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10 / 14 10:53:48
来源:新华网

【显影中国】一家是农民,却用画笔“种地”

字体:

  “白天扛锄头,晚上拿笔头”,浙江衢州柯城区的余东村是远近闻名的农民画乡,多年以前,这里的农民以种植柑橘为生,如今拿上颜料和画笔,40岁的余云梅就是这个村子里一名平常的农民画家。新华网 骆思宇/文许军/摄

  画农民画在余云梅的家里,是跨越半个世纪年龄的延续。上到69岁的父亲余春良(左二)下到17岁的大女儿何媛媛(左一)和13岁的小女儿何胜楠(右一),祖孙三代四人,把日常生活融进画笔,在一笔一画中将文化薪火相传。新华网 骆思宇/文许军/摄

  余春良自2006年开始画画,如今是余东村农民画创作协会理事、余东村文化中心主任。几个老画友平日里聚聚喝茶聊聊天,关于创作和画画,他们的话题总也聊不完。图为柯城区余东农民画创作协会会长郑利民在指点画作。新华网 骆思宇/文许军/摄

  在父亲的感染下,余云梅自2012年开始也跟着协会的老师一起学画农民画:每个老师的绘画风格不一样,画法也不同,跟着他们学会有很大收获。”余云梅认为自己诠释过去的生活没有老画家们来得生动,她还是比较擅长于画新农村、智慧乡村之类的主题。日日夜夜,画笔下的世界开始丰满,带着这一家人走进画里的生活,也走出了村庄。新华网 骆思宇/文许军/摄

  余云梅的大女儿何媛媛今年高二,除了自小接触的农民她还在学校里接受素描色彩等专业美术与设计的学习。对于将来何媛媛目前还并没有什么设想但曾经和母亲提过,想现在好好读书,将来也可以去画画。新华网 骆思宇/文许军/摄

  随着农民画走进当地校园,在小女儿何胜楠所在的小学每周都会开设农民画兴趣班,这是何胜楠最感兴趣的课程。女儿们虽然仅有周末的时间在家团聚但在天井里面支起的那张大画桌,凝聚了一家人数不尽的快乐。新华网 骆思宇/文许军/摄

  多年下来,不知不觉家中也攒下了不少荣誉证书和比赛奖状。余云梅在用画笔细心耕耘的道路上,就像余东村农民锄头扎进地里,不输一切的韧劲终会让努力开出花来。新华网 骆思宇/文许军/摄

  余云梅说,已经记不得总共画了多少画了,完成的作品大多被卖出去或是被收藏。比较可惜的是自己几乎没留什么照片,今后的都要拍一下留个纪念。新华网 骆思宇/文许军/摄

  在没有外出画墙绘任务的时候,余云梅一有空就会作画。但她也感慨道,女人画画相对来说比男人要难,因为要操心的事情太多,经常会在沉浸画画的途中被其它家务琐事打断。新华网 骆思宇/文许军/摄

  “艺术源自生活,我们农民画就是画自己的生活,和身边的一草一木”平常看到有趣的场景,余云梅会留心拍下来;在手机上看到喜欢的图或好看的颜色搭配,她也都会下载保存……灵感就这样一点点积累起来。新华网 骆思宇/文许军/摄

  余云梅现在每天都会画上6、7个小时,尤其喜欢在晚上进行创作,她感觉那时候时间才真正属于她自己晚上画画的光线会和白天有所不同,颜色容易涂花了,需要等白天的时候再进行修改。新华网 骆思宇/文许军/摄

  构思设计一幅画到最终完成需要十几天甚至好几周的时间相比之下余云梅更喜欢画墙画,只要去出工,一天就能赚到几百元。通过画墙画,余云梅一年能万元的收入,年末还有村集体收入分红。余云梅笑道“我老公很支持我这份工作,(因为)赚得比他都多”。新华网 骆思宇/文许军/摄

   余云梅一家的绘画作品,部分被收藏在余东村的中国乡村美术馆里。而在余东村,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农民画家队伍也在持续壮大,800多人的余东村,参与农民画创作的成员就有300多人。新华网 骆思宇/文 许军/摄

  2009年,余东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仅6万元,经过不懈努力,十多年来余东村农民画文化产业生态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奇迹——2020年达42万元,2021年村集体收入目前已超100万元。新华网 骆思宇/文 许军/摄

  小村庄因为有了农民画的色彩加持,每日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向村外的游客展示余东村的特色的生活成了余云梅画画外另一件重要的事。虽然记不得来去的人是谁,她总不厌其烦地向来者介绍。余东村是她画画的起点,农民画也将带着希望继续走下去。新华网 骆思宇/文许军/摄

  

【责任编辑:韩冰玉】
010070070010000000000000011113711127956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