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之美,古来共谈。“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严陵何事轻轩冕,独向桐江钓月明”……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随诗人的吟诵,抵达无数人心底,让人在各自心中搭建一座潇洒桐庐郡,描绘一幅《富春山居图》。
桐庐之美,美在富春江。在富春江上游,涵括城南街道湾里村和富春江镇镇区、芦茨村、茆坪村、石舍村的县域,更是精华所在。这里既是东汉高士严子陵隐居垂钓之地,也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富春山居图》实景地,拥有国家级4A旅游景区,省级4A级景区镇,省3A级景区村庄……
今年初,全省首批县域风貌样板区试点建设名单公布,桐庐这片面积13平方公里左右的区域位列其中。在“富春慢居”县域风貌样板区创建中,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围绕“杭州意象”理念,紧扣“自然、传统、现代、和谐”八字方针,以“富春慢生活·山居实景地”为主题,以乡村“生态、生活、生产”三生系统为核心,奋力营造彰显整体大美,浙江气质的新时代“富春山居图”。
保护+优化,绘富春山水原景
盛夏,走进桐庐富春江镇芦茨村,便扑进了绿水青山的怀抱,褪去周身的暑意。
有孤岛、有水坝,有扁舟、有奇松,芦茨村是山庄,又是水乡。这个曾因鸬鹚众多而得名的渔村,清代诗人严遂成有诗赞美她:“一夜鸬鹚滩上泊,晓烟啼彻画眉声”。
漫步在村里的“两山大道”,一边是苍翠山坡下清波如碧的芦茨溪,游泳、划船、骑水上自行车的游客们三两成群,一边是溪畔一家家农家乐民宿,里边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每一处景观都透露出大自然的巧思,山水与诗画完美地结合在此,沿途青嶂环抱,碧波荡漾,村落依山而筑,意境如画,放眼望去一片秀美山水景色。
正值暑期,两山大道边上的“民宿农家乐集群”也迎来了旅游旺季。“今年预约情况很不错,节假日期间预约更是异常火爆。”画中阁民宿主陈静敏说,早年间她和丈夫一直在外打工,后来听说家乡的民宿很火,就决心回来试试,没想到民宿开业后大受欢迎。“芦茨村山好水好,很多客人都成了回头客。”
“山好水好”,老百姓朴素的话语里蕴藏着深刻的道理。“富春慢居”县域风貌样板区创建,也始终秉承慢生活体验区理念,尊重富春山居原景,守护溪畔原真格局,通过提升山林风貌、优化田园景观、柔化水岸空间,绘制精彩迷人、原汁原味的富春山水画境,使“富春慢居”县域风貌区内良好的的山水环境与风景资源能被世代永续利用。
同时,在绝对、充分尊重现状山水格局的基础之上,优化S210省道和芦茨溪沿线村·田·溪·山之间的风貌秩序,并拓展其旅游功能,因地制宜的打造一批充分融合沿线自然山水的旅游项目,既不失富春原景风味,又体现了风貌区内“富春慢居”的主题元素。
在芦茨溪左岸,一片精心构筑而又充满原生态的田野,是刚刚开业不久的“乌托邦”露营基地。夏夜,与三五好友幕天席地,喝几瓶啤酒,看一场露天电影,对久囿都市的人们来说,不仅是一场玩味享乐的旅行,更意味着自由游走在现代便利和自然野趣之间的奇妙享受。“我们正是看中了这里绝佳的自然环境,和旺盛的客流,同时又想给游客提供一种与民宿截然不同的度假体验。”露营基地的经营者余小姐说,基地虽然才试运营不久,但已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颇有热度。
桐庐正通过“富春慢居”县域风貌样板区创建,将越来越多这样沉睡的“田园野趣”唤醒,转化为产业发展的优势。
艺术揉入乡村,塑慢居休闲文景
走进青龙坞,是被民宿包围的空间。静庐澜栅、流云乡宿、潜庐、云外、深渡、开满山野、柒竹、水喜、花庐、花庐月涧、天方夜潭、庐居里外、天空之城......十多家各具特色的民宿,一栋栋小而美的建筑立于山林间,不争朝夕,不论外界喧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脸上总是朴实而安详。
而当下,在青龙坞最“火”的要数“言几又”胶囊书店。
置身在一排排满是书的书架间,闻着扑面而来的书香,岁月的沧桑与知识的雅达在这里融汇。这幢两层的老房子是旧式的土木结构瓦房,外墙裸露的黄泥鲜亮地透着岁月的纹理。这幢以书为墙的房子就是“言几又”胶囊书店。
这幢占地232平米的2层老房子,不仅仅是书店,也将胶囊旅馆、创意书房、雅致餐厅、失恋博物馆融为一体。建筑师在拆除了老宅原有的楼板和隔墙后,置入了两个漂浮的独立结构,分别用作男生楼和女生楼,配备10个胶囊和一个卫生间。在楼层间穿行,仿佛行走在路径交叉蜿蜒的书山。书店共有书籍2.5万余册,以艺术、设计、桐庐文化等三大主题为主,可同时容纳100多人看书休闲。
