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浙江却上演“季节穿越”,全省多地掀起3月罕见的“高温浪潮”。3月26日,随着西南气流加强,全省暖热程度达到此次过程的巅峰,除沿海地区外,大部地区气温达到32℃至34℃,杭州以34℃刷新3月历史极值。此外,安吉、长兴、临安等20余站集体打破同期历史最高纪录,安吉更以35.4℃领跑全省,将当地年首个高温日时间线整整提前了22天。
极端性回暖
其实,今年的高温来得并不算早。我省最早的高温出现在1988年3月14日的文成35.4℃。近20年来,除舟山和宁波,全省其他9个设区市均在3月出现过30℃以上的高温,其中,云和、武义、丽水等地曾达到35℃以上,不过持续时间并不长久。
“这次的大回暖具有极端性。”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毛燕军说,多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9℃至10℃,这在历史上很少见,其中浙中北地区尤为明显。
“直接原因要归咎于大气环流异常。”毛燕军解释,目前副热带高压位置较常年显著偏北偏强,其西北侧的西南暖湿气流与地面高压后部偏南风叠加,形成“高空西南气流+地面偏南风”的强升温模式。“历史上3月异常偏暖的中心点一般都发生在丽水和温州交界的浙南,而这次却在浙中北地区。”他还说,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加上当前的拉尼娜状态影响,也会导致东亚地区气温波动加剧,促使高温提前出现。
降温在路上
高温之后,将很快迎来一场断崖式降温。26日,中央气象台继续拉响寒潮蓝色预警,全国将迎来一次超大幅度的降温过程。对于浙江大部地区来说,冷空气过境后,大部地区最低气温仍能保持在5℃以上,还达不到寒潮标准,但是降温幅度丝毫不输寒潮。预计27日,强冷空气自北而南影响全省,在冷暖气流剧烈变化下,大部地区日平均气温过程降温幅度可达10℃至12℃,浙西局部13℃至15℃,气温一路退回“冬日”体感,冷暖反差极大。预计28日至31日,全省最低气温不足10℃,最高不足15℃,体感阴冷。比如29日,杭州、嘉兴、衢州、台州等地最低气温仅6℃。
伴随着降温,全省还将迎来强对流天气。截至26日20时,全省沿海多地发布20条大风黄色预警,预计27日沿海海面有7至9级大风。据了解,本轮大风影响范围广,冷空气大风和雷雨大风叠加,局地有11级以上大风,局部有短时暴雨和冰雹,27日沿海局部有大雾。
“这场降温不是‘倒春寒’。”毛燕军解释,浙江地区一般4月才会出现“倒春寒”。进入春季,气温总体暖和,但是冷空气依旧活跃,3月往往容易出现频繁的升温和降温,但像这一回出现激烈的冷暖反转历史罕见。总体来说,近期天气变化非常急剧且震荡起伏、极端性强。直到4月开场,好天气才会回归,气温也将逐渐升高。“预计今春平均气温偏高,但仍需防范阶段性的低温,也就是春寒。”他说。
如何应对异常天气
天气异常应该如何应对?
省气象部门提醒,气温骤降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关节疼痛的加重,老人和小孩要注意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建议“洋葱式”穿衣法;强对流时段避免户外活动,远离广告牌、临时搭建物,关注在建工地的人员安全保障;突发强对流期间,需注意防范局地强降雨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避免前往地质灾害隐患点;警惕雷电灾害发生,做好相关防御。
当前我省正处于早稻播种育秧高峰期,由于前期气温高,作物长势较快,在大幅降温过程中将产生一定影响。省农业农村厅提醒,种粮主体需重点关注短时降水、强风、冰雹、雷雨等强对流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防止作物出现倒伏和受淹等情况,采取覆膜、加盖一层膜、灌水护苗等措施。强风天气对农业大棚、育苗设施、农田覆膜等造成较大威胁,建议提前巡查和加固,确保设施安全。此外,对于茶叶生产来说,30日早晨山区有霜或霜冻,请及时做好防冻防霜措施。(记者 张源 通讯员 徐铖 张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