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是9号古码头,年代不晚于北宋;这是3号沉船,也是宋代的……”
近日,记者来到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工地,这里地处闹市区、紧邻瓯江南岸,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梁岩华和同事们正在此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遗址包括瓮城、码头群、沉船、瓷器、砖石道路等多个遗产要素,实证了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于2023年3月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正是当地‘主干道为文保让路’的做法,让这一珍贵的考古发现得以完好保存。”梁岩华告诉记者。
图为温州朔门古港遗址考古现场。新华社记者魏一骏 摄
朔门古港遗址所在的望江东路是温州老城区的主干道,车流量大,交通繁忙。为缓解交通拥堵问题,2021年3月,温州鹿城区启动望江路下穿工程。施工过程中,一些石条被工人发现,经文物部门判断,这些石条与古代码头、栈道有关。省市文物部门抓紧与建设单位沟通协调,经多轮协商,10月下旬,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联合进场勘探发掘。
因靠近瓯江,文物挖掘容易受每天潮汐涨落影响,施工单位在考古工地外围打上了止水桩,许多考古工地上方还加盖了顶棚,为考古作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图为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梁岩华在考古现场介绍情况。新华社记者魏一骏 摄
梁岩华说,温州市文物局先后组织多次论证会、座谈会,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对遗址的发现、功能、意义以及后续保护利用等问题建言献策。
2022年6月,原望江路下穿工程停工后,经多方综合论证,新望江路下穿工程改线至望江路北侧防洪堤附近实施。如今,新望江路下穿工程已启动施工。望江路下穿工程(变更方案)项目部负责人金胜洪说,新方案既保护了遗址文物,视觉上也能让古港遗址与瓯江江心屿上的古塔形成辉映,有效平衡了文物保护与民生保障。
从2021年考古工作开始至今,朔门古港遗址发掘面积已达8000多平方米,发掘出温州古城望江门、奉恩门等水陆城门相关建筑遗迹,9座码头、2座埠头、1条木栈道、多组干栏式建筑和成片房址,并出土3艘沉船和海量瓷片堆积等重要遗存,其中龙泉瓷、瓯窑瓷等瓷片达10吨以上,各类遗存年代从晚唐延续至民国,尤以宋元时期为主。
图为温州朔门古港遗址考古现场。新华社记者魏一骏 摄
“朔门古港的考古工作从基本建设考古转变为主动发掘,当地政府及文物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王巍认为,“这是新时期考古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经典范例。”
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杜成威介绍,由于考古工地研究工作仍在持续,遗址尚未完全对市民游客开放,文物部门通过组织公益研学暨公众考古开放日活动,让更多市民感受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魅力。下一步,当地还将规划在朔门古港遗址建设考古遗址公园,通过举办各类展览、讲座等活动,激发全社会形成保护文物的自觉。(记者魏一骏、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