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10/05 15:11:54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富农兴产景烂漫——从三个乡镇之变看浙江七十五年城乡融合发展

字体: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在这过程中,“乡镇”是非常重要的观察视角。

  新中国成立75年以来,浙江许多乡镇励精图治,实现了“穷走四方”到推进“共同富裕”的精彩蝶变。通过建立和完善农村新型合作经济,助力村强民富;通过全链条产业体系建设,打造区域特色工业;以绿色生态赢得可持续增长,“浪漫产业”风头正劲。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新仓镇中华村三百亩自然村落迎来丰收。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从“新仓经验”到“三位一体”

  嘉兴平湖新仓镇农业发展的“金字招牌”

  杭嘉湖平原,万亩良田披上丰收的金光。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新仓镇,早在4500多年前就有了先祖从事农耕活动的足迹。北宋年间因盐仓移置而得名“新仓”,素有“东乡十八镇、新仓第一镇”的美名。新中国成立以来,这里更是成为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尤其是农村合作经济改革发展的高地。

  走进镇中心的“毛泽东同志新仓经验批示展示馆”,非凡往事历历在目。

  “新中国建立以后,土地改革使贫苦农民分到了土地,但是单家独户的发展生产,仍是困难重重。1955年,平湖新仓供销合作社和农业生产合作社订立结合合同的经验,被毛泽东同志亲笔批示,在中国合作经济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展示馆讲解员说。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生产方式再次发生了变化。面对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新仓镇开启了探索合作的新步伐:

  “实施组建‘庄稼医院’,引进外省市连锁超市,创办镇级专业合作社和村级综合服务社、成立农村资金互助社……我们通过一系列开拓性举措,更好地引导和帮扶农民开展生产经营。”平湖市供销社(农合联)党委书记、主任唐红芳说。

  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主要领导同志提出了建立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经济。新仓镇牢记嘱托、扎实推进上述举措,搭建为农服务综合平台,不断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嘉兴市供销社(农合联执委会)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钱松华说,“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经济,是嘉兴农民收入持续领跑、城乡差距不断缩小的基因密码,更是浙江推进“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全面乡村振兴的“金字招牌”。

  2019年3月25日,新仓镇与毗邻的平湖广陈镇,上海金山区的廊下、吕巷和张堰合作成立长三角“田园五镇”乡村振兴发展联盟,通过“抱团建群”扬长避短,实现农业发展的跨省域协同,各类生产要素更充分地流动起来。

  通过土地集约化发展,包括新仓镇在内的“吴根越角”方寸之地,一座座规模庞大的农业现代产业园拔地而起。除了优质种粮,新仓还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食用菌之乡”“西甜瓜之乡”和“果蔬菜之乡”。

  “抓住‘以合作求发展、以融合促共富’的主基调,让各类要素充分流动起来。”浙江省供销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陈利江说,从“新仓经验”到“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经济改革,这里的“三农”之道与时俱进、迭代升级,并从一隅走向了全省、全国。

  坐落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壶镇镇的丽缙高新产业园。图片由壶镇镇宣传部门提供

 从“肩挑行担”到“工业生态”

  丽水缙云壶镇镇的区域特色产业发展

  在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壶镇镇的工业园内,一栋由老厂房改造的“锯博物馆”格外醒目,以红、蓝为主色调的外观,铺裹着大面积的铝合金材料,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

  壶镇镇,自晚唐建镇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是浙中南三大千年古镇之一,“上达金衢,下通台温孔道”,苍岭古驿道穿镇而过,南来北往的过客催生了商贸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75年来,这里逐渐成长为浙中南的“工业重镇”,高端装备、智能家居、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特色明显,是“全国重要的家用和工业特种缝纫机生产基地”“中国锯床之都”和“浙江省机床工具品牌商标基地”。

  上世纪九十年代,壶镇的不少小商贩效仿五金匠“行担走四方”的模式,走遍全国各地,回收各个工厂里报废的废锯条并带回到壶镇的旧货市场售卖。时隔多年,壶镇北山村的吕振鸿对曾经“跑锯条”的经历依旧记忆犹新:“1995年,我跑到安徽安庆,带回来了一吨废旧锯条。后来我也因为‘跑锯条’去过很多的地方,增长了不少的见识。”

  彼时,壶镇的工业生产能力迅速扩张,奠定了现代制造产业体系的雏形。

  “过去由于壶镇交通区位条件相对处于劣势,一直来以内生型工业经济模式为主,形成了艰苦创业的传统,而现在随着区位条件的优化,这种内生型模式恰恰成了一种优势。”壶镇镇相关负责人说。

