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风情看绍兴

  江南自古繁华,繁华源自杏花春雨的秀丽山川间物阜民丰,商旅辐辏,客贾云集,城镇星布。酒楼醍醐,茶肆氤氲,歌台衣暖,舞榭袖香,兴旺的人气熏陶交织出了水乡泽国特有的区域风情。

  这种纯朴多味、温文软糯、雅俗同趣的世俗人情,吴越一带———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抵类近,而最典型集中地展现在人文荟萃的名士之乡———绍兴。

  你要观照和欣赏繁华江南独特风情的绚丽画卷和热烈场景吗?请到绍兴!

  你想领略和感受烟花江南缤纷世俗的底蕴魅力和欢乐氛围吗?请到绍兴!

  水乡风情

  江南本以水为原色,演化出风情种种,而深得水乡神韵的,却正是绍兴鉴湖。

  “千金不须买画图,听我长歌歌鉴湖。”汇集会稽山三十六源之水的整个鉴湖水系,把绍兴城乡轻轻托起,远山黛影,近岸绿萍,烟雾迷蒙,岚气凝云,田野、村落、石桥、林树、塘路、长亭……纵横散落在交叉的江河湖港间,一幅大写意般的水墨长卷。这,便是典型的水乡江南。

  “白玉长堤路,乌篷小画船。”坐着绍兴特有的乌篷船,沿着长长的古纤道,徜徉在鉴湖湖面,你才能真正领略江南水乡的风情,才会完全忘情于这镜湖人仙的超然意境中。

  古纤道,西起萧山西兴,东达余姚姚江,沿萧甬古运河修筑,绵延长达150华里,而其主要地段却在钱清到绍兴城区这一鉴湖水系同运河交汇处。这几十公里的所谓“十里官塘”已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两面临水的石墩纤道,都以巨石为墩,间距成孔,青石为面,贴水成路,在鉴湖湖面上形成了一条吸水卧波的长龙。那一个个墩孔恰似龙骨,而纤道上点缀其间的多姿多态的石桥、凉亭,又如龙身俯仰起伏在浪里云间。

  阮社荫毓桥是古纤道上的一座单孔石拱桥,全长14.45米,拱圈如中国园林中的月洞洒,两侧间壁镌有联语“一声渔笛忆中郎,几处村酤祭两阮”,蕴含着汉晋两代发生在绍兴的古老故事:东汉大学者蔡邕曾夜宿阮社附近的柯亭,听到亭椽爆裂的悦耳声响,取以制笛,音韵清亮,名为“柯笛”;阮社又曾是晋代“竹林七贤”阮籍、阮咸叔侄居身的地方。登临此桥,使你顿发思古之幽情,而兴超然物外的感慨。

  “剪取鉴湖一曲水,缩成瀛海三山图。”坐乌篷游东湖,更是别具一番情志。这里,“山中藏湖,湖中有洞”,千仞青岩,一泓碧波,桃树夹堤,浪摇灯影,泛舟其中,几疑仙境。

  江南风情看绍兴,水乡鉴湖景更新!

  街市风情

  鉴湖水系,河道如网,轻舟似梭,不只织出了山清水秀的好风光,也串起了城市、乡镇如一颗颗明珠闪亮。只有到过这些城镇游逛,你才真正懂得了江南水乡。

  绍兴市区就是一座著名的江南水城,是鉴湖水系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八百里湖光此地收,长桥水接鉴湖流”,内外环城河、市区街河,都和整个鉴湖河网相通。一叶乌篷,轻出外江,穿过内河上的一座座桥洞,就可在市区的大街小巷自由“行走”。1980年,世界建筑师学会副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就曾在新加坡举行的“东南亚城市规划学术会议”上这样介绍绍兴:“充分利用了水系交通,条条水路通到家门口……巧妙而自然地把市中心与山水、城乡、名胜古迹及园林、路林等联系在一起”,“城市大街小巷,居民院落,都是青石板铺地,边河边路,小河夹道,石桥处处,式样有数十种,家家有踏步下河,民居古朴清雅,青砖黑瓦,粉墙,廊柱乌黑,轻巧淡雅,别致,庭院建筑同样如此风格,檐牙高啄,亭柱曲折,各抢地势,再配有苍松翠竹,花木参差,真是‘千金不须买画图’……”

