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03 / 21 10:41:05
来源:新华网

“神舟”返回舱缘何“做客”这个村

字体:

  新华网杭州3月21日电 “做客”148天,吸引游客超5万人次。去年9月至今,“神舟四号”飞船返回舱的首次“浙江行”集聚起了大量人气,也让位于浙江省平湖市独山港镇赵家桥村的中国航天科普馆再次惊艳亮相。

  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为何建起“国字号”综合性航天科普馆?它又凭什么请来“宇宙级”重量嘉宾?

  毗邻大海,追梦星辰。赵家桥村的航天故事,还要从一笔募捐款、一封慰问信说起。

  1992年3月至8月,短短半年内,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经历了“澳星”运载火箭发射失利到成功的“逆袭”。该消息在独山港镇师生群体中引起震动。独山港乡贤、教师姚爱英在黄姑中学发起募捐,将筹得的181.2元钱连同一封慰问信一起寄给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这是该院科学家们收到的第一笔捐款,来自遥远农村中学的鼓励,让科学家们倍受感动。

  自此开始,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与黄姑中学结下情谊。1992年10月,研究院3名科学家带着火箭模型从北京赶到黄姑中学,在学校里做报告、放科普录像,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也正是在这一年,“不追歌星追‘科星’”的口号正式提出,成为了独山港人追梦航天的开始。

  梦想起航30年,28次带领学生赴京体验航天科技、与航天英雄面对面;35次邀约航天专家赴平,作航天科普专题报告、传播航天文化。乡贤姚爱英的努力,让科学的种子在一代代独山港学子心中扎下了根。

  第一个带领学生走进航天高科技殿堂、第一个邀请航天科学家进校园、第一个编写航天科学家的书和教材……姚爱英的航天梦帮助她成就了许多“第一”,但最令她自豪的,是2009年她创新提出在平湖建“两弹一星”功勋馆的建议,成就了如今的中国航天科普馆。

  “当时陪着航天专家一连走了好几个地方,最终选定了独山港赵家桥村。”据姚爱英介绍,地址选定后,她全程参与设计与建设,终于在2021年促成了中国航天科普馆正式开馆,这一航天科普平台的建立,为请来“神舟四号”飞船返回舱奠定了基础。

  请来“神舟四号”返回舱后,日参观量最高可达3000人次。航天文化为一座馆、一个村带来巨大流量的背后,是藏于展馆内外的精准布局。

  “请来航天‘科星’毕竟只是一时,做强展馆的互动性、趣味性和教育意义才是长久之计。”在中国航天科普馆负责人看来,“网红效应”的新鲜感并不能代替“内涵”。

  这一理念也深深镌刻在馆内的每一处细节之中。走进航天科普馆,“两弹一星”风云史展厅里,各式各样的导弹模型、重甲装备令人目不暇接;航天发展成就展厅,游客可以体验模拟火箭“升空”的全过程;在航天清风馆展厅,23位“两弹一星”功勋或站立、或伏案,栩栩如生;在互动体验区,“重力墙”等新鲜的体验项目让参观者仿佛置身宇宙,亲身体验航天的奥妙。

  科教与文化并重,历史成就与未来发展并存。1800平方米的展厅面积对于航天科普馆而言不算大,但独山港人却赋予其及其丰富的科技感和文化内涵,充实了该馆争创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的信心。

  “墙内开花”更需“墙外香”。中国航天科普馆所在的赵家桥村也曾一度面临过游客“进馆不进村”的尴尬局面。为此,村里积极转变发展思路,顺势引入了融合民宿、亲子、卡丁车俱乐部等休闲娱乐元素的东郁园林项目,为发展以航天科普馆为中心的农文旅产业带提供了配套设施。

  “村里计划在航天科普馆南侧12000平米的土地上新建航天研学基地,涵盖‘八大行星’航天蔬菜种植区和航天主题民宿等基础配套,并定期开展各类形式丰富的航天航空主题活动……”对于做好“科星”流量转化的后篇文章,赵家桥村党委书记马伟东信心十足。

  监制:翁璟

  策划:马江

  统筹:王杭徽

  采写:陈鑫宇 张鲁彦 汪菁璐

  编辑:刘媛

  供图:平湖市独山港镇

【责任编辑:刘媛】
0100700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449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