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澎萱是浙江传媒学院一名学生,今年4月,她正式参与到亚运会颁奖礼仪志愿者的训练中,凭借刻苦的训练及出色表现,在老师的推荐鼓励之下,张澎萱参加了亚运火炬手的选拔并顺利入选。“当时的心情特别激动,签承诺书的时候都是一笔一划的,签得特别认真。”张澎萱说。
为期两天的火炬手培训,让张澎萱印象深刻。一支火炬在没有添加燃料的情况下重3斤,添加燃料后是4斤左右,一名火炬手需要跑过的路径是50米。负重奔跑50米在大多数人看来并非难事,但在众多摄像机与群众的注视下,传递火炬的路程就仿佛被拉得更长了一些……为了避免因情绪紧张产生问题,张澎萱做足了准备。即便是交接火炬这一个动作,她也与前后的火炬手练习了三四十遍,通过不断地沟通磨合与重复练习来让火炬手们培养彼此间的默契并形成肌肉记忆。
奔跑之际,张澎萱耳畔传来的加油呐喊声直击心灵,激动自豪之情在她心间顷刻蔓延:“泪水在眼眶打转,深厚的家国情怀在那刻达到了顶点。”
张澎萱也是一名颁奖礼仪志愿者。她说,颁奖礼仪不仅形体仪态、表情管理有讲究,对体能要求也很高。在正式颁奖时,她们托起的托盘最重时可达10斤,而一场团体颁奖仪式最少也要持续20分钟,志愿者们要在保持手部稳定的同时尽量避免身体的晃动与倾斜。为了形成肌肉记忆,训练时,她们利用矿泉水进行负重,从2瓶、4瓶、6瓶不断进阶。
对体育运动的热爱,成了张澎萱在训练过程中的重要助力。高中时在“全员迎冬奥”热潮的推动下,张澎萱学习了单板滑雪,之后又加入了区滑雪队,成为了一名专业滑雪运动员。进入大学后,张澎萱坚持体育锻炼,每年的校运会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并屡屡拿下奖项。
两个多月的训练为张澎萱带来的不只是心态上的改变,体态方面的变化也很显著。“现在我在宿舍休息的时候都不由自主地想坐直,平时走路的姿态也更加端庄大方了。感觉这些日子的训练内容都刻进我的DNA了。”张澎萱笑着说。
受学校志愿服务氛围的影响,张澎萱大一就开始了志愿服务工作,她也曾是世界互联网大会礼仪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养老院给老人们送温暖的经历。“当爷爷奶奶用一些我可能听不太懂的浙江方言向我讲述他们的故事时,触动很深,也想到了自己的家人,希望可以给到他们更多的温暖。”张澎萱说。
“作为一名杭州亚(残)运会颁奖礼仪志愿者,我深感荣幸。在赛事服务过程当中,作为一名嘉宾引领员,我需要通过每一次精准的指引,确保颁奖流程的顺利进行,力求做到每一道流程、每一个步骤、每一处细节都完美呈现。每当成功结束一场颁奖仪式,我总会被曾经千千万万次认真努力的反复练习而倍感骄傲。”张澎萱说。
记者:孔令杭
编辑:宋越
鸣谢:浙江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