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多以前,浙江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丽水经开区”)推出引才留才十大行动计划,实施“双招双引”战略性先导工程,志在打造人才汇聚高地、创业热土及展示舞台。
一批批人才汇聚而来,为丽水经开区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这些人从五湖四海而来,谈及为何留在丽水经开区?他们的回答都能听到一个词——“相互成就”。
“这里有家的温情”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随着经开区人才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服务水平的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才汇聚到了这片热土上。在这里,产业的兴旺与人才的集聚形成了良性互动,共同推动着区域的繁荣发展。
在浙江嘉利(丽水)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部,部长徐银建的故事是丽水经开区制造产业崛起与壮大的生动写照。自2011年从一名普通技术工人起步,徐银建凭借不懈努力与创新精神,逐渐成长为公司的业务骨干。他创新开发的集成装置不仅成功申请了专利,更为公司带来了显著的成本压缩效益。
作为2021年丽水市“绿谷企业新秀”,徐银建享受到了经开区提供的一系列人才优惠政策,包括个人所得税奖励、企业人才集合年金计划、子女就学便利等,这些政策让他深切感受到了家的温情。
为了进一步提升人才吸引力,发布人才增值服务“十件事”,引才留才“十件事”精心推出人才子女托管服务、“人才公交”出行优享待遇、便捷青年人才驿站等全新服务事项;打响浙丽人才面对面品牌,2025年已邀请人才科技专员、技能人才、社区书记等250人次,100家企业,召开面对面活动7场;协调市区相关部门和企业,完成共享单车南北城互通;新建滚动中心科学咖啡馆;做好营商环境建设,通过企服中心线上线下解决办理企业关于人才招引、人力资源等问题事项35件;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完成23家企业能级工资集体协商。
城市的发展是吸引人才的关键。
“过去经开区配套设施相对薄弱,现在这里就业环境优越、福利待遇丰厚,不仅吸引我扎根于此,也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家乡人前来工作。如今,我们商丘老乡们已经遍布经开区的各个行业。”徐银建如是说。
徐玉真一家就是其中之一。如今,徐玉真和丈夫凭手艺为多家餐饮店供应正宗河南馒头,儿子、女儿分别在经开区经营各自的店铺,一家人都成为了丽水“新市民”。
“请进来,是这座城市的诚意”
人口的集聚只是第一步。如何将这些资源转化为人才优势?丽水经开区有着清晰的思路和坚定的决心:“请进来。”
虽是年关,浙江容祺科技有限公司的工厂依然是一片繁忙。负责人陈恳和数十名研发人员正在工位上紧张地进行着研发测试,一批批前沿科技产品将从这里奔赴广阔市场。
在容祺科技负责人陈恳看来,他与丽水经开区的关系,就是互相成就。
2020年10月,陈恳团队的无人机智能项目被认定为“绿谷精英·创新引领行动计划”A类创业项目,并通过“双招双引”入驻丽水经开区,享受最高500万元创业资助及相关配套政策。
“可以说我们是‘拿地即开工’,享受到‘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全过程代办、全方位跟踪’的服务,使我们安心在丽水,创业在经开区。”在政策支持下,陈恳带领团队研发工业级无人机系统,主要应用于低空数字化、超局部气象等领域,在物流、交通等行业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前景。
“丽水经开区的好机遇、好政策、好环境,给了科研人员施展抱负的舞台。”陈恳说,2021年,容祺科技在丽水建立博士工作站,并被授予省级博士创新工作站。截至目前,容祺科技拥有超过400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30余项,2024年11月,靠着三架“丽水造”无人机产品,在航展上获得了近亿元的意向订单。
“2024年1月,公司一期工厂开始投产,年产值达1.5亿元左右。”陈恳坦言,“现在看来,来丽水这一步走对了。”
近年来,丽水经开区深入推进“双招双引”战略,通过实施“才聚浙丽 科创未来”联合行动,聚焦于技能人才和创新人才的引进与培育。该区致力于打造青年人才和科技人才的优质服务生态,营造尊重、爱护、服务人才的环境,为推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近五年来,经开区成功吸引了108位高层次人才,落地了47个“绿谷精英”项目;同时,引进高校毕业生数量超过20000人,博士和硕士人数也显著增长。此外,全区还有23家企业荣获丽水市博士创新站的称号。
“人才聚,产业兴。我们将继续坚持‘产业定位科技、科技索引人才、人才依靠教育、教育赋能产业’的方针,锚定五大产业集群发展目标和需求,大力实施人才科技新政,加快推进人才科技深度融合,奋力打造人才科技‘主场’‘高峰’。”丽水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们需要打造人才高地”
在中广电器集团的生产车间内,“00后”技能人才连吉星,正以专注而熟练的姿态,手持精密测量工具,一丝不苟地检验着每一件工件的尺寸。这位毕业仅一年多的年轻人,凭借出色的技能和同事一起将电机预装区域工程机电机(4人作业)班产量由120台提升至150台,提升幅度达25%;两联供电机(2人作业)班产量从300台大幅提高到400台,提升33.3%。
连吉星的职业生涯起点,正是源于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广电器集团联合开设的“第二届匠心智造班”。
“该班延续‘双师型’教学模式,通过为期一年的定向培养,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校学习的职业针对性和技术应用性问题等,推动用人单位‘需求侧’和毕业生‘供给侧’精准匹配。”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政校行企四方协同发力,建立现代产业学院,探索出一套健全体制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经验,为丽水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提供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近年来,丽水职院聚焦技能人才培养,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区校一体、跨企联合”育人新模式,营造优质技能人才成长环境,为企业及所在行业培养后备技能人才。2024年1月,丽水市印发《推动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建成服务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实施方案》,更加明确了学校未来五年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要求。
“这种模式对于我们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双赢。”中广电器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吴慧感慨道,“‘区校一体、跨企联合’的育人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企业技能人才短缺的难题,也为学生就业‘架桥梁,谋出路’。”
据统计,2024年丽水经开区通过院校培训、技能大赛和自主认定等多种方式,共培育制造业高技能人才1854名,同比增长47%。同时,还新培育出浙江工匠4名,并在多项国家级技能赛事总决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得省市级技能大赛荣誉8人次。此外,经开区内的6家技能大师工作室也积极发挥作用,共开展技术攻关项目28个,带徒37人,培训人员432人次,培育出高级技师10人、技师4人、高级工279人。这些成果的取得,有力地推动了区内产业技术的升级与整体技能水平的提升。(汪菁璐/文 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