责人说,20年来,浙江坚持从全局高度和系统思维出发,以六个“统筹”为指引,不断打通城乡融合发展通道,努力实现城与乡的两相欢喜、携手繁荣。

 3月13日,这是嘉兴市南湖区三星村口展示的101公交车及公交线路牌。

  春日油菜花开,乘上嘉兴101路城乡公交,沿线城市楼宇与蓬勃发展的乡村特色产业交相辉映。凤桥水蜜桃、姚庄蘑菇、海宁鲜切花、桐乡杭白菊……通过持续培育特色农业产业,这里不断夯实着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拓展农民的致富渠道。

  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三星村党委书记徐利军说,村里祖祖辈辈都是种桃人,早年摇船到市场上去卖,开通城乡公交后,不少村民就到人流量大的站点附近搭棚卖。“现在我们通过互联网,物流快递,桃子很方便就能发往全国各地。有好的品质,不怕钱赚不到。”

  20年来,围绕城乡一体化蓝图,浙江不断重塑乡村功能、激活村庄经营、唤醒沉睡资源,对村庄的人、财、物、地、产、景、文等资源统筹规划、配置、组合、营销,在城乡发展协调性、均衡性上走在前、作示范。

  彻底改变农村样貌的“两山理念”“千万工程”,促乡镇传统产业转型的“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不断提升城镇化率、取消落户限制政策、完善公共服务均等化……浙江红船干部学院副教授陈国强说,这些年来,从浙江走向全国的重大改革经验背后,无不饱含着对城与乡这对关系的深刻思考。

莫干山下春风暖,鸟语花香迎客来。

  “我们通过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宅基地改革等一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最大限度解决了农村产业发展用地需求,推动形成了以‘洋家乐’为代表的农村产业经济蓬勃发展。”湖州市德清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

  远山葱茏,流水潺潺,一条玉带般的河流穿行而过,环抱起坐落在嘉兴市海盐县通元镇东南部的村庄雪水港村。近年来,该村先后建成雪水客厅、郊野公园等9个生态提升项目,并大力推行光伏供电的路灯、栈道、停车场等,使绿色清洁能源融入产业、交通、邻里等场景中,聚力打造零碳村落。

 3月13日,这是嘉兴市南湖区三星村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从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到闲置农房产权质押、集体经营性土地入市,盘活乡村沉睡资源,再到以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城乡风貌样板区三大基本单元为载体,挖掘美好生活新场景……浙江在“重塑”城乡关系的过程中,始终坚守“共进互促”。

  “城乡融合,不只以城带乡,还要以乡促城、城乡互补。”嘉兴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邓建华说,其中关键是盘活农村的“有”,让每寸土地、每处山水充满魅力,并显示出真正价值,进而改变农村被辐射、被输血的命运,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从“做梦都想进城”到“给钱也不挪窝”

  城市和农村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嘉兴101路城乡公交车司机沈水根很有感触:以前,道路坑坑洼洼,“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而现在,哪里是城、哪里是乡,早已分不清楚。“一路开过去,四季是美景。每个乘客,都能跟你讲出不一样的故事。”

  浙江城乡一体化20年,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底色。

  基础设施的“物理条件”具备了,城乡融合的“化学反应”才有可能实现——2017年,浙江率先实现了建制村客车“村村通”。截至2023年底,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10.2万公里,88%的建制村达到了城乡公交一体化标准。

 3月19日,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东林镇卫生院医生在东华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给老人量血压。

  “有了好路之后,农村环境又大大改善,人的健康、幸福指数都从这里来,也是我们坚持把企业做下去,带动农民群众就业增收的保障。”嘉兴市潜福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沈福良说,中国70%以上的鲜活蜗牛,从嘉兴这里出发,“爬”上了高端酒店和西餐连锁店的餐桌。作为国内最大的蜗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公司蜗牛产量达2860吨,带动七省一市500多户养殖户养殖,实现养殖户增收10万至30万元。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在台州市天台县赤城街道塔后村,白墙黛瓦的民居掩映在一片青翠之中。村党总支书记陈孝形说:“村里流转了120多亩土地建成中草药样本园,带动塔后片区种植中草药1200亩,帮助周边6个村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8万元以上。”

