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12/05 10:36:37
来源:参考消息

中国与世界共享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新机遇

字体:

  肯尼亚马查科斯郡,正泰仪表厂内,身着白色工作服的工人们正在生产车间里忙着组装电表。这家配备了快速制造装配线的工厂,年产能达到40万台智能电表。

  “肯尼亚工厂生产的智能预付费电表,可以提高住宅和商业用户的能源效率和可靠性。”正泰东南非区域负责人范红燕说,工厂一期有50多名员工,不仅其中九成来自本地,工厂还能够为周边社区的年轻人提供电工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

  “我们希望与肯尼亚等国家合作推动‘绿色低碳’不断融入生产、制造、服务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范红燕说。

  肯尼亚位于海上丝绸之路远端的东非大陆。千百年前,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就漂洋过海沿着航线抵达这里。如今,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绿色低碳发展、基础设施提升、数字化转型等新理念、新技术正让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这是2023年11月23日拍摄的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丝路电商馆。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经贸合作带来互利共赢

  近日,2024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影响力市长交流大会在温州举行。围绕“相知相近 合作共赢——创新,让城市更美好”主题,国际组织代表、国内外政府官员代表、专家学者、企业家等近400位嘉宾共商海丝城市创新共赢之路,为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新动力。

  自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共建“一带一路”始终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国际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不断增强,取得了重大成就。

  作为倡议提出国,中国取得的成就获得与会嘉宾充分认可。“中国在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领域全面崛起,这种现代化的速度,在人类近代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巴基斯坦前总理安瓦尔·哈克·卡卡尔说。

  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11月30日拍摄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影响力城市年度榜单(2024)”颁奖仪式。当日,以“相知相近 合作共赢——创新,让城市更美好”为主题的2024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影响力市长交流大会在浙江省温州市举办。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近十年来,中巴经济走廊及瓜达尔港的发展极大改善了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面貌。瓜达尔港已经成为国际贸易枢纽,开辟了新的商业和互联互通渠道,创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区域一体化。”巴基斯坦参议院财政和预算委员会主席萨利姆·曼德维瓦拉说。

  从智能港口、智能制造到可持续城市规划,曼德维瓦拉见证着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如何用技术改变治理模式和生活质量。他认为,中国倡议为巴基斯坦年轻专业人员提供先进技术培训,这将帮助巴基斯坦年轻人有能力领导智能技术的变革。

  英国利物浦中国合作组织主席、利物浦市前副市长葛睿·米勒说:“我们的业务增长了近200%,通过运用中国和利物浦的技术与专业知识,因此我们的海洋产业发展得非常好,希望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能够持续下去。”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中国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设立境外企业1.7万家,直接投资存量超3300亿美元。2023年,中国企业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达到40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5%。

  目前,有80多万温州人在全球各地创业发展,建立了350多个温州籍的侨团,其中38万温州人活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温州市长张文杰说,温州将着力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营造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开放生态,特别是围绕与国际规则接轨,在政务服务、投资服务、贸易便利化、人才服务等方面积极开展改革创新,吸引更多国内外企业来温州投资兴业,

  文明交流搭建友谊桥梁

  近期,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3.0版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能。东盟秘书长特别助理波尚琅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恰似一条联结各国的金色纽带,极大地促进了区域内的互联互通,加深了东盟成员国与中国及其他合作伙伴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也为民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与会代表们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从愿景成为现实,不仅为世界经贸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也为各国文化交流互鉴搭建了新桥梁。

  在大会举办地温州,朔门古港遗址于2023年3月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实证了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和中国与海外贸易交流的兴盛。

  图为海丝之光——海丝学术交流暨朔门古港遗址研究成果发布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海丝文化遗产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最具特色与吸引力的‘金名片’和‘对外窗口’。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加强海丝文化遗产保护,推进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是海丝沿线城市守住历史文脉、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乔云飞说,近年来,国家文物局支持成立海丝申遗城市联盟,共同开展申遗主题研究,编制完善申遗文本,持续推进遗产保护展示,不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在波尚琅看来,东盟与中国在文化旅游合作、媒体和智库合作、民间组织国际交流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好的合作成果。

  “丝绸、陶瓷、特种金属等具有文化标志性的商品,深刻影响了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当地传统。”埃及外交事务委员会秘书长希沙姆·齐迈提说,海上丝绸之路是文化交流的一个非凡案例,在2000多年的时间里,它将文明、商贸、对话联系在一起。

  “在我们看来,海上丝绸之路不只是一个贸易网络,而是一个连接不同文明、丰富人类共享的文化遗产、为今天的互联世界奠定基础的转型力量。”希沙姆·齐迈提说。(参考消息记者王俊禄、朱涵、魏一骏)

【责任编辑:马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