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胜

感受汉字之美 体味书法之韵

新华网首页时政国际财经高层理论论坛思客信息化房产军事港澳台湾 图片视频娱乐时尚 体育 汽车科技食品

我国东汉时期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将汉字分部归类,创建了540个部首,统摄全书9353个单字。作为我国传统文字学的经典著作,《说文》的文献价值和文化意义不言而喻,然而由于成书已久,古今文字和语言的隔阂,往往令初学者感到陌生而无从入手,学习研究有一定难度。中国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书法系外聘教师陈建胜编著的《说文部首源流:字体演变与形义图释》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

精彩观点
1
陈建胜
出版《说文部首源流》的起因及出版情况
出版《说文部首源流》的起因及出版情况
https://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20120/54c83aec8bb94c8da24cf305a762d0f1.mp4
我读《说文》从09年开始算起已有十几年。上海是古文字研究重镇,2015年我去华东师范大学读硕士,就是想在书法篆刻之外,提升古文字的专业素养。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具有深厚的学术和艺术积淀。从时间跨度来看,可以分成以研究《说文》为代表的“传统文字学”和以研究甲骨、金文等出土文献为代表的“科学古文字学”两大阶段,彼此之间关系紧密又侧重不同。所以我想把以前学习《说文》——即“传统文字学”的一些心得做个小小的总结,将自己以前读《说文》的眉批札记进行一番梳理,再重新进入到一个古文字的学习阶段,当时便是出于这样目的。  
在整理笔记的过程中,经朋友徐渊引荐,认识了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著名古文字学家刘钊老师。刘老师看过当时已整理完的三卷手稿照片后,认为颇有学术价值,并说将推荐此书出版。于是,在刘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我重新调整笔记框架,按照一本书的体例进行增补和扩展,在硕士期间写完了剩余十一卷内容,这便是呈现在眼前的《说文部首源流》一书。
1
陈建胜
如何走上书法与古文字学研究这条路?
如何走上书法与古文字学研究这条路?
https://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20120/e06f8f62a584453392515b202e231bfc.mp4
我是温州永嘉人,温州素有东南小邹鲁之称,文风鼎盛,其中书法一脉,薪火相传,底蕴颇深,就民国以来,大家辈出,从方介堪先生开始,到后来的林剑丹、张如元、张索、陈忠康等书法家,他们在全国各地也有很高的影响力。正是这些前辈、老师所营造的书法氛围跟土壤,给我们这些年轻后辈提供了特别好的成长环境。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发现书法不是一个独立技艺性的东西,不仅仅是一笔一画将字写好这么简单,也绝不只是“技法”。书法实际上与古文字一样,它是一个边缘学科,和很多东西交叉接壤,所以我在学习书法的过程当中,发现很多东西需要去弥补,例如古典诗词的修养、古代文学和古汉语知识等等。我认为锤炼技法固然非常重要,但无需强调,更不能停留于此,所以我在学习技法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转向书法之外的东西,尤其是和书法有着天然紧密关系的“(古)文字学”,发现书法与古文字这两者之间确实有很多可以沟通的地方。
1
陈建胜
对于非科班出身的学者来说,这条道路无疑比常人更艰辛,那时是一种什么状态?
对于非科班出身的学者来说,这条道路无疑比常人更艰辛,那时是一种什么状态?
https://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20120/9b098492500d41dcb2ffe4617e037757.mp4
古文字学跟传统文字学——“《说文》学”的研究重点是不太一样的,《说文》统治“传统文字学”2000多年的,对这个学科而言,《说文》是永不过时的经典。“古文字学”则是随着甲骨、金文、简帛等出土材料的考古发掘而出现的,到现在才100多年,所以它算是一个新兴学科。这两门学科的关系非常之密切,同时又不相同。狭义来说,文字学包含了古文字学,范围更大。  
我在温州的时候,学习古文字除了业师张如元先生外,几乎无人可以交流。古文字著作像一块硬骨头,不像畅销书那样易读,在学习、看文章的过程中,感到疑惑、不知道应该看什么书、也不知道哪家观点对错时,也无人可以请教、探讨和交流。于是我决定离开温州,到外面去开阔自己的眼界。  
其次,在我们当下这个快餐式的时代,能坐冷板凳显得尤为重要。但面对现实生活的压力和各种诱惑,我们将如何抉择,如何面对周围人不理解的异样眼光等等,这些问题可能有时候比学问本身带来的困惑更大。我们毕竟是社会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独居,所以面对这样一个环境,自己要对自身有很清醒的认知,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也需要清楚所做的事情到底有什么意义,先不说“高大上”的社会意义,哪怕只是对自身有意义,我觉得也是可以的,即所谓“古之学者为己”。
1
陈建胜
请谈一谈从中找到的乐趣及对未来的期待
请谈一谈从中找到的乐趣及对未来的期待
https://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20120/94c2f562a9cb44c7bfa032839d1cb0ec.mp4
人的乐趣有很多类型,一种是停留在表面的感官快乐,例如人们看一部电影感觉很快乐,但是离开电影院后那种快乐也许很快便消失了。在艺术探索当中,苦与乐是同时并存的,往下挖得越深,这个过程便越苦,但是最后得到的快乐也是很深很持久的。就像我当初写《说文部首源流》的时候,每天枯坐书桌前16个小时,如同苦行僧一般,但等到最后初稿印出来的那一刻,体会到当时所花的功夫,会有一种很欢欣的感觉,这种快乐我觉得对自己是一种非常强大的鼓励和慰藉。  
还有一种乐趣,便是我们在写一篇学术论文的时候,每当解决或推动了某一个问题,虽然过程是艰苦的,但其中的快乐也是难以与人言说的。  
对未来期待倒并不是那么具体,也没有特别去想过,我想大概还是会在古文字和书法这两方面继续不断的深入学习、研究,遵循这两个专业的学科规律与要求去下功夫,希望能发现更多可以沟通两者的地方,然后去做一些实践。同时希望自己能写出更好的文章和著作、创作出更好的书法作品,也多参与教学,从中提高自己,带出学生。但其实很少真正有时间去想未来会怎样,只想一门深入,涵泳其间,且多耕耘,莫问前程。
01007007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