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的一大主阵地——界石镇卫生院,正被“甜蜜的烦恼”包围:“过去卫生院空间小,老百姓来了床位不够;启动晒字中医康复中心后,现在苦恼的是中医医生不够用了。”
四川在基层中医药人才的“流入”和“留住”上用心,力求“不但不让中医吃亏,而且在培养、留住中医人才方面,既舍得把人才送出去培训,也愿意花真金白银把人才留下来”
浙江以“中医处方一件事”改革牵引带动中医药数字化改革,推动基层中医药的智医、智药、智治,力求为基层百姓提供越来越便捷、越来越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李志浩 董小红 黄筱
2023年夏末,年轻人掀起去中药房体验酸梅汤的热潮;入冬,“推拿科夜间门诊挤满年轻人”的话题冲上热搜……青年人对中医药的“血脉觉醒”,是努力拥抱基层的中医药绽放青春活力的最佳注脚。
拥抱基层,中医药不断扩大基层阵地。截至2022年底,全国99.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9.4%的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基层中医馆基本实现全覆盖。
拥抱基层,中医药加力配备基层人员。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20.5万人,约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助理)医师数的19.65%,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不断夯实。
拥抱基层,中医药持续提升基层技术。经由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等项目,老百姓身边的“名中医”越来越多,能够提供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占同类机构总数的比例分别达到85.87%、83.45%。
中医药阵地、人员、技术等充实基层背后,是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等的强力保障。
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2012年以来,中央转移支付连续十余年共投入70余亿元支持基层中医馆建设,同时通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规划,持续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便捷性、公平性,着力更好满足群众就近享有高质量中医医疗服务需求。
基层中医药的成长剧目刚刚启幕,中医药深耕基层的画卷还将继续铺展。
山东省枣庄市文化路小学学生在一家中药店观看中药师抓中草药的过程(2023年10月20日摄) 孙中喆摄/本刊
绝活在身边
59岁的山东烟台居民王晓雨曾是广场上的“明星”舞者,几年前脊柱老伤加重,她告别了广场,连爬楼回家也成了难事。
“任立杰医生是我四处求医的最后一根稻草。”跑遍山东省内各大医院的王晓雨说,确诊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腰椎增生后,大医院的医生无一例外建议她手术治疗,也无一例外提示她手术风险,没想到一位乡镇卫生院的中医不开刀治好了她的病。
2022年10月,王晓雨经人介绍来到威海市文登区界石镇卫生院的晒字中医康复中心,接受任立杰的中医针灸治疗。
开始效果并不如意——连续治疗了3个月,王晓雨的腰伤却没有明显改善。
“医生说老伤难治,需要多些时间,我选择相信他。”王晓雨说。
治疗持续到2023年3月时,王晓雨突觉腰伤减轻:“很神奇,但确实好转了。”
2023年底,告别腰伤多月的王晓雨重新活跃在广场。她还做出一个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的决定——到晒字中医康复中心当保洁员。她的想法是:“这儿治好了我,我要做点事儿给医院出份力。”
拯救王晓雨老腰的任立杰,凭针灸、耳穴压豆等技术,在当地颇有名气。
这位37岁的医生,自称接触中医不过6年。“我是学西医的,一直在卫生院内科工作。特别感谢山东省近年开展的西医学习中医专项培训,让我有机会系统学习中医理论知识。此后我又自费学习针灸、拔罐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到村里巡诊的效果也特别好,慢慢感觉自己敲开了传统中医药瑰宝的大门。”任立杰说。
找任立杰看病的患者越来越多,他在卫生院领导的支持下,干脆转为专职中医医生。
2022年,拥有50张床位的晒字中医康复中心成立,任立杰的中医医术获得更大施展平台。在他办公室墙上,挂满了本镇及外地患者送来的锦旗。
界石镇卫生院院长张海宾介绍,根据山东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及威海市“基层强中医、中医强基层”要求,2022年,当地政府投资800多万元将闲置多年的一座老卫生院大楼重新装修启用,建成全省最大的乡镇级中医康复中心,即晒字中医康复中心。“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更多、更好的中医药诊疗服务。”
张海宾说,基层卫生院购买大型医疗器械能力有限,过去给群众提供医疗服务主要靠药品,但农村地区老龄化程度高、慢性病患者多,长期接受药物治疗难免引发胃溃疡、胃粘膜损伤等并发症。针灸、艾灸、中医经穴推拿疗法、中药熏洗、中药蜡疗、穴位贴敷等中医药适宜技术,有简、便、廉、验的优势,特别适应基层群众需求。“通过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病人花费少,潜在风险也小。晒字中医康复中心已成为本地推广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一大阵地。”
好处不止于此。据了解,山东为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明确参保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使用中医药治疗,合规医疗费用医保报销比例不低于85%。