  走进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火炬村,一排排楼房整齐划一,临街的店铺鳞次栉比。几年间,当地村民陆续搬进了城乡融合社区,腾出的宅基地被统一规划成产业用地,村民保留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股份分红等权益。

  “附近工厂多,能就近上班,土地‘红包’也没落下。”搬迁10年,村民朱夏琴一家年收入从10多万元增加到如今的40多万元,“以前做梦都想进城,现在给钱也不挪窝”。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通过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浙江城乡居民门诊慢病、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已分别达到60%和78%,部分经济基础较好的农村困难群众看病个人支付不超过3万元、家庭不超过5万元;不断破解县域、农村学校师资生源“双流失”的发展痛点,建立全方位结对帮扶,让更多学生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基础教育。

 3月13日,空中俯瞰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中学(无人机照片)。

  崭新的宿舍楼、多功能教室、明亮的餐厅……嘉兴市余新镇中学目前在校的1000余名学生中,新居民子女(外来工人员随迁子女)占35%,还有65%来自乡镇农村。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关键在空间、资源、成效的一体化。通过远程同步课堂,大力提升乡村学校教学质量;发挥每一位教师特长,培养孩子的专长和自信。”该校校长胡骁说。

  3月13日,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中学的学生在操场上体育课。

  送戏下乡、送书进村,文化宣讲、文艺培育……多年来,浙江省各地持续深入挖掘当地文化资源,积极引导社会文艺力量和艺术家参与乡村建设。随着浙江省文联及各级文联组织的介入和参与,“艺术乡建”逐渐成为缩小城乡精神文化产品供给的重要抓手。

  “我们要把最前沿的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带到乡村,让孩子们在草叶飞长中也能开阔眼界、怀抱梦想。”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永红村文艺特派员朱玲燕说。

 “虽有城乡之别,而少城乡之差”

  草坪、灯光、音乐、天幕……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联丰村的村口咖啡店老板陈凯乐,这些年完成了从进城务工人员到返乡创业人员的身份转变。他说,以前大多数人是从乡村往城里走,上学、上班、办事、看病,现在越来越多人从城里往乡村走,游玩、度假、创业、生活。

 3月13日,空中俯瞰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联丰村(无人机照片)。

  人口“逆流”现象,成为浙江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生动注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乡扎根,也激活了那里的发展“细胞”。

  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在嘉兴市南湖区广袤的田野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变身成为“农创客”“直播达人”,把传统农业和电商平台紧密结合,帮助当地优质农产品插上“翅膀”,跨越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

  时至春来,衢州市龙游县溪口老街的乡村振兴综合体内,返乡青年应逸正的“一盒故乡”品牌竹编工艺品吸引了不少游客。“我们之所以回老家,既是因为对竹编的热爱,也是看到了未来乡村建设的光明前景。”

  位于千岛湖畔的杭州市淳安县界首乡,水域广阔、港湾曲折。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偏远闭塞、发展滞后的山乡渔村。借着2023年杭州亚运会自行车、铁人三项等项目的举办,这里已逐渐成为年轻人的“潮玩”胜地。

  事实上,正因乡村特色和传统文化的保留,在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日益提升的当下,农村全面发展迎来了契机,城乡资源双向流动打开了窗口。

  地处浙西南山区的丽水市松阳县,有1800多年建县史,是华东地区传统村落最多、风格最丰富的县域之一。“以老屋修缮、村庄环境改善为基础,我们因村制宜打造‘老屋+民宿’‘老屋+工坊’等业态,激发原乡人和‘新乡人’的双重创新创业活力,一大批传统村落实现了活态保护、有机发展的目标。”松阳县名城古村老屋办副主任王树斌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城乡并轨之时,浙江没有把农村变城市,而是在体现乡村风貌、注重乡土味道的前提下,统筹城乡发展。

  听着有节奏感的老歌,坐着101城乡公交车上下班通勤,在嘉兴市南湖区蜂巢创业园区担任人事主管的90后王春云说,很多细节都能感受到城乡一体化发展带来的改变和温度。“在嘉兴,很多年轻人周一到周五在城里工作,周末会选择住回乡村,乡村有城里不一样的生活品质,乡村的恬静总是很有治愈力。”

  “虽有城乡之别,而少城乡之差。”联丰村党委书记李正峰说,“看得见风景,记得住乡愁,乡村是农村居民的美好家园,也是城市居民的美丽花园。”

【责任编辑:韩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