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滨海新区:风起新区有回声
2021-12-22 18:16:31 来源: 新华网
图集

  今年11月,位于杭州湾南岸、绍兴市北部的滨海新区迎来成立两周年。两年时间内,这个年轻的新区以两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为抓手,持续深化改革,不断推进产城融合,迎来一个又一个“高光时刻”。

  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滨海新区坚持“一极三区”总体定位,主动担当作为,狠抓开发建设,为实现“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良好开局而不懈努力。

  向海而生,年轻的新区扬帆再起航。

绍兴综合保税区。绍兴滨海新区管委会供图。

  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10月23日上午,第十届中国医药生物技术论坛暨第二届绍兴生命健康产业峰会开幕。包括8位中外院士在内的200多名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展望生物医药产业新未来,共话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新方向。会上,斯丹姆大健康产业基地、珍宝岛长三角总部及研发生产基地、脑胶质瘤治疗创新药产业化基地、认知数字药总部及产业化基地、创新药物总部及研发生产基地、智能康复产业化、微生物快速检测产业化共8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达110亿元。

  翻开这两年滨海新区产业发展“成绩单”,答案不言而喻。自2020年初,滨海新区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平台入选第二批浙江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其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便进入了“快车道”。这两年,滨海新区着手打造高能级战略平台,围绕生物制剂—创新药—医疗器械—康养服务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引进国科生命健康创新园,集聚生物医药企业上百家,培育了浙江医药、振德医疗、歌礼药业、德琪医药等一批领军企业,并正加快打造创新药谷、细胞治疗谷、智能康复谷、营养健康谷等四大特色产业谷,助推产业发展再上新平台。

  “我们的总体发展目标是成为中国高端生物医药科技新城、国内高端生物医药制造基地和长三角高端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滨海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到2022年,绍兴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将达500亿元以上,力争在2025年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建成全省标志性的“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

  依托“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是滨海新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当前,两张产业“金名片”为新区招引了不少行业关注度。这两张“金名片”,一张是生物医药,另一张便是集成电路。

  今年7月,以“聚力绍芯,共谋未来”为主题的中国·绍兴集成电路产业联盟启动仪式暨院士专家对话绍“芯”活动在绍兴举行。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举行绍兴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成立大会。第二阶段组织联盟启动仪式暨院士专家论坛“对话绍‘芯’”活动。启动仪式上还公布了中国·绍兴集成电路产业联盟理事长团和首批专家智库名单。

  这对滨海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来说,又是一个重要时刻。在此之前,中芯国际、长电科技、豪威科技等一批“链主型”企业已成功落户滨海新区,2020年,绍兴集成电路“万亩千亿”平台产值突破300亿元。而这一次,绍兴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和绍兴集成电路产业联盟的成立,无疑将打破政府、行业、企业、社会之间的沟通壁垒,为绍兴集成电路“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循着自己的发展节奏和步调,滨海新区这个“后起之秀”交出一份“高分答卷”。在全省2020年度“万亩千亿”考核中,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平台、绍兴滨海新区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平台分获第二、三位,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产城融合加速推进

  12月2日,由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等八部委组成的联合验收组,通过视频连线形式对绍兴综保区(一期)进行正式验收。经过严格评审,联合验收组一致认为绍兴综保区(一期)符合验收规范,具备封关运行条件,同意绍兴综保区(一期)通过验收。

  落户于滨海新区的绍兴综保区,自2020年9月获国务院批复设立以来,就备受绍兴及周边地区市民关注。一年多的时间里,绍兴综保区以超常规态势完成了基础和监管设施建设,跑出了在“一片白地”上建设综合保税区的“绍兴速度”。按照“边规划、边建设、边招商”的思路,绍兴综保区同步并联推进招商运营工作,目前已有20个项目签约落户,其中11家企业已完成注册登记,30余个意向项目正在进一步洽谈对接,涵盖了半导体显示装备、晶圆减薄、进口铜原材料分拨、生物医药研发、跨境退换货全球中心仓、融资租赁、跨境电商创新产业园等多个领域和业态。