  早在春秋越国时期,范蠡筑城就有三座水门,宋嘉定十三年至十七年,会稽郡守汪纲主持整修了城门、街河、路桥,“径画有条”而使水城规模初具。到清康熙时,《绍兴府志》载:“郡城中河道错若绘画,自通衢至委巷无不有水环之。”直至光绪年间,城内仍有河道29条,总长49公里。“古城小桥多,人家尽枕河。”形成了一河一街,一河两街,有河无街和街随河走、桥连街路的独特景观。那时,萧甬航船,途泊绍兴,城内樯橹相接,店肆如鳞,隔河吆喝,市场声喧腾,再现了《清明上河图》的盛景。如今,因旧城改造,新区崛起,虽已无复当年情景,却也注入了新的内容,赋予了现代水城风情。现在,城内仍有街河12条,总长31公里。自都泗门经广宁桥、八字桥、东双桥至会元桥一线,或一河一街,或一河两街,且古桥多筑于宋、元、明、清。沿河漫步,或船行中流,依然可以体会水城闲适安详的风韵。特别是经过三年努力,集防洪、灌溉、交通、美化于一身的环城河整治工程已经完成,清淤拓宽,条石砌坎,沿河植树,绿化河岸,傍河建筑立面改造为江南民居样式,河上桥梁强化亮化设施,都泗门、迎恩门城楼按原样修整,自城南稽山园、治水广场,直至城西百花苑、西园,分别辟设公园、休闲广场、观光带、步行道等,亭、台、楼、阁,林榭小品散落其中,楹联、花窗、工艺图饰装点四处,坐船环城游,清风扑面来,现代水城风情越发令人陶醉。在新改造的书圣故里、仓桥直街和红旗路一带,修旧如旧,依然清末河街模样,红灯悬门,酒幡迎客,仍可见主妇把钱放进入竹篮吊下船去,换下鱼虾又拉进楼窗的可人风景。

  节会风情

  绍兴风情之集大成者,更在于按通例举办的多种节会。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的“兰亭书法节”是全国书坛的一大盛事。“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兰亭因晋王羲之作《兰亭集序》和书写的第一行书《兰亭帖》而闻名。绍兴市于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办“中国书法节”,行“朝圣”和“曲水流觞”典礼。“不到兰亭不知书”。自此,兰亭成为全国书法圣地。

  每年一度的金秋“黄酒节”,最充分地展示了绍兴这一“酒乡”的特有风情。绍兴黄酒又名“老酒”,最早酿造始于五千多年前的少康时代。到了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南朝时期,绍兴黄酒已被列为贡品。唐代王绩写的《酒经》中已对绍兴酒的特点和制作,有了比较详细的记载。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就专门提到了绍兴酒;《镜花缘》第70回里还有关于绍兴“女儿红酒”的描写。南宋高宗赵构于绍兴建临时陪都时钦定绍兴黄酒为宫廷御酒,史称“黄封贡酒”。

  绍兴黄酒节已成为商贸洽谈、文化交流的重大节日。节会期间,绍兴城乡喜气洋洋,办展览、唱大戏、开集市,大街小巷酒肆酒店酒摊,敞开式供应便宜黄酒,人们可随意品尝买醉;街头舞狮舞龙,锣鼓喧天,绍兴特有的板凳龙、化妆高跷等引得众人驻足观看。越剧、绍剧、莲花落等地方戏曲连台演出,全城彩旗招展,红灯高悬,酒香弥漫,欢歌笑语,自夜达旦。在此期间,你如到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要一碗老酒,点一碟茴香豆和盐煮花生,细品慢饮,同店前孔乙己铜像合影留念,看满街车流人欢,“杯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你会在微醺中感受到盛世人生的一份惬意与安逸。在节会期间,你再买上几瓶饰有五彩凸刻工艺的花雕酒,回去赠亲送友,人们会惊羡于你是“酒都”里满载而归的“酒仙”。

  祭禹,是绍兴节会中另一项隆重盛事。每年民祭、五年官祭,显示了江南风情中的另一种庄严精神。治水英雄大禹毕功于绍兴,婚娶于绍兴,会盟于绍兴,最后又归葬于绍兴,作为华夏立国之祖,华夏子孙缅思先祖,就不能不来绍兴。

  绍兴禹陵,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落,包括禹陵、禹庙和禹祠。南出绍兴市区稽山门,一条平坦宽阔的公路通向前方,不远处矗立一座高大牌坊,正中上端醒目地镌刻着1995年5月间江泽民同志亲笔书写的“大禹陵”三字坊额。过牌坊,那依偎于苍翠葱郁的会稽山麓的宏大建筑群落赫然入目。由大红围墙围绕的赭黄色殿宇依山势高低错落展开,飞檐挑角,铁马叮咚,气势恢弘。

  祭禹时节,典仪隆重,长铳鸣响,锣鼓铿锵,身着古越衣饰的青年男女,随音乐以断发文身造型跳越族蛮舞,主祭者读祭文,上礼香,酹黄酒,其典式之隆重庄严不亚于祭黄帝陵。届时,海内外百越儿女都派代表来此致膜拜;历代统治者自秦始皇到康熙、乾隆,均曾亲临致祭。祭禹遗存的江南风情,使华夏儿女大大增强了向心力和凝聚力,誓扬禹风,振兴中华。

  这样的节会风情,在上虞盖北葡萄节,嵊州领带城会、越剧节,诸暨五泄游览节,柯桥轻纺城服装节以及新昌茶市中,都各具个性,别有意趣,正为江南风情再续新篇,更谱华章。 (《绍兴日报》/邵兴人) 

       
Copyright ©2000-2001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社浙江分社新闻信息中心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通讯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华网浙江频道主编信箱:zhejiang@xinhuanet.com
webmaster:zhejiang@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