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聚焦“三个城乡”,不断深化拓展“文明实践版图”,全力创新探索“道德建设路径”,以全域覆盖的阵地建设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以精准多元的实践供给推进城乡文明共享,以崇德向善的价值导向激活城乡公德建设,推动聚民心、暖人心,学好人、做好人的“莲都模式”初显成效。
文明小屋实践点延伸便民服务触角。
聚焦城乡共建,“全域化”体系推进资源要素可流动
着眼于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要素流动,莲都区不断优化整合阵地资源、共建资源、队伍资源,推动全域文明实践提档提质。
一体化推进建设。盘活文化礼堂、综合文化站、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阵地资源,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14个,实践站225个,并培育鱼跃博物馆、文昌里1950文创园、文明小屋等特色实践点,着力构建多点面广、便民利民的“文明实践15分钟服务圈”。
一盘棋统筹资源。坚持“空间共享、阵地共建、资源共用”理念,推行“区级部门资源下沉+功能片区流动实践+属地单位共建联动”模式,推动63家文明单位与实践所站结对,5个乡镇(街道)开展流动文明实践活动,41个社区实践站与辖区单位共建,扩容文明实践“朋友圈”。
一抹红凝聚队伍。围绕“一个中心、一个品牌、一套标识”,构建“1+8+N”志愿服务体系,组建8大志愿服务联盟,成立392支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15.28万人,常态开展“逢九”文明实践活动,让“小荷”志愿服务品牌更具辨析度和影响力。
“萌警先遣队”开展交通劝导文明实践活动。
聚焦城乡共享,“多元化”供给推进服务群众可感知
着眼于教育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莲都区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依托,不断深化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内涵、优化服务供给,提高实践惠民获得感。
常态化推动宣讲“走深”。组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理论专家+宣讲名师”“机关干部+草根群众”等多层级城乡宣讲队伍,通过方言土语入村社、故事讲述进校园、知识问答上街头等形式,开展“文艺+理论”“故事+政策”“志愿+宣讲”的常态活动。
分众化推动实践“走实”。按照普惠性、特惠性、互惠性三大类别,梳理群众共性、个性清单,推行分类、分众、分时“三分工作法”,组织实施“花点时间 荷你见面”“社区合伙人”“萌警先遣队”“模拟家庭”“红领巾楼道长”等多元多样的文明实践项目,培育了沈姐“爱心共享厨房”、侠姐“德不孤·事实孤儿成长关爱”等一批品牌项目,推动城乡共享精准触达。
惠民化推动服务“走心”。深化拓展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功能图景”,融入乡村振兴、村社治理、移风易俗、公民道德建设、群众精神生活、浙江有礼等内容,开展家教家风巡讲、非遗进村社、“村晚”“村BA”等群众性活动;探索开展文明实践市场化运营模式,推出覆盖36个社区的“都有礼·莲动全城”社区文明专列巡回活动。
暑期未成年进社区活动——“家门口”的公益课堂。
聚焦城乡共进,“人文化”机制推进道德实践可触达
着眼于公民道德建设“广泛化”“颗粒化”目标,莲都区将弘扬好人精神与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相融合,突出“群众主体、典型引领”作用,着力推进公民道德实践养成。
“礼遇+”放大模范好人效应。出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办法》,每年评选“星级小荷”“最美小荷”等先进典型,推出礼遇商家联盟,倡导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健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选树表彰、宣传发布、礼遇帮扶“全周期”机制等。
“阵地+”构建道德养成平台。依托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设立“道德讲堂”240余个,打造清凉驿站、青年驿站、商圈驿站等5大类“有礼”驿站73个,户外婚姻文化基地3处,设立先进典型宣传栏95处,好人文化长廊27处,并打造了省级道德模范沈香女当“爱心共享厨房”、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陈金英“诚信小广场”,构建“移步易景”公民道德实践养成阵地,推动城乡群众在自主参与、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中提升人文素养。
“主题+”赋能道德实践内核。组织开展“强国复兴有我”“道德模范微宣讲”“有礼故事分享会”“身边人·身边事”等主题的群众性活动1000余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融入日常生活;推出“追光而行 德润莲城”道德建设品牌;聚焦立德树人任务,量身定制不同年度主题,如连续举办13届未成年人道德文化节活动,连续8年开展寒暑期“未成年人进社区”活动。(汤伟红 刘伟青/文 丽水市莲都区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