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浙江省情||浙江焦点网谈||新闻追踪||冰点调查||服务广场||连载||社长信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海、江苏、浙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最富活力的地区之一。2001年三省市地区总人口1.35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0.6%,GDP总计21211亿元,占全国GDP的22.1%,人均GDP是全国平均数的两倍。其中苏南加上浙北,以及上海,共15座城市构成了长三角区域。

  环杭州湾区域包括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据2000年统计数字,该区域人口占全省50.65%,国土面积占全省44.7%,GDP却占全省72.4%。人均GDP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42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竞争已从企业与产品的竞争,转为企业集团之间、产业之间、地区之间、城市之间、国家之间的综合竞争。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都在实施大规模的结构调整,对中国的产业转移正在加快,其目的是抢占竞争制高点,从而占领市场份额。

从海外热到国内热到浙江热

  新华网浙江频道1月17日电(记者 张奇志) 长三角一体化的话题,最近两年可谓一年比一年热。这种与日俱增的热度颇令记者感慨,感慨的一个原因就是,它从海外热到了国内,有点象出口转内销。

  记得还是1995年的时候,记者参加了新华社对外部组织的由上海、江苏、浙江三分社共同参与的调研小分队,对长三角发展态势进行专题对外报道。我们在一个月时间里,就长三角这一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做了几十篇报道,海外几十家报纸竞相在显著版面采用,不少海外报纸为此开辟专栏,甚至发表社评。一时间,海外媒体掀起了一股长三角热。

  最近两年,沪苏浙三省市理论界、政界关于长三角一体化的声音明显高亢起来。记者的一个感受是,国内媒体也渐显此热。广东的《南风窗》素以对政经题材的敏锐而闻名,就曾专门做过长三角、珠三角的对比调查报道。而翻开沪苏浙的地方报纸,关于长三角的报道更是屡见报端。《解放日报》还有《长江三角洲》专栏。去年底创办的上海《外滩画报》,在杭州报摊上可以买到,据说其发行定位就在长三角。最近又听说,上海新民文汇报业集团正在搞一份面向长三角发行的经济报纸。媒体的变化无疑是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先奏。 这股热潮已席卷浙江。浙江省高层领导到上海访问,诚心接轨“龙头”。上海政要光顾浙江,谦虚地说“向浙江学习”。浙北的嘉兴各界人士更是频频造访上海,提出嘉兴要成为浙江接轨上海的桥头堡。

  2002年10月,长三角各城市高官以及包括韩国前总理等海外人士聚集杭州,在长三角论坛竞相发表高论。而这个论坛是西湖博览会的重头戏之一。 2003年1月116日,领导浙江工作只有数月的习近平在省人代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浙江要以杭州湾地区为先导,主动接轨上海,从基础设施到信息化建设、产业分工、能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等多方面进行合作,积极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

  而在此前一天召开的浙江省政协大会上,一份题为《实施环杭州湾区域发展战略,迎接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提案被大会列为"一号提案"。

  采访两会,不须细察,就会发现,长三角,还有环杭州湾,已成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热点话题。 在民建浙江省委会主委、浙江省监察厅副厅长吴国华眼里,21世纪是城市圈经济世纪,大城市间的竞争与协作将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的大格局。沪苏浙区域经济的良好合作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之一。

  这位政协委员代表他的党派指出,面对强大的国际竞争对手,中国需要形成规模和实力强大的企业集团和产业群。沪苏浙区域经济加强合作,有利于产业集聚作用的进一步发挥,提高企业集团、产业群体和区域的国际竞争力。

  写到这里,想起一件事。去年9月,在北京的一次采访中,一位当过县委书记,后来在浙江证券界当过一把手的人士,突发奇想,说,他有一个建议,把长三角合并,重新成立一个省级行政区域,如何? 举座惊诧。惊诧之余,大家开始激烈讨论这“天方夜谭”式的设想。

  长三角精英界思想之自由,由此可见一斑。这让人充满希望。

 

Copyright © 2000-2001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社浙江分社新闻信息中心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通讯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华网浙江频道主编信箱:zhejiang@xinhuanet.com
webmaster:zhejiang@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