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03 / 21 10:22:31
来源:瞭望

双向奔赴共富路

字体:

  “山海协作”持续迭代升级,“一县一策”全覆盖推进资源优势互补

  浙江把“山海”区域差异视为发展机遇,将欠发达地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探索了一条地区间互惠双赢、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文丨《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唐弢 马剑

  “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自然条件,曾让浙江不同地区之间横亘着一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沟壑,浙江将之总结为“山海”差距。以山区26县为代表的“山”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与“海”的双向奔赴,成为发展路上的重要挑战。

  挑战即是机遇。

  2002年至今,浙江山海协作工程已持续实施21年,为促进区域协调均衡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了高质量建设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山海协作”持续迭代升级,“一县一策”全覆盖推进资源优势互补、生产要素流动,一部新时代“山海经”画卷徐徐展开。

  浙江省衢州市与柯城区的农技专家向种粮大户(右一)了解高温天气下水稻田抗旱情况(2022年8月9日摄) 江汉摄/本刊

  二十年如一日共叙山海情

  杭州市淳安县下姜村,青山绿水相依,路两旁的民宿错落有致。在村头,几年前废弃的桑织厂已不复存在,替代它的是大下姜文旅客厅,这个占地22000余平方米的客厅已成为区域文旅产业的新地标。

  “过去是土墙房、烧木炭、半年粮、有女莫嫁下姜郎,现在是农家乐、民宿忙、瓜果香、游客如织来下姜。”山海协作挂职干部陈威自豪地描绘着下姜的共富新图景。

  看山不是“山”,下姜的发展,就像一滴水,源于浙江山海协作“二十年如一日”的“水滴石穿”。早在20年前,浙江省委就明确提出,合理利用山区资源,把欠发达地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浙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发展思路的转变。

  2003年,浙江省成立了山海协作工程领导小组,明确杭州、宁波、温州等发达地区与衢州、丽水等欠发达地区的65个县(市、区)结成对口协作关系。衢州、丽水等欠发达地区把山海协作工程视为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纷纷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人负总责的领导机制,出台“山海协作工程”规划纲要和实施意见,热情迎接“海的拥抱”。

  山海相应,协作力量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发展能量。走进衢州市常山县新昌乡丝瓜络种植基地,连片的丝瓜棚架里挂满了一条条又大又长的成熟丝瓜。不远处的仓库前,新鲜采摘下的丝瓜络经过浸泡、去皮、除籽、晒干,正成箱打包发往宁波。宁波慈溪市新浦镇是享誉全球的丝瓜络原产地,利用丝瓜络加工成产品历史悠久,产业链完整。两地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千亩丝瓜络山海协作共富产业园项目。

  在种植期间,慈溪市新浦镇先后派遣25人次本土农技专家赴常山开展瓜架搭建、播种施肥、管理采摘等技术指导。去年,丝瓜络产量为26万斤,按照合作协议,收购价为70元每公斤,产值达到了900多万元。

  在山海协作的推动下,越来越多浙江发达地区的产业、资金、科技和市场,与偏远山区的特色、资源、优势产业相嫁接,有了进一步紧密合作的交流。

  持续迭代升级

  发轫于20年前的山海协作,正是以项目合作为中心,以产业梯度转移和要素合理配置为主线,推进发达地区的产业向欠发达地区梯度转移,最终实现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互动式“造血型”双赢发展的新路子。

  如今,浙江正加快打造浙江山海协作升级版,实现从省内区域合作向长三角一体化合作转移、从单向帮扶“造血”向双向合作“造血”转变、从传统合作模式向促进资源要素创新合作转变。

  聚焦聚力推动山区产业升级,立足山区产业基础,强化与发达地区需求和产业链的上下游整合相结合。金华市武义县号称“萤石之乡”,在“先内修,后外引”的发展思路下,武义从萤石原矿及初级制品向新材料转型:一方面以生产含氟新型材料的本土龙头企业三美化工为核心,聚焦新材料产业园高质量发展,加速低效生产线淘汰和产业园二期扩充;另一方面,成功引进年产8亿米超高速高聚光纤及设备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实现从以含氟新材料为支撑的单核发展过渡到多核并立的新局面。

  聚焦聚力推动山海协作平台升级,大力支持山区到沿海地区设立“飞地”园区,发挥“飞地”在创新成果转化落地中的作用。在杭州市滨江区,一块名为“滨泰智谷”的科创飞地上,一栋栋科技园拔地而起。飞地由滨江区与泰顺县共同出资租赁,面积达35000平方米,泰顺招商团队负责飞地的日常运营与招商引资,入驻企业在滨江区的净贡献额全部归泰顺所有。

  “通过飞地的建设经验,滨江的国际级生活配套得以为泰顺所用,如果未来能够吸引重量级的企业入驻,通过智谷共建、人才集聚,将有效助力泰顺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滨泰智谷”科创飞地负责人表示。

  聚焦聚力发展“一县一业”,发挥各县域资源禀赋、地方特色,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培育壮大富民产业。在位于浙西山区的龙游县,皮纸制作技艺传承千年,是国家级非遗。龙游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特种纸生产聚集中心,商品外包装纸、数码热转印纸、手机电池隔膜纸……几乎无一不包。

  “光靠企业的单打独斗远远不够。”龙游县科技局高新技术科负责人姜小军说,近年来,县里整合山海协作各项经费,重点支持包括碳基纸基新材料在内的两大主导产业科技创新。同时积极引育一批重点企业,从原材料到深加工再到终端销售,逐步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在全产业链的加持下,2022年龙游特种纸产业实现规上总产值124.8亿元。

  融入全省产业链“生态圈”

  从2002年山海协作工程启动开始,浙江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山海协作之路越走越宽,山海之间越融越紧。

  2022年,通过持续推动50个经济强县结对帮扶、共建平台、项目合作,各类高端要素不断注入山区26县,助力资源优势变发展优势。淳安水饮料、龙游特种纸、缙云机械装备、青田不锈钢等7个产值超百亿元产业逐渐形成;浙江山区26县切切实实融入浙江全省产业链“生态圈”,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强大引擎。

  在浙江师范大学边疆研究院副教授魏超看来,浙江把“山海”区域差异视为发展机遇,将欠发达地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意义在于以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为前提,以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为基础,探索了一条地区间互惠双赢、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强调区域间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既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基本期望和利益诉求,也符合各地区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魏超说。与此同时,发达地区也在山海协作中受益匪浅。嘉兴市政府的一位负责人表示,山海协作不仅为沿海地区拓展了产业转型升级的空间,山区县市的很多绿色发展理念同样值得学习和借鉴。

  新起点,再出发——到2025年,浙江计划山区26县建成产值10亿元以上农业全产业链30条,创建未来乡村300个,农村集体经济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万元,与全省农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2。

【责任编辑:刘媛】
0100700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449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