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9/30 08:34:04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衢州:“东南孔道”如何再弘“孔子之道”

字体:

  “孔氏之家庙者遍行天下,唯曲阜、衢州耳。”

  因为近900年前的一次政治军事大变局,衢州迎来了南渡的孔氏大宗,由此有了“东南阙里”的美誉,南孔文化也在当地滋养积淀。

  四省通衢、闽越之交、东南孔道,这是人们对衢州地理的生动概括,而在当代社会,“东南孔道”如何再弘孔子之道,也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着力解答的城市发展力的课题。

  泗浙同源

  9月28日上午,浙江衢州孔氏南宗家庙。孔子诞辰2575年祭祀典礼的第二章节“明于古”渐入尾声。

  孔氏南宗家庙管委会主任、孔子第76代嫡长孙孔令立走入大成殿,捧起盛有曲阜尼山之圣水的铜皿,走出庙门,再将尼山之水洒在门外的碧水桥下,让取自尼山夫子洞的圣水顺流而下,汇入不远处的衢江。

  衢江是钱塘江的上游,钱塘江又称浙江。而这一仪式则是近900年前“泗浙同源”的再现:

  南宋初年,宋朝衍圣公、孔子48代嫡长孙孔端友率领部分族人随宋高宗南渡,奉旨定居衢州。这批南迁的孔子后裔由此称作“孔氏南宗”。他们在衢州兴建了继曲阜孔庙之后的全国第二座孔氏家庙。终南宋一朝,衍圣公在衢州传袭六代。

  “由此,衢州被誉为东南‘仲尼家’,‘南州之洙泗’。”在27日举行的“2024中国·衢州国际儒学论坛”上,浙江省社科院哲学所副所长张宏敏研究员说,后人就有记载,东南一带的士子如果没有能力前往曲阜,就会来到衢州,瞻仰孔庙。

  张宏敏在研究中发现,南宋以后,以浙江为中心,有一条绵延于浙闽赣湘四省的地理走廊,汇聚了丰富的儒学文化资源,诞生了一批“盛名书院”、一群“鸿儒巨匠”、一组“历史盛会”。这一地区成为后来儒学文化底蕴最深厚、学术思想最活跃、历史成就最高光的地区,称得上是“中国东南儒学走廊”。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这是南宋诗人曾几《三衢道中》的名句,而在这条路上,走过了朱熹、吕祖谦、张栻、陈亮、叶适、陆九渊、陈献章、湛若水、王阳明等历代大儒。

  “许多人都知道王阳明在江西南安府去世时的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你知道是对谁说的吗?”张宏敏告诉记者,“是陪侍身边的王门弟子周积,而周积就是衢州人,正在当地为官。”

  “衢州因其‘东南孔道,闽越之交’的交通区位优势,又有以‘孔氏南宗’为代表的深厚的儒家文化根脉,进而成为儒学的重要传播区域及重要联通渠道。”张宏敏说,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王阳明的心学,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婺学,陈亮、叶适为代表的永康、永嘉事功学,各种儒学学派都交集在了这座“东南阙里”。

  斟酌损益

  今年是孔子诞辰2575周年,也是衢州孔庙恢复祭孔典礼20周年。

  2004年恢复的南孔祭典,以“当代人祭孔”为显著特色,设置了敬献五谷、文房四宝、花篮,诵读儒家经典章句,向孔子像行三鞠躬礼,歌唱出自《礼记》的《大同颂》等环节。2011年,南孔祭典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的南孔祭典则成为2024年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的分会场活动。为此,在祭典筹备期间,衢州市对家庙内外环境作了进一步提升,对典礼内容作了进一步优化。

  祭典以“尊圣崇礼、全民祭孔、天下大同”为主题,分为“兴于诗”“明于古”“立于礼”“成于乐”“行于道”等五章。它酌古斟今,在孔庙恢复“宋代释奠礼”,在庙外的孔子文化广场举行当代礼仪。这一“内古外今”的空间格局拓展了典礼空间,进一步扩大了参祭人员的规模,更体现出全民参祭的特色。

  释奠礼是古代专门祭祀孔子的礼仪,两宋之际孔家的那次“大宗南渡”,也把宋代官方标准的释奠礼带到了衢州。此次首次恢复的宋代释奠礼,体现在祭典的第二个章节“明于古”。南开大学哲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教授干春松带领学生负责了宋代释奠礼的复原研究工作。

