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1月16日电(记者 张奇志) "民企生存环境仍需改善!"没想到,这是几个政协委员们的一致看法。
这是一个说了多年的话题。记者几年前写过多篇关于民营企业戴"红帽子"的稿件,那时民企是无奈戴帽求生存。这些年帽子虽已摘,在政治上没人敢歧视,但让民企"卡脖子"的地方还真不少。
两年前,记者就写过一组关于WTO的笔记,讲的是,入世了,都给外国人国民待遇了,应早点给私企国民待遇了。
没想到,到了2003年春天了,政协委员们还在喊给民企"国民待遇"。
黄小杭委员说,虽然放宽政策、改善环境一直是主旋律,但与迅速变化的形势相比,仍有许多"瓶颈"。比如,在市场准入、投融资待遇、自营进出口经营权、企业用地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一系列不平等的制约因素。
事实上,到今天为止,仍有不少行业、产品的经营,个、私企业进不去。据黄委员提供的数据,金融部门对个、私企业的贷款总额不到银行贷款总额的20%,这与其地位极不相称。
黄委员还指出,对民企在税收政策上的歧视,土地价格过高,严重挫伤一部分民企的投资积极性,不少已流入上海、广东、海南等地。
国民待遇,按马庆国委员的说法,"这是浙江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又一个关键问题。"
马庆国说,企业在诞生过程中仍然为资金、税收、资质申报、土地征用、用水用电等方面的问题所困扰。
这位浙大管理学院副院长认为,完善民营企业诞生环境,关键是降低企业登记的门槛,实现开业自由。目前的实际开业费用应当说还是很高的。
他认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开业费用过高的问题,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一是以法律来明确人们创办企业的自由权力;
二是改革现行的向政府部门开业的制度,推行由司法部门接受人们开业申请的新制度;
三是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创业板市场的建设,为风险资本提供一个广阔的活动舞台,从而有助于身无分文,但却拥有创意的知识分子自由地进入实业界,并以最快的速度把他们的知识和创新转化为具有极高经济价值的产品。
这些制度创新难度可谓不小。就说创业板吧,三年就说马上出来了,可直到今天还没踪影。现在已很"凉"的风险投资两年前很"热",记者当时专门搞了一组调查,还引起了朱总理的重视。
马委员除了谈这些制度创新外,他也指出当前须建立和规范对民企的税收优惠制度,须坚决清理对民企的不合理收费。
他说,关键是要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真正能为企业服务。
"推行更为自由的经济政策。"这是马委员的重要观点。
他说,从企业投资、政府税收、直到产业发展的规划,都应给企业与市场留下更多的发展窨,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
他的建议还有:政府必须加强对民企的金融环境的支持,进一步完善民企垡担保体系,积极发展竞争性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积极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和民企股票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渠道。同时,加大财政对民企的支持力度,建立支持民企的政府采购制度,扩大财政对民企的服务体系,为民企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黄小杭则建议省委、省政府组织力量对民企的市场准入、金融、土地、科技、税收、进出口等各方面的情况进行调研,及时出台《关于促进浙江非公有制经济提速做强的若干意见》,实施一系列务实、优惠、有力的扶持政策。
"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大胆打破一切不利于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经济完善的僵化思想和桎梏。"黄委员如是呼吁。
他希望浙江率先真正放民企的市场准入限制,除国家有特殊规定之外,凡法律和政策没有明确限制的领域,应对民企全部开放。(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