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01 / 09 16:42:38
来源:高管信息·浙江

浙里新事丨“土特产”写出富民“好文章”——浙江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观察

字体:

  杭州西湖龙井茶、绍兴黄酒、金华火腿、仙居杨梅……“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有一大批“土特产”叫得响、卖得旺。在推动共同富裕建设和乡村振兴进程中,浙江多地立足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了诸多乡村特色产业促农增收。

  乡村“土特产”凸显市场生命力

  近日,位于绍兴市柯桥区的安昌古镇开始热闹起来。这里的酱鸭、香肠、老字号酱油等“土特产”年货到了销售旺季,在腊月风情节期间吸引不少外地人驱车前来采购。

  “阿红香肠”家庭作坊每年的销售额超过200万元,因为原材料、工艺一直保留传统的讲究,一只酱鸭能卖到130元-190元,而超市同款产品的价格能低到30元。

  “消费者不怕多花100块钱,就怕没买到正宗的酱鸭。”作坊主胡国庆介绍,目前安昌镇有80多个从事酱货的家庭作坊,连带原料、包装、物流等形成了稳定的“土特产”致富产业。

  安昌古镇有一家做酱油的老字号——“仁昌酱园”,历史已经达到130年,且从未更换厂址。绍兴仁昌酱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柯桥区酱醉制品行业协会秘书长滕军康告诉记者,酱园的门市部每年要接待150万游客,带动酱油年销售额达到3000万元。

  冬笋也上市了。记者在杭州走访多家农贸市场发现,不少市民专门来买新鲜的冬笋。摊主介绍,受天气等因素影响,冬笋上市较晚,价格比往年略涨,带壳冬笋价格稳定在20元左右一斤,去壳笋的价格在45到50元一斤。

  在杭州临安、湖州安吉等地山区乡村,鲜笋、笋干等“土特产”这几年知名度越来越响、产品越卖越远,显现出广阔的市场潜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也成为浙江省市县多级多部门推动共同富裕建设、培育乡村特色产业的重要切入点。

  浙江形成品类丰富、遍及山海、覆盖四季、畅达全国的“土特产矩阵”,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012年的2658亿元上升到2022年的3600亿元以上;农产品、茶叶、点心、酒水等品类都有一批叫得响的“金招牌”,带动浙江农民收入连续37年领跑全国省区。

  统筹打造区域品牌赋能产业

  常山是浙江省西南的山区县,当地有10.6万亩胡柚林,农户长期赚的是初级农产品的薄利,一些年份还苦于“柚价不如矿泉水”。近几年,当地围绕市场化突围,与企业联手开发出一款以“酸甜香”、清口、保健等为特色的胡柚汁产品,市场反响热烈:一瓶300毫升的胡柚汁,价格买到9元钱。

  当地趁热打铁发展深加工,开发出胡柚汁、胡柚膏、胡柚酵素等70余种产品。有了品牌加持的“常山胡柚”供不应求,鲜果收购价增长70%以上,目前年产值超过35亿元,并入选2022年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名单。

  发挥“土特产”助农增收致富的潜力,浙江多地以品牌建设为突破口,加强统筹生产、销售等环节管理,高效赋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记者了解到,浙江省累计打造“丽水山耕”“醉忆杭鲜”“阿拉宁波”等50多个区域公用品牌,带动浙产优质农产品身价倍增。

  蒋家龙门千层饼、黄鱼汤面、衢州特色烤饼、蛋清羊尾……在2022“百县千碗”名点名小吃大赛活动中,浙江多个县市区报送的地方特产经过激烈角逐,决出了“十佳面条”“十佳饼”等荣誉。这些头衔让大大小小的企业和商户十分珍视。

  “这块牌子就是最硬的广告。”在丽水市缙云县当地有一定名气的“缙云爽面”厂商樊建明坦言,地方“土特产”市场同质化、碎片化严重,各自打品牌往往有心无力,消耗了大量精力,却很容易被仿冒。政府统一打品牌,质量过关就能贴牌,将惠及成千上万的经营户。

  记者了解到,2019年至2021年,浙江省文旅、商务、市场监督、农业农村等部门联合推动“诗画浙江·百县千碗”工程,共遴选出“百县千碗”菜品2865道(包括热菜、点心、冷盘3个体系)、省级体验店504家、美食街区16个。

  借力电商闯进消费大市场

  阿里巴巴旗下各电商平台集中推出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活动,拼多多上线“多多丰收馆”投入巨额补贴,京东开设丰收节专区推出大量满减活动,苏宁易购“丰收直卖节”推销各地土特产……近几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期间,国内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助力,打造农产品“双11”消费季。

  作为电商高地,浙江多地推动电商“下乡”、土特产“上线”,充分借力电商平台闯进消费大市场,兑现更高附加值。

  2022年12月30日,为期一个月的“2023浙江网上年货节”正式启动。其中的浙江山区26县农特产品直播带货与线上展销专场活动,直接链接乡村特色产业,带动“土特产”出山入市。

  宁波国良果蔬专业合作社种植有100多亩樱桃树,这种短期集中上市、保鲜成本高的应季水果,销路面临难题。合作社负责人姚春梅表示,通过与电商平台合作推出预售果园采摘门票、预约订单等方式,一周内拿到上千个订单,提前解决了后顾之忧。

  记者了解到,按照工业品思路经营“土特产”,浙江多地引导电商平台更好发挥枢纽作用,在指导产品加工设计、挖掘供需对接潜力、依托数据指导生产计划、农优产品品牌保护等方面提供精细服务。

  2001年,“红美人”柑橘树从国外引种到宁波市象山县。经过近20年精心培育,象山“红美人”柑橘成为市场认可的高端水果,每公斤售价达到50-120元。但随着外地引种,电商平台出现诸多“红美人”柑橘,品质良莠不齐。2020年起,象山与阿里巴巴数字乡村事业部合作,引入数字技术保护品牌,消费者可直接扫码查验真伪,有力保护产业发展环境。(记者方问禹 殷晓圣)

【责任编辑:张灵】
0100700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267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