实实在在的治疗效果、明明白白的政策利好,让张海宾新添“甜蜜的烦恼”:“过去卫生院空间小,老百姓来了床位不够;启动晒字中医康复中心后,现在苦恼的是中医医生不够用了。”
张海宾说,界石镇卫生院目前配有11名中医医生,其中多人通过“西学中”已能挑起大梁,但随着中医队伍壮大,界石镇卫生院中医的治疗范围,也从腰腿痛、脑中风恢复等,逐步延展到失眠、月经不调、乳腺增生等,人手还是相对不足。
此外,中医药适宜技术能力增强,也让远离市区中心的界石镇卫生院获得新的业务增长点。张海宾表示,该院2023年中医非药物疗法收入快速增长,占全院总收入38%,有力改善了经营状况。
界石镇卫生院是山东大力普及并规范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一个缩影。2023年,山东省卫生健康委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要求,组织专家遴选确定80项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并举办两期山东省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班,邀请专家分别讲授高氏一针疗法、司天运气针法、项七针等中医药适宜技术,累计培训近5000人,有力促进中医药适宜技术等优质资源下沉基层。
放眼全国,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近年通过开展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支持所有县级中医医院建设2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和1个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同时加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组织编制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推进中医馆、中医阁分别规范开展6类10项以上、4类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看上好中医
走进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黄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映入眼帘的是中医药文化展示区,一个个陈列柜摆满了各种中药材标本、传统中医器具、中医药衍生产品等,称得上琳琅满目、药香四溢。
春节假期刚过,前来就诊的患者又多了起来。2月20日一早,中医科医生田柳先已看诊多时,望闻问切之余,还要开方施针,但她忙而有序、胸有成竹:“过春节嘛,患者大多是久坐看电视、玩游戏导致腰椎颈椎不适,或是大吃大喝引发肠胃不舒服,这几天这些病人相较平时会多一些。”
“怎么样,颈椎好点没?”给一位患者针灸治疗后,田柳先俯下身,仔细按摩患者颈椎,轻声问道。
“好多了,针灸完舒服多了。”患者松了一口气,表情明显放松。
田柳先叮嘱完一些注意事项,又走向另一张治疗床。
今年34岁的田柳先2015年毕业于西南医科大学。毕业时正值双流区大力招揽中医人才,田柳先看到政策条件好,又有编制倾斜和待遇保障,遂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到彼时的黄甲镇卫生院。
田柳先起初并不适应:“医院离市区较远,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建筑规模小,房屋也陈旧。工作环境较差不说,中医科室的人员与设备配置都显不足,卫生院整体感觉像个疗养院。”
虽然暂时留了下来,但田柳先有自己的小心思:“反正医院给予我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机会,我想等培训完长了本事再决定去留。”
3年未到,田柳先已经决意留下:“成都市和双流区支持基层中医人才培养和发展的政策频出,卫生院先在2016年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在2017年启动新中心建设,一系列利好组合拳让我看到了希望。”
真真切切的业务学习和成长,更是让田柳先从未后悔当初选择留下:“作为双流区‘槐轩菁英之家’中青年骨干人才交流培训班学员,我每年都免费享有专题学术讲座、学术沙龙、临床案例分享、进修学习分享、新技术新项目分享、名家授课等。”
交流学习之外,双流区创新开展的省市区三级名中医分梯队师承带教机制,也让田柳先获益良多。
田柳先说,2018年起,在黄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调安排下,她利用休息时间师承双流区名中医李锦学习,这段长达3年的跟师经历,大幅提升了她的中医诊断能力。“开方更加游刃有余,日均门诊量达三四十位病人,患者粉丝和信任度持续增长。”
这也让田柳先感受到在基层工作的幸福:“前不久,我看过的一位女患者怀孕,她和老公专门来诊室向我道谢,我又感动又开心,职业荣誉感油然而生。”
黄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彭苏妍介绍,该中心近年大力开展中医药人才引育,并以专科医联体建设、“区管院用”“城乡中医药一体化”建设为契机,不断提升中医药人员专业技能,并在待遇保障、职称晋升、医院文化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我们不但不让中医吃亏,而且在培养、留住中医人才方面,既舍得把人才送出去培训,也愿意花真金白银把人才留下来。”
黄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四川强化基层中医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隅。以成都市双流区为例,该区以高端领军人才为导向,对名中医、学科带头人等,按国家、省、市、区不同等级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10万元、5万元专项激励;以基层适用人才为重点,对基层引进的中医内科、妇科、儿科、骨伤科等适用性人才,给予4万~8万元专项补贴,有力保障了中医药人才的“流入”与“留住”。目前,双流区研究生以上学历中医药人员已达150人,84名副高级职称以上中医药人员扎根基层,全区中医院中医类人员占比达62.33%。
