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03 / 20 15:24:41
来源:高管信息·浙江

浙大邵逸夫医院:锚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标杆医院

字体:

  人口规模巨大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两大特征,也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称“浙大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在思考的新课题:医疗作为民生领域的重要内容,医院应如何发挥内生动力、朝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标杆医院的方向努力?

  “公立医院需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蔡秀军坦言,通过创新性引领、国际化合作、人性化管理等组合拳,浙大邵逸夫医院探索出一条稳步向前、追求卓越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标杆医院上稳步前行。

  创新为魂,坚持问题导向

  创新是一家医院发展的动力,“如果一家医院没有创新,它永远不会进步,只有不断求新创新才能取得好的成绩。”问题导向、解决患者实际需求是创新的最初出发点。

  一位身患直肠癌的浙大老教授来浙大邵逸夫医院手术,手术需要做造口,但老人家对造口深有顾虑,就打电话给蔡秀军。他认真思考是否有可以避免做造口的全新方法。

  很快一个大胆的想法诞生了,在“免缝合的支架法空腔脏器吻合技术”基础上,蔡秀军在支架上设计了一个隔断,将其放置于回肠末端,用引流管将消化的食糜排出体外,这就是目前已经在临床应用300多例的原创性发明成果“支架法肠道转流术”。

  这一创新成果打破了临床沿用了近170年的常规手术,既保护远端吻合口,又可避免3-6月的人工肛门留置及二次回纳手术,减少患者生理心理的痛苦。蔡秀军也凭借着“可降解支架的研制与支架法空腔脏器吻合术的创建及应用”荣获2021年度浙江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一次次迎难而上解决微创外科医学难题的创新,也让这些中国方案不断被国内外临床医学所验证与认可,推动我国微创医学的发展。虽然建院不到30年,但凭着在微创领域的持续努力,2021年,浙大邵逸夫医院将全国微创领域首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微创器械创新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收入囊中。

  从交叉的“物理型”合作跨越到融合的“化学型”合作,研发真正能应用到临床的产品,是“新医科”发展的应有之义,也将源源不断为医学科技创新提供新的增长点。

  浙大邵逸夫医院副院长宋章法坦言,近年来浙大邵逸夫医院不断加强与高校院系、企业之间的合作,搭建了微创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基地,成立浙江大学全球医疗器械创新转化院,并将医院、医疗企业、研究机构整合为一个集临床探索、器械设备、医学人工智能、新药研发及成果产业化为一体的平台,医院目前已成功转化17项科研成果,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

  当前,从临床一线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成为浙大邵逸夫医院员工的自觉行动:用临床需求“痛点”推动科研创新转化,以“医工信”交叉融合成果反哺临床、造福患者。

  国际化视野,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2月底,国内首家以医院为基地的中以医学创新成果展示、应用、对接和孵化中心—— “中国-以色列医学科创中心”项目正式落地浙大邵逸夫医院,国际先进的肿瘤电场治疗、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阻抗心输出量测量系统等“黑科技”一一“登场”,让中国的老百姓在家门口与国际顶尖医学服务零距离“面对面”。

  这是浙江医学行业国际交流的又一次突破,开辟了与医学创新领域“高精尖”国家合作的新征程。“国际视野”也是该院锚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标杆医院的制胜法宝之一。早在1994年建院时,浙大邵逸夫医院就是中国大陆首个由港资捐助、省政府配套建设,最早引进国际先进现代化医院管理模式的医院。

  浙大邵逸夫医院是国内首家通过JCI评审、亚洲首家通过磁性医院认证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引领国内医学机构国际化进程。医院以精准微创医学为定位,以平台建设与临床优势为依托,在国际首创多项技术和手术方式,不断推动微创医学、精准医学、转化医学以及智能医学的发展。

  当前,在深入实施全球开放发展战略大背景下,我国科研创新持续取得突破性进展,医院在为自身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的同时,也在积极向其他国家传播创新成果,为世界发展增添红利。

  浙大邵逸夫医院已经成立“一带一路微创学院”,并在全国首家举办“一带一路”肝脏外科微创技术线上课程培训,吸引了来自菲律宾、越南以及马来西亚等地的10余家医疗机构的普外科医生,将微创技术辐射至“一带一路”等海外国家,为扩大中国微创外科影响力作出了新的示范。

  2023 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未来我们也期待能与更多国家的大学医学院及医学机构在新医学领域展开更多的双向交流,如开创国际交流项目、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和开展学科人才引育等等,探索解决全球医学卫生领域中出现的新问题,助推新医学的高质量发展,从而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做出积极贡献。”蔡秀军表示。

  人性化管理,做最有温度的医院

  “冬天在邵逸夫医院做B超,肚子上的耦合剂是温温的,一点不凉。”“庆春广场地铁站和邵逸夫医院门诊大厅完全‘无缝’对接,出了地铁就是进了医院,真方便。”“邵逸夫医院所有楼栋都有连廊打通,而且没有楼梯台阶,对使用轮椅的老人或者残障人士很友好”……这些真实的患者评价,是浙大邵逸夫医院“以患者为中心”人性化管理的点滴写照,在擦亮老百姓的“健康底色”上从来不遗余力。

  国内首家“门诊不输液”医院、首家“全院不加床”医院、首家设置入院准备中心医院、首家“无痛医院”、首家推行Attending负责制医院……诸多医院管理领域的“首个”创新,是医院人性化管理最好的注解。

  2022年,浙大邵逸夫医院接连接待了数批次、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同行,他们来院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一睹医院五期大楼内“平疫结合”快速切换病房的风采。

  这是我国首个在省级综合性三甲医院内真正意义解决国内传染病房“战时床位供不应求、平时资源无辜浪费”尴尬局面的创新方案:在没有重大疫情时,医院相关单元能够各司其职 ;而一旦重大疫情发生,仅需每个楼层走廊加上一扇门、启动正负压装置,形成符合“三区两通道”的呼吸道传染病标准病房,实现普通病房与呼吸系统传染病房的快速切换、无缝衔接。

  这一创新,是浙大邵逸夫医院在医院管理创新上的又一个“金点子”。多年来,医院不断针对百姓就医难题,聚焦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就医流程改造,持续深耕与时俱进的“邵医模式”,将医院打造成以“互联网+医疗服务”为引领的智慧医院,以高效率、精细化为抓手的现代化标杆医院,用最短的时间带领医院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浙大邵逸夫医院还积极贯彻落实医改新政,并通过系列改革创新,探索出医疗行业“普适性”解决方案,全力助推健康中国建设。

  比如在全国率先实现医保移动支付和线上支付功能,将浙江省级医保卡融入手机支付,实现省级医保病人在线上看病配药刷医保卡服务,同时率先实现日间化疗医保报销比例同住院化疗相同,大大方便了老百姓更节约了医疗资源,达到百姓、医保、医院的“三赢”,这些试点探索最终成为浙江省医疗改革的范式并进行推广。

  除了将医院打造成智慧医疗、现代化管理、微创引领的公立医院样板外,浙大邵逸夫医院还关注医疗领域的共同富裕,均衡医疗资源,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在湖州德清县,浙大邵逸夫医院与德清县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健康中国示范县”,实施健康政策融入、健康服务提升、健康素养促进、健康城市引领、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等五大工程,推出基层全科医生级联培养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德清县域医疗技术水平和管理服务能力,为打造健康中国“德清示范”作出积极贡献。

  “不忘初心、不断创新、追求卓越”,这是蔡秀军的管理准则,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遵循,也是浙大邵逸夫医院年轻跳动的脉搏。(黄筱)

【责任编辑:刘媛】
0100700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446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