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搭建起慈善政策法规体系,慈善生态链不断被激活放大
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要在激励机制上继续探索创新,不断完善慈善捐赠的价值评估与相关配套机制,探索知识产权、技术、股权、有价证券捐赠等新型捐赠方式
文丨《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李平
近年来,围绕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目标,浙江深刻领会慈善事业的功能定位,既大力构建慈善政策法规的“四梁八柱”体系,又系统重塑慈善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推动全省慈善由“生存型慈善”向“发展型慈善”、“传统慈善”向“现代慈善”、“小众慈善”向“大众慈善”的三个转变,形成“人人可慈善、人人做慈善”的新局面。
搭建慈善政策法规体系
围绕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目标,浙江省近年来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发挥慈善作用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的若干意见》,初步搭建起了慈善政策法规的“四梁八柱”体系,慈善生态链不断被激活放大。
壮大慈善主体力量。免费借用雨伞、免费提供一顿公益午餐、免费充电取水……走进浙江省海宁市南关厢历史文化街区,处处能感受到慈善公益的气息。从刚开始的1家商户参与到如今的44家商户,满满的爱心和公益已将南关厢历史文化街区变成了慈善公益一条街。
不仅于海宁,近年来浙江省大力发展社区服务类慈善组织,推动慈善组织与基层组织相融合,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推进慈善与社会工作融合发展,不断壮大各类慈善主体力量。
根据规划,到2025年,浙江经登记认定的各类慈善组织将突破1500家,全省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1800万人; 50%以上的社区(村)达到“善治社区(村)”目标。
健全慈善褒奖激励制度。2022年9月2日,在第七届浙江慈善大会上,88岁的金华兰溪老人姚宝熙领取了他认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奖项——浙江省“慈善楷模奖”。这位一生省吃俭用,一根皮带缝缝补补用了20年的老人,从2004年开始化名“木寸”,累计向社会捐款超1500万元。
2021年12月30日,杭州市民夏学民来到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他通过手机捐出1000元善款后,收到了一张《浙江省公益事业捐赠票据(电子)》。凭借这张捐赠票据,夏学民在那年个人所得税中,自助完成了相关税收的抵扣。
优化慈善资源配置。围绕缩小地区差距,浙江近年来畅通慈善资源配置的对接通道,引导慈善资源向山区26县倾斜,助力共同富裕。
“浙江省已连续两年将‘慈善一日捐’活动中的省本级善款,主要用于山区26县的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等领域,较有效地改善了当地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浙江省民政厅社会工作和慈善事业促进处处长楼喻刚表示,下一步,浙江将启动实施慈善领域“共富共行”计划,以山区26县和海岛县为重点,培养一批慈善骨干人才,打造一批慈善帮扶困难弱势群体、助力共同富裕的慈善品牌,实现共建共赢共享。
慈善是守望相助、和衷共济的情怀
“我们的慈善是志愿的慈善,是引导和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的慈善。”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相关负责人说。
累计捐赠额已超7.2亿元的浙江雅戈尔集团,长期致力于助学助教、健康关爱、救灾、对口帮扶、扶危济困等社会公益事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李如成说:“作为宁波地区一家比较大的企业,我们要尽最大努力为社会作些贡献。我打心底里珍惜、感恩慈善事业带给我的幸福感。”
浙江海亮集团党委委员、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时嵩坦言,慈善是人人可为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志愿服务、慈善捐赠等方式让社会变得更美好。
时嵩举例说,为更好支持心智障碍人士就业,2018年以来,公司积极打造了一个针对心智障碍群体的“融爱计划”,该项目建立“早期干预—融合教育—职业培训—支持性就业—大龄康养”的全生命周期支持体系,全力帮助“来自星星的孩子”走向社会。
据浙江海亮融爱心智障碍人士就业服务中心理事长程大法介绍,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项目团队已在浙江省内陆续开设17家融爱星面馆,吸纳近30名心智障碍青年稳定就业。“通过就业帮扶,这些‘来自星星的孩子’开启了新的人生。”
“助人所获得的快乐,是世间最大的财富。”卖掉了两家企业全身心做慈善公益活动的宁波奉化区公益服务达人沈斌华,已在关爱失独老人的道路上干了6年。6年间,沈斌华团队帮扶的失独老人群体从当初的68户扩展至目前的310户。“让失独老人健康快乐地活着,就是我们慈善公益的初衷。”
“慈善体现的是财富对社会全体人员的关爱和帮助,实现的是财富造福人类的终极使命。”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负责人说。
在杭州市临安区的昌化溪,狼行公益应急救援队的志愿者队员们进行水上救援培训(2023年3月14日摄) 徐昱摄/本刊
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浙江基层干部及慈善业界人士认为,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使命下,浙江的慈善事业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外延。为此,慈善工作要实现三个历史性转变:
一是由“生存型慈善”转向“发展型慈善”,助力最广大群众创造美好新生活。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三级调研员肖圣章说,浙江慈善着眼相对贫困群体最迫切的需求,在助老、助幼、助学、助医、助残等领域寻找新课题、开设新项目,助力党委政府的社会救助工作。同时,多措并举提高低收入人群的自我造血能力,当好低收入群众增收路上的“引路人”“勤务兵”;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慈善工作的奋斗目标和慈善人的初心使命。
二是由“传统慈善”转向“现代慈善”,着力打造数字慈善新业态。“面对数字化浪潮的袭来,浙江大力发展互联网慈善,加快发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链上公益,实现慈善领域全程追踪、公开透明、智能分析和智慧监管,全面提高慈善的便利度、精准度和公信力。”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院长吕鑫说,互联网慈善之下,已不再拘泥于单纯的捐钱捐物,而是演化出丰富多彩的行善方式,浙江慈善积极引导爱心人士将做慈善与个人生活、爱好、情趣等结合起来,让“指尖慈善”成为人人可为的时尚潮流。
三是由“小众慈善”转向“大众慈善”,增强慈善可持续发展新动能。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杨建华认为,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要在激励机制上继续探索创新,不断完善慈善捐赠的价值评估与相关配套机制,探索知识产权、技术、股权、有价证券捐赠等新型捐赠方式;推进慈善体系化、标准化和精细化;探索发展慈善信托、家族基金、捐赠人意向基金等新载体新模式。通过多载体的牵引和慈善文化的培育等,让“人人想慈善、人人能慈善、人人做慈善”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