  自1995年全市第一台锯床在壶镇诞生至今,这里的锯床已占据全国市场份额超过70%,从事锯床生产、销售等相关人员超过3万人。从生产锯床跨行发展到纺织行业,从办缝纫机厂到办服装厂,从生产压力锅向厨具、防盗门等多种类产品延伸 ……一企带出多企,一业旺带来多业旺。

  为了更好地应对发展的不确定性,壶镇加快从传统思维抓“生态工业”向系统打造“工业生态”跃迁:推进产业链与创新链、人才链、信息链、价值链、资金链、政策链、服务链等多链融合,使多种环境、多种生态统一并服务于工业的系统生态。

  2019年,浙江省缙云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在壶镇投入运行。伴随着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7家高校院所签约入驻,壶镇的工业产业开启了新的蜕变之旅——持续产业布局,做强产业主导支撑,持续壮大发展动能,呈现出“结构优化、动能增加、质效提升、产品升级”的良好态势。

  善谋者行远。作为中国工业经济里的一朵“浪花”,壶镇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的“浪潮”前行。当“新旧融合”产生“化学反应”,山区里的“块状经济”迎来“二次飞跃”。

  2024年10月2日,游客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山川乡云上草原景区游玩。图片由山川乡宣传部门提供

 从“穷山僻壤”到“浪漫山川”

  湖州安吉山川乡的绿色蝶变

  国庆黄金周,传统邂逅潮流的一场文化盛宴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山川乡璀璨启幕。朴素的山乡化身为“绿野仙踪”,邀八方游客共赴国庆动漫嘉年华之旅。

  位于天目山北麓的山川乡,四周分布着浙北大峡谷、井空里大峡谷、大竹海等自然景观,听着这些名字就知道是深山老林。历史上这里交通不便,很多村民终生都未走出过大山,属于闭塞之地。

  然而,如今的山川乡却凭借着优质的山水资源及差异化的精致景点而名声大噪。

  在当地不少村民看来,山川乡真正发展起来,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造纸厂、笋厂、棉纺厂等十几家乡办企业和民营企业相继开办,大多耗材高、污染重。干了几年,老百姓手中有了钱,烦恼也跟着来了。造纸排污,家门口的河水常年黑色,周围群众意见很大。

  “当时我们认识到,不能以牺牲绿水青山为代价发展经济。我们所有的乡、村干部分批上门,做企业的思想工作。”在山川乡工作了30余年的基层干部汪金明回忆说,“有些人觉得乡里断其财路,把上门者赶出去,有些则不理不睬。”

  最终,污染的严峻现实让很多人明白,钱即使赚得再多,但环境破坏了,生活质量就没了,子孙后代的资源也没了。2005年之后,山川乡各类污染企业陆续退场,逐步将发展重心转移到三产。经历阵痛,山川乡人民的绿色理念也开始萌芽,坚持绿色发展引领共富。

  2019年,云上草原滑雪场来了。这一旅游业态的进驻使山川彻底“爆火”。8万平米的滑雪场上,大人小孩都乐在其中。滑雪、悬崖栈道、蹦极、滑翔伞等时尚运动深受游客追捧,成为长三角地区许多年轻人的网红打地。

  云上草原的“明星效应”辐射到了山下的村庄。

  “去年来云上草原滑草,爱上了山川。今年我带着团队到山川乡大里村的戎创拓奇军旅文化园团建,体验非常好。”杭州旗恒商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马博文说。

  军旅文化园的前身是废弃学校,大里村与浙江戎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租赁+提成”的方式进行合作,第一年村庄收租200万元,之后每年增长5%。村里还拿出部分股权进行融资配股,村民变股民,群众得实惠。“每年约有30万游客来村,目前85%以上的村民都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村党总支书记应忠东说。

  利用绿色的生态环境赢得可持续增长,山川的“浪漫产业”风头正劲。

  志鸿民宿负责人宣志鸿是土生土长的山川人。他将自家的老宅重新翻修,办起了民宿,“在山川,只要你走‘绿色通道’,生意准能做起来。”

  一批高质量休闲项目的接踵而来,使民宿村落配套而生。一个集高山滑雪、峡谷漂流、攀岩溯溪、康体养生等为一体的休闲文体产业集聚区正在形成,山川乡成为了全国首个乡域4A级景区。(记者俞菀 岳德亮 唐弢)

【责任编辑:韩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