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龙港院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龙港高级中学、国家图书馆龙港运营馆、甬莞高速龙港南互通等重点民生项目集中投用;签约25个项目,总投资101亿元……9月29日,2024温州·龙港新型城镇化改革发展推进大会在龙港举行,这片新型城镇化的“试验田”翻开崭新的发展篇章。
9月25日,浙江温州龙港市迎来正式挂牌五周年。自1984年龙港建镇以来,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龙港从小渔村起步,历经农民城、小城市培育、撤镇设市三次改革跨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赋予特大镇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经济社会管理权改革。撤镇设市5年来,龙港按照“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的方针持续深入推进改革,在新的制度框架下整体运行平稳。近日,记者深入蹲点这一样本,追踪改革的成效与突破,探寻其先行先试的启示意义。
政府“瘦身”:以40%行政资源承接100%行政职能
2019年,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复函浙江省政府,同意撤销苍南县龙港镇,设立县级龙港市。“挂牌仅仅是改革的新起点,意味着龙港必须摸索出一套不同于常规县级市的运行体系,切实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发挥探路闯关的作用。”龙港市委书记何宗静说。
在严控机构、人员编制前提下,龙港改革的第一步瞄准“大部制”。
龙港市委市府办(改革办)副主任陈建锚介绍,龙港推进城市管理、企业发展、个人服务等领域机构职能优化、流程再造,全市设6个党委部门、9个政府部门、6个事业单位,党政机构数量和人员数量较同类县(市、区)缩减约60%。
如何以40%的行政资源承接100%的行政职能?如何破解“一对多”的难题?这些都成了一道道倒逼龙港深入推进改革的必答题。
这是9月11日拍摄的温州龙港市政务客厅(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机构合并只是龙港“大部制”改革迈出的第一步,但上下级衔接不畅的问题随之而来。“于是,龙港启动了‘模块化’改革,按照职能相近、相通的原则,从‘科室’对应‘局’转变成一个模块对应上级一类业务。”陈建锚说。
一组数据对比直观体现出改革的成果:2023年,龙港全市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为3.56亿元,仅为同期周边同等县(市)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35亿元的38%;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年均投资20.7亿元,较设市前增长5倍。行政成本大幅缩减,民生支出大幅增加,这是龙港交出的改革答卷。
“龙港通过精简的机构设置和高效的机制重塑,较好解决了特大镇‘小马拉大车’问题,为特大镇及经济强镇经济社会管理权改革和人口小县机构优化提供了路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秘书长、地方改革创新研究院院长潘治宏说。
治理扁平:社区为基、数字为钥、多元共治
2019年撤镇设市当年,龙港市取消乡镇街道,再造层级,构建“市-社区-网格”扁平化治理架构——撤并原199个村居,改设102个社区,将其划分469个网格、15个专属网格、3328个微网格。
向上反馈问题要“顺”,干部深入基层要“勤”。“每周二,市领导会深入到各自联系社区,我们基层的诉求事项可以就近从快解决。”龙港市三园社区第二支部书记陈增旺说。
目前,龙港常态化下沉社区的机关干部达到了70%,每万人配备的社工数量超过了19人。
去年9月25日,在浙江省人大常委会立法支持下,《龙港市社区治理条例》正式施行。《条例》梳理社区可承接的143个服务性、事务性乡镇事项清单,为龙港市探索实行这种“市管社区”基层治理模式提供了有力保障。
借助数字化平台,龙港市将社会治理、城市运行、智慧城市建设“三个中心”一体贯通,联通基层治理平台、应急协同指挥等15个线上线下平台和90个省市重大应用,实现风险“全域感知、全时响应”,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这是9月12日拍摄的龙港市科创产业中心全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在行政资源有限的背景下,龙港市还积极协调社会组织,将“社区有需要、政府可转移”的有关社区服务的政府职能,转至社会力量承接。
“比如,龙港市首先依托20多个园区管理小微企业;同时,每个园区又由物业等社会化力量协助,进而设置专班进行日常管理。这种社会化运作模式大大提高了效能。”龙港市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李绍省介绍说。
养老服务、人才招引、行业管理、社会救助……目前,龙港市已吸引236家组织机构承接实施525个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涉及金额5.23亿元,在船舶检测、园区企业“安全管家”等项目中,年均节约财政成本100万元以上。
为民导向:激活“沉睡资本” 推进共建共享
走进龙港市华中社区,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群鳞次栉比,清澈碧绿的河水绕田而过,小桥流水、休闲游步道等映入眼帘。在“眺有远山,望见良田”的意境里,孕育出了风景宜人的江南灵韵。
“从前这里是芦浦人家、东海盐场,滩涂淤积、芦苇丛生,老百姓在向海讨生活的同时,也被沼泽、水域困住了出路。”华中社区党总支书记冯亦科说,如今,社区抓住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契机,通过宅基地和房屋流转、出租等形式,盘活300余间(套)农村宅基地和房屋,用以发展建设。
事实上,建设空间一直是龙港发展的迫切需要。为此,龙港市率先“试水”农村宅基地改革,以居民参股的方式,将闲置土地集中流转、分批改造,吸引商家入驻,在激活乡村旅游经济的同时,也壮大了社区集体经济。
这是9月11日拍摄的温州龙港市华中社区全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让农村“沉睡资本”增值,是改革中的难点。“我们把宅基地的流转范围扩大到龙港户籍的所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龙港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农民不动产的流动性得到扩展,为未来乡村建设开拓新的空间。
由此,更多乡村共富公共场景得以构建。在龙港市三园社区,企业结对庭院,带来共富工坊、乡村博物馆、共享书局等场景落户;村域共建庭院,带来渔夫广场、海豚湾红色公园、“绿皮火车”网红餐厅等项目落地……
群众期盼什么,改革发展就推进什么。龙港市社会事业局局长党委委员黄振中说,撤镇设市五年来,龙港每年将80%以上财政收入用于民生事业支出,初步建成全域“15分钟公共服务圈”,联动实施“龙港工匠”培育和学业、就业、创业“三业”帮扶,走出了一条“全域城市化、就地市民化、服务均等化”的“三化”路径。(《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邬焕庆 王俊禄 魏一骏 唐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