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创新型县、创造“56天过会5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纪录……近年来,一首“小县城、大科技”的协奏曲正在浙江新昌上演。
2021年3月,浙江省委第九巡视组向新昌县委反馈时指出“引导和推动域内企业持续科技创新措施不够有力”。收到反馈意见后,新昌县委高度重视,主要领导督办,分管领导牵头,科技、经信、人社等部门集中攻坚,纪委监委跟踪问效,形成联动整改强大合力,相继出台了《新昌科技创新20条》、《坚持创新驱动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
2022年,新昌创新指数位列全省第四,其中技术创新指数全省第一,成功创建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蝉联“科技创新鼎”,全年新增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9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家。
新昌县高新园区航拍图。
省委巡视以来,新昌瞄准关键核心技术,聚焦研发机构,在纺机、轴承、制冷配件、生命健康四大行业布局创新联合体,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动摇,优化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四级梯队培育体系,深入实施“科技引领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推动更多企业成为细分领域“领头雁”。
同时,新昌坚持内外联动,在县内,不断提升智造科创带创新能级,加快推进高端科创园、海创大楼、科创集聚园、智能装备小镇小微产业园等平台建设,揭牌投运智能纺机联合体,引进落地绍兴市研究院联盟新昌分中心;在县外,瞄准创新资源富集地,建成投运杭州双城国际科创飞地,成立新昌—中关村科技人才港。按照“科创飞地+高端科创园+基金”的思路,组建总规模10亿元的高层次人才科创投资基金,对符合条件的人才科技项目给予重点支持与优先保障。
2022年,新昌实现“鲲鹏行动”计划人才零的突破,万人拥有人才量达2844人,企业R&D人员占比达11.33%。高端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汽车零部件(大交通)等主导产业巩固提升,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80.09亿元,增长9.3%。
海创大楼。陈琪 摄
2023年新昌创新工作机制,设立“创新服务局(云)”,着力打造系统集成、一体决策的领导机构,横跨部门、高效统筹的协调机构,主动供给、精准匹配的服务机构,实现科技创新工作一网通办、闭环管理。这是新昌县委切实做好省委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的生动佐证。(俞帅锋、梁志鹏/文 新昌县委巡察办/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