这是8月一个寻常的非周末的午后,一排排书桌前却坐满了静静看书的年轻人,上海来的张女士和她的两个女儿也在其中。自从偶然从小红书上刷到青龙坞,刷到这间“言几又”,她说心里就被“种了草”,趁着暑假便带着孩子和妈妈,来这里住了两个晚上。“书店去过很多,像这样开在大山里的还是第一次,很喜欢。孩子们每天在这里看看书,在小溪里抓抓小鱼小虾,开心得不得了。”张女士说,大城市快节奏的生活久了,难免会疲惫,桐庐的一切都十分吻合在她心中深埋已久的“慢生活”之梦,今后只要有机会,一定会常来。
一个“慢”字,正是“富春慢居”县域风貌样板区的核心与主题。在风貌区建设中,当地以富春山水为主线,着力塑造显于城、隐于市、隐于野、隐于村的四大文化场景,为市民和游客演绎了一场古今交相辉映的“慢生活”盛宴。
被“慢”吸引的不仅仅是张女士这样的外地游客。1991年出生的桐庐妹子李馨恬,辞去了杭州星巴克店经理的工作,回乡接过外公的衣钵,在芦茨溪边开起了“芦茨红”非遗技艺展示馆,过起了采茶、制茶、品茶的生活。 “当时回来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不用早起,希望生活慢一点。”李馨恬说。
翻看她的朋友圈,时不时拍拍小狗,拍拍花,拍拍天空,这个梦想应该是实现了。她说,唯一的遗憾,就是村里还点不到爱喝的奶茶。
文旅融合发展,展美丽山居村景
在“富春慢居”县域风貌区,溯芦茨溪沿210省道一路往上,芦茨村让你体验热闹,青龙坞带你品味清净,而在石舍村,你则能体会到不一样的艺术生活。
石舍自然村,是桐庐“富春慢居”县域风貌区里最边缘的小村。和主打农家乐、民宿的芦茨村相比,和专做高端民宿的青龙坞相比,石舍村的土地资源、基础设施、村集体经济都不占优势,却凭借着独有的一分淳朴和保存完好的3000多平方米明清建筑群,吸引集聚了一群文化艺术的爱好者常驻于此,几年内举办数十场文化活动,俨然成了风貌区里的“网红”。
在这个有着近500年历史的小村,除了你能想象到的群山环绕、溪流围绕、竹林漫道,更有明清徽墙、天井相连、一街三弄的旧时味道,沿着小路悠闲行走,入目皆是景。
偶然闯进一幢建于清代中期、名为敬义堂的老宅子,我们惊讶地发现,里面居然开了一家名为K7的酒吧。小吧台、爵士乐、高脚杯、霓虹灯,浓浓的海派风味回荡在两百多年的老宅中,竟也毫不违和。
酒吧的主人是金钰琦,一名来自上海的水彩画家。2016年春天,写生中的他偶然邂逅了石舍,秀丽的风景、古朴的村貌、淳朴的村民让他流连忘返,一口气住了十来天,借住的就是这间酒吧的房东家。“很难说明白,自己为什么如此喜欢这里,就像很难说清一个女孩子为何让你着迷。”金钰琦说,最让他难忘的,是村民们对他这个意外闯入的陌生人的热情:“担心我渴了饿了,没地方住,就像我30多年前大学里外出写生遇到的那样,这种感觉已经消失很久了。”
之后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来这里,闲逛、写生,从暮霭繁星到山林雪海,记录下石舍一年四季的点滴。再后来,他干脆在石舍定居,租下敬义堂,创办了舍庐艺术馆和水彩工作室,为游客提供一个参观、休憩、绘画体验及欣赏艺术作品的公共艺术空间,并定期举办各种艺术交流和培训。
“与石舍的相遇,就像开辟了一块心灵处女地。”金钰琦笑着说,如今的自己,除了户口还在上海,已经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新石舍人”,连社保都缴在本地。“我的梦想,是让石舍成为中国最有特色的水彩艺术村。”
像金钰琦这样的“新石舍人”,还有30多个。邢伟彬的洒秀艺术空间,刘颖的隐逸瑜伽,童旭明的爪哇树屋,还有金石艺术家蓝银坤、草木染艺术家陈妙蓉、木雕手艺人张月明……石舍正不断践行着它“把艺术揉入乡村,用文化改变乡村”的梦想。
村支书蒋勇飞说,借助“富春慢居”县域风貌样板区创建的契机,石舍村将文创产业作为重点打造的新业态。村里建成了一条200米长的景观村道,打造观景平台8处,供室外写生。还定期举办乡村艺术集市、设计图纸展、摄影展、传统文化夏令营等艺术活动,开设草木染、石绘、花艺、书法等体验课,借活动打造文旅矩阵,走出了一条以乡村创意旅游为特色的振兴之路。2021年,石舍村接待游客19万多人次,光暑期夏令营,村里前后就要来近10个班,一百多个孩子。
青山绿水,是桐庐大地书写的动人诗行。而“富春慢居”县域风貌区,是“两山桐庐”续写的美丽篇章。桐庐县将以富春慢居县域风貌样板区创建工作为契机,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工作,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中贡献桐庐力量。(何晟 雷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