  据绍兴综保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验收后的绍兴综保区,将围绕绍兴集成电路、滨海新区高端生物医药、上虞先进高分子新材料三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大力发展外向型加工制造和研发设计、物流分拨、跨境电商、检测维修、融资租赁、新型离岸贸易、销售服务等业态,努力打造以服务开放合作为重点、以新型贸易业态为特色、以高附加值制造业为支撑的新型综合保税区,成为绍兴新时代对外开放新引擎、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为服务和推动绍兴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绍兴综保区的正式运营,是滨海新区推进产城融合的一个生动体现。“其实,这两年来,为了提高城市能级,我们建设高端城市功能项目的脚步从未放缓。”滨海新区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绍兴校区新建工程已完成规划方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完成控规修改方案优化及专家评审,沧海未来社区已发布出让公告,预计12月出让。同时,国际生命健康科技产业新城已启动建设,将着力打造成集高端生物医药、生命健康治疗、高端医疗消费、健康产业旅游为一体的产城融合示范区……

  改革创新持续深化

  为不断促进“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融合,今年,越城区、滨海新区在全省率先启动绍兴滨海新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3月,《关于建设绍兴滨海新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意见》正式发布,围绕“人才招引、人才评价、人才激励、人才服务”4方面,提出20条改革措施,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意见》发布后,北京大学信息学院教授马思伟因符合“双聘制”的高层次人才要求被引进越城。所谓“双聘制”,指的是建立高层次人才编制“周转池”,探索实行年薪制、项目工资制、股权激励等多元化薪酬制度,激励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到试验区创新创业,人才政策兑现不受地域、户籍、档案、社保、人事关系等限制。

  “越城区、滨海新区的制度很创新,为我们解决了许多后顾之忧。”作为"双聘制”的获益者,马思伟颇为感慨。

  高校院所人才“双聘”制、青年科学家“免评审”等20条人才政策,为滨海新区注入了更多人才活力。新区成立以来,申报入选国家“引才计划”人才2人、浙江省“引才计划”人才5人、省“万人计划”1人、绍兴“名士之乡“英才计划人才项目74人……越来越多的专家、能手来到这片土地为产业发展发光发热。

  除了人才政策保障外,滨海新区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也下足功夫。“我们提出要解决的困难问题,总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平台工作人员的反馈。这样的服务态度,无疑是给企业吃了‘定心丸’。”浙江芯测半导体有限公司总经理潘苏皖这样评价。

  此前,他曾就“解决集成电路企业特殊电力需求的问题”求助政府部门。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工作人员通过实地查看、举行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很用心地提出了解决方案。

  近年来,越城区、滨海新区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创新两区双向赋能、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全力打造全覆盖、全天候、无差别、数字化、低成本的最优营商环境。为保障企业获得高效服务,全区上岗了一批营商环境观察员,及时反映企业难题,开展滴管式精准服务;为助力企业解决资金问题,越城区、滨海新区专门组建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两个100亿元产业母基金,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为优化企业投资服务生态,滨海新区在高新、袍江、江滨3个片区分别设立政务服务、投资服务中心,任一分中心均可受理企业投资服务的行政审批,形成三片区联动、就近办理的投资服务新格局。

  “未来,滨海新区将继续抢抓战略机遇,站在新的发展风口,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滨海新区相关负责人说。金苾萌 徐添城 朱舒瑶)

责任编辑:宋越

新华全媒+|浙江企业战疫情 抓生产 保订单
新华全媒+|浙江企业战疫情 抓生产 保订单
“浙”里抗疫丨“浙”一夜,有你!
“浙”里抗疫丨“浙”一夜,有你!
“浙”份温暖 背后总有“一个人”
“浙”份温暖 背后总有“一个人”
浙江上虞:全力保障物资供应
浙江上虞:全力保障物资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