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古时,青田山口村住着一位青年农民,靠卖柴度日。一 天,他在山上砍柴时不小心将柴刀砍在石头上,石头被
“啪”地劈落一块,捡起一看,那石头晶莹透亮,彩色斑斓, 美丽极了。他将那块石头带回家,琢磨成一颗石珠,挂在女儿的脖子上。乡亲们争相观看,后来都纷纷仿效,上山寻找那奇妙的石头,做成各式各样的装饰品。
这传说是哪朝哪代的事已无从考证的。在浙江博物馆就藏有六朝时青田石雕小猪四只,那是当时的墓葬用品。小石猪虽造型简练粗犷,却记录着1500多年前
青田石雕的历史踪影。 宋太祖八世孙赵希怿寓居青田,其孙赵孟奎等四人皆进士,与湖州赵孟(兆页)同辈,因此可能为赵孟X提供了获 取青田石的机遇,使他成为创用青田石刻印的第一位著名文人。光绪《青田县志》就有“赵子昂始取吾乡灯光石作印,至明代石印盛行”的记载。只因赵子昂的书画名声太大,而使他创用积压青田石刻印的功绩被漫漫岁月忘却了。明代的文彭是幸运者,他在南京西虹桥畔偶然遇上了挑运青田石的老汉,购买了四筐青田冻石,使他得以施展自篆自刻印章的艺
术才华,成为一代篆刻宗师,从而开创了中国印坛的石章新时代。在明代已天下尽崇温润可爱的青田石,对推进中国古老篆刻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划时代贡献。到清代,青田石雕作品“大者仙佛多威仪,小者杯杓几案
施,精者篆刻蟠蛟螭,顽者虎豹熊罴狮”,已从实用品扩展到观赏品。少数青田人还背着特有的石雕,开始迈出国门,闯荡天下。他们虽然身处异国他乡,习俗不懂,语言不通,仅靠模
糊的手语进行买卖,但那新奇精美的石雕却居然使他们发了点洋财。“嗣后群相效法,纷纷以出洋贸易为能,视远历重洋如归村市”,亚洲全境,欧、澳、美各国都巨镇,无不有青田石商的足迹,青田石之名,遂大震于全球。
民国时期,青田石雕业曾一度相当繁盛,在温州、普陀。 上海、南京等地均设有石雕工场和商店。产品大量出口,在青田山口村设有专门收购“花旗货”的公司,常年有数千箱石雕邮运到美国。
建国以后,人民政府帮助石雕艺人组织了生产合作社和合作工厂,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石料供应,创新设计,质量检验,产品销售等工作。同时还邀请有关专家为艺人举办培训班、讲座,选派艺人到美术学院、研究所学习深造,努力提高艺人的艺术修养,产生了许多富有时代新意和生活气息的优秀作品。80年代以来,艺人们又以个体、作坊形式进行生产,队伍迅速扩大,现有一万多
人从事石雕生产和经销,其中获中国 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4人,获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1人,有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的11人。在大力发展青田石雕的同时,还拓展了雕刻品类,引进发展了彩石镶嵌与花岗岩园林
雕刻艺术,石雕工艺已成为青田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年产值3亿多元。从1980年起,先后在广州、北京、香港、宜昌、上海等地举办青田石雕展销会,对提高青田石雕知名度,促进石雕市场的发展,起了推进作用。石雕产品中,那些有规定造型样式、规格和明显实用功能的批量产品逐渐消失,被题材多样、造型多变的精雕品所取代。青田石雕从初创期的实用品阶段,逐渐增强观赏功能,最终进人了观赏艺术品的新阶段。
青田石雕历千年而不衰,在于有勤劳聪慧的青田人妙的青田石。 青田石是一种优质叶蜡石,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一种宝石
石。它温润如玉,却有比玉更丰富的色彩,更奇特的花纹。自然界几乎把所有的颜色都印染在青田石里面,使它呈现出青、白、黄、红、棕、紫、绿、蓝、黑、花等绚丽的色彩。自然界还用细腻的笔触,在青田石中描绘出山川、花草、云霞、禽
兽、鱼虫等奇妙的花纹,使青田石的品类多达100余种,其中 有世称“印石三宝”之一,价逾黄金的灯光冻;有色如芳兰,适于奏刀的兰花青田;有质地细腻,行刀脆爽,能尽得笔意韵
味的封门青;有黄色艳丽,质地纯净的黄金耀;有包裹棕色外壳,内含青黄冻石的龙蛋奇石。青田石不仅色彩美、花纹奇、质地佳而成为难得的工艺雕刻材料,更以其特有的脆爽而备受文人的青睐,成为历代篆刻家首选的石材。自然界以火山爆发,熔岩奔流的伟力与上亿年日光月照、雨露滋润的毅力,孕育了这罕见的天然瑰宝,人类又用聪明才
智赋予青田石以艺术生命。石雕艺人用雕刀、凿子、车钻、刺条等工具,经过设计、打坯、雕刻、配垫、打光、上蜡等工序,把一块块石头变成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青田石雕艺人善于利用石料的天然色彩、质地、纹理、形态进行精心设计,因材施艺,因色取俏,使作品的物象与石料天然妙合。那迎春怒
放的红色花朵,风中摇曳的金色谷穗,饱含琼浆的绿色葡萄,垂天飞流的素色瀑布,振翅吟唱的黑色知了,无不是艺人从石料中慢慢地幻化出来,用雕刀轻轻地剥将出来的。同时艺人们还身怀多层次镂雕的绝技,将山水的丰富层次,花卉的交错枝藤,狮球的精致图案,都镂刻得精细人微,使作品显得玲珑剔
透、惟妙惟肖、特具魅力的工艺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