国家层面,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该局会同相关部门,正着力扩大基层中医药人才有效供给、畅通基层中医药人才使用途径、改善基层中医药人员发展环境。
在扩大基层中医药人才有效供给方面,根据需求合理确定本科层次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规模,持续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转岗培训等,为基层培养一批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开展基层西医学习中医人才培养和培训,鼓励西学中人员开展中医药服务,并对现有基层中医药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外出进修、跟师学习等,提高其岗位技能和服务能力。
在畅通基层中医药人才使用途径方面,完善基层中医药人才配置和岗位标准,优化基层中医药人才招聘、使用机制,在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中积极招收中医医师,吸引一批中医药人才服务基层。畅通基层中医药人才流动途径,推广“县管乡用”“乡管村用”等人才管理模式,建立完善县域内中医药人才流动机制。
在改善基层中医药人员发展环境方面,在职称晋升、薪酬待遇、进修学习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提升基层中医药岗位吸引力。建立有利于中医药服务供给提升的绩效分配机制,激发中医药人员提供中医药服务动力。
成都市双流区黄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医生田柳先在给病人进行中医治疗(2024年2月20日摄) 董小红摄/本刊
科技新引擎
搭乘“智慧快车”的浙江,以“中医处方一件事”改革牵引带动中医药数字化改革,推动基层中医药的智医、智药、智治,力求为基层百姓提供越来越便捷、越来越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在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横路村村卫生室,全科医生潘愫愫一边为村民高水珍老人把脉问诊,一边在电脑上勾选相应症状和治疗方向。检查结束,一张中药处方自动生成。
根据高水珍的个体情况,潘愫愫又对处方稍加修改,随后发送给安吉县中医医院药房,等待中药师审核。
作为刚毕业的中医师承学员,潘愫愫能迅速被基层老百姓认可的秘密武器,就是一个强大的开方系统——安吉中医智能云平台。
这一包含中医智能云系统、国医名师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等在内的智慧化应用,可在患者就诊过程中,通过名中医处方的大数据积累、AI运算等,帮助潘愫愫等基层中医医生一键推导出建议中医处方和中医适宜技术治疗方案,进而为患者开出高质量处方。
“相当于一个知识库,可以学习名中医的开方,并查漏补缺完善我的开方。”潘愫愫说。
同时,该平台还收录中医古籍文献、国医大师、名老中医经典医案等资料,能够以智能化研学的新模式,帮助中医基础较为薄弱的基层医生查看、学习名医大家们如何开方用药,从而促进其快速成长。
智医之外,智药也在积极赋能浙江基层。
在嘉兴市海盐县武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旗舰中医馆,患者李寿林按照预约时间,提前五分钟抵达诊室外,整个候诊就诊过程不到半小时。
“现在到社区中医馆看病很方便,时间又快服务也好,医生开好的中药还会煎好快递配送到家。”李寿林说。
不光是就诊便利,海盐还借助“数智国医”中医药诊疗服务平台建设共享大药房,实现全域中药饮片快速周转和均质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药材实现“零库存”,大大优化基层中药服务。
据了解,依托海盐县中医院的“智慧共享大药房”,该县将分散的中药饮片采购转变为集中采购,并规范中药饮片集中采购、使用、储存,实现全域中药饮片快速周转,中药材平均周转率缩短至11天。
同时,近600味中药饮片可供全县中医师同步开方使用,远超国家规定的300种,省市县专家服务基层不再被饮片的品种、数量等束缚。基层患者中医就医成本下降,中药饮片均贴费用由33.87元下降至26.54元,中医药服务群众满意度由78.7%提升至94%。
智治也是浙江推进数字化与基层中医药深度融合的一大亮点。
“超剂量:细辛5g”。
近日,台州市仙居县白塔中心卫生院医生周旎为病人开具中药处方时,前置审方系统弹出提示,对处方中的细辛剂量提出“异议”,处方被退回到医生处。
周旎赶紧把整张处方再仔细检查一遍,填写详细原因后再次提交,申请平台方运行通过。随后,审方平台将该处方流转给牵头医院药师——仙居县中医院中药房主管中药师吴林芝人工审核,其把关通过后才生成处方并允许收费。
“收费后处方会上传到流转平台,由主管中药师对处方煎煮方案、特煎方式等再次进行人工审核。”周旎说,这样一来她感觉更规范、更安心,尤其是对有些许本领恐慌的基层医生,无异于时时处处都有了把关人。
据了解,仙居县创新建立双重审方机制,通过“云上中医智治平台”,所有“云上中医”处方先通过人工智能系统进行一次机审,再由药师人工二次审核,有效杜绝大处方和不规范处方发生,为患者提供双保险。据统计,仙居目前已实现24.2万张处方全量审核,审核率100%。
浙江基层中医药的数字化改革、数智化应用引起不少地方关注。以海盐为例,目前全国已有200多个县(市、区)参观学习海盐现代中医药健康服务,70多个县(市、区)复制并落地“数智国医”应用。
可以期待,随着更多基层插上“智慧”的翅膀,群众“方便看中医、看上好中医、放心用中药”的需求将得到更充分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