  配合着《凝安之乐》《同安之乐》《明安之乐》《成安之乐》等一系列古朴乐章,迎神、迎神、盥洗、奠帛、洗爵、献爵一系列礼仪依序进行。大成殿前,佾台与两庑之上,身着古代礼服的礼乐生左执羽,右执龠,表演佾舞,仪态恭谨。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这段孔子的名言代表了儒家对礼仪的态度:有继承、沿袭,也有改革、变通。干春松说,礼仪复原既严格遵循宋代史籍的记载,也根据当代人的生活节奏进行了“损益”,否则时间会过于冗长。复原研究工作历时约半年,征询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专家的意见。

  而在孔子文化广场上,参会人员面向孔子立像,行现代礼仪。这尊孔子像高9.9米,重15吨,于十年前的祭孔典礼前夕落成。雕像以孔子站姿为造型,面部表情“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长髯垂胸,双手合于胸前,目视远方,是著名雕塑家吴为山的作品。

  与之前的祭典相比,此次祭典的“今人祭孔”内容也有“损益”,将朗诵孔子的成就调整为朗诵《四书》《礼记》《周易》儒学经典等章句。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大儒张载的“横渠四句”也作为诵读内容。

  以礼化城

  衢州市柯城区沟溪乡沟溪村是衢州城郊孔子后裔最为集中的村落,现有人口1300余人,其中孔氏后裔700多人。村内至今留存着完整的孔氏族谱、沟溪孔氏家训以及清朝的孔氏祖宅。

  9月26日,沟溪村孔氏总厅里举办了一场简朴而隆重的祭典,供水浇灌、敬献五谷敬香、敬献花篮、敬香敬酒、主祭人诵读祭文等环节有条不紊。这项活动已举办了12年。衢州学院教授吴锡标评价说,这里的祭典突出了生活化、大众化特征,能让村民更好地体悟和传承南孔文化。

  从当年恢复孔庙祭孔开始,衢州就不断拓宽“以礼化人”的路径。当地出台了“家庭家教家风25条”,开展家教家风活动约2万场次,推广开蒙、明志、成人的“学生三礼”和拥军拥属的“崇军六礼”等系列礼仪。

  2018年,中共衢州市委又正式启动“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建设。2021年,在充分梳理南孔文化的基础上,衢州市提炼出了“崇贤有礼、开放自信、创新争先”的新时代衢州人文精神。

  对此,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表示,衢州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打造城市品牌,找到了联结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抓手。

  这其实也是一位已逝老人的心愿。他就是孔令立的父亲、孔子第75代嫡长孙孔祥楷。他于1944年承袭国民政府“大成至圣先师南宗奉祀官”一职。1993年,他卸任沈阳黄金学院副院长一职,回乡重振孔氏南宗,直至2021年去世。

  10多年前,孔祥楷曾告诉记者:“优秀思想对人的影响不是很快就能体现,也许会在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后。我可能看不到那一天,但不能不做。有人抱怨现在的社会风气,我就和他说,不要抱怨,先做起来,过二三十年后再看。”

  2021年,孔令立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接力棒”。这些年,他在《论语》普及方面投入诸多精力。“《论语》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作,我相信,《论语》这部经典会指引青少年的人生,让他们的人生充实且有意义。”

  “远亲不如近邻,这也是中国的礼仪。”柯城区春江月小区是多年来的“有礼小区”。小区党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张明说,多年来他们始终坚持以党建统领,用有礼建设引导和谐邻里建设,城市小区也要通过不断的文化建设、礼仪建设,给住户留下新的乡愁。

  衢州市尼山小学以孔子出生地命名,与衢州孔庙直线距离不到500米,曾经是衢州孔氏的私塾。校长杨梅介绍说,每年九月份开学前,二至六年级的同学都会为一年级的新同学制作“论语书签”,写上自己一年间阅读《论语》最受感动的一句话,而一年级新同学拿到书签,要带回家,请家长讲解,让亲子共读《论语》,他们也要请“哥哥姐姐”们解释,从而让大家因《论语》而相识,“我们要通过一系列活动,把南孔文化植入孩子们的心中,真正实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冯源)

【责任编辑:马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