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在国医大师何任的倡导下,集中医诊疗、中医养生、健康促进、学术交流等服务于一体的浙江名中医馆创立。30年来,浙江名中医馆坚持“促进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繁荣中医药学术”的初心不变,推动着浙派中医传承发展。10月16日,在浙江名中医馆建馆30周年之际,新华网专访首届全国名中医、浙江名中医馆馆长范永升,畅谈中医事业30年来的变与不变。
新华网:浙江名中医馆建馆的背景是什么样的?
范永升: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时候,中医行业开过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在湖南衡阳开的,所以叫衡阳会议。这次会议确定了今后中医药大学的办学、办院的一个方向,比如说突出中医特色,临床上注意发挥中医的优势等,在这个明确方向的指引下,各地的中医药事业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浙江省也是这样。上个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比较关键的时期,那个时候新的事物不断地出现,思想观念各种碰撞,特别是在中医药行业中,医疗的多元需求也更加明显起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1994年何任老先生(国医大师、浙江名中医馆首任馆长)想着应对中医发展的社会现状进行探索,比如说把名老中医聚集起来,发挥一个整体的效应,形成一种品牌优势,更好地为老百姓的疑难病症提供优质的服务,于是,何老先生就考虑到要建立一个浙江名中医馆,它也是浙江省第一家以名中医命名的中医馆。
新华网:浙江名中医馆建馆30年来有哪些具体的成果?
范永升: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成果:
一是为老百姓提供了一些优质的医疗服务,特别是一些疑难病症。现在浙江名中医馆一年的病人有20多万人次,30年来病人总计也超过500万人次。
二是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在浙江名中医馆学习工作过的医者,至少20多位成为了浙江名中医,比如说何任先生是首届国医大师,葛琳仪教授是第三届国医大师,我自己是首届全国名中医,方剑乔教授、姚新苗教授是浙江省国医名师。浙江名中医馆的传承工作室也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注重薪火相传,医教研合一,导师在名中医馆出诊的时候,学生就跟着一起来学习。
三是浙江名中医馆建立了许多分馆,如在浙江中医药大学内的滨江分馆、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新华医院)内的分馆,还有杭州萧山、湖州吴兴都有分馆,总共有六七个,这些分馆也在社会上起到了辐射和带动作用。
四是为社会大众提供健康咨询、健康科普。最近几年来浙江名中医馆开设了名医大讲堂,到现在为止已经开设约30期,受众大概超过6万人次。
新华网:30年来,浙江名中医馆发展中有哪些“变”与“不变”?
范永升:所谓变,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一些诊疗方式、用药种类都同过去不一样了。比如30年前我们看病的时候,用的是手写处方,现在都用电脑了;比如针灸、推拿、拔罐等同样的治疗方式,但是器具不一样了;再比如过去用的是中成药,或者是汤药,现在还有颗粒剂,对病人来讲又多一种选择。
30年来,浙江名中医馆有两条是不变的,一条就是为病人服务、坚持大医精诚的初心不变,看病的时候都为病人着想,治疗的水平,药品的质量,服务的态度,都要往这方面去考虑;另外一条是培养人才的传承模式没有变,我当年向何老先生学习,现在我的学生又跟着我学习,这种中医传承的特色是不变的。
新华网:浙江名中医馆未来的发展目标是怎样的?
范永升:今后要在四个方面更加努力:一是要更好地弘扬医德医风,成为医德医风的高地;二是要在治疗难治性疾病方面下功夫,成为治疗难治病的最佳场所;三是要把浙江名中医馆培养人才的优势不断地发扬光大,成为培养优秀中医人才的摇篮;四是要办好名医大讲堂,将其打造成一个普及健康知识的高效能平台。
从根本上,要坚守何任先生一切为病人服务,弘扬大医精诚、繁荣学术的初心。浙江中医又叫浙派中医,浙江名中医馆今后的发展要进一步把浙派中医的学术发扬光大,不断推动浙江省中医药学术的进步,为建设健康浙江做出应有的贡献。
视频制作:张灵
文案:张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