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鸳鸯护卫队”:把候鸟护成了“杭州鸟”
2022-01-07 07:54:15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图集

  原标题:市民接力护送小鸳鸯过马路、景区工作人员为小鸳鸯搭建爱心桥……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大,守护鸳鸯的人越来越多 西湖“鸳鸯护卫队”:把候鸟护成了“杭州鸟”

  每年的最后一个周日,是“鸳鸯护卫队”志愿者们一年一度对西湖越冬水鸟进行“大普查”的日子。为了尽可能保证调查的科学性,志愿者们分成8个小队,4至5人一组,按照分配好的路线,在同一时间段内进行同步调查,尽可能环绕西湖湖区,目的是统计各种越冬水鸟的数量,为未来西湖越冬水鸟的科研和保护提供参考。

鸳鸯妈妈带着鸳鸯宝宝在西湖上游玩。陆建利摄

  为了更清晰地观测到远处的鸟类,志愿者们背上了“长枪短炮”,有用来观测飞行鸟类的双筒望远镜,还有搭配好三脚架、用于观测远处静止鸟类的单筒望远镜,热衷鸟类摄影的志愿者担心走得太近会惊动鸟儿,特意备上长焦镜头给他们拍“萌照”。

2021年12月26日清晨,“鸳鸯护卫队”的志愿者们在西湖苏堤西里湖线进行越冬水鸟调查。新华社记者崔力摄

  “整个世界的美丽都会展现在你眼前”

  西湖湖面开阔,三面环山,群山环抱下的大湖是冬季候鸟的理想栖息地。每年冬季,鸳鸯及其他越冬水鸟都会从北方来到西湖栖息和繁衍,等到第二年春天再启程北上。西湖碧波荡漾,偶有鸟儿从湖上飞过。

  按照计划,西里湖(西湖水域的一部分,在苏堤西面)线志愿者的任务是观测苏堤靠北面的3座桥。带队志愿者程国龙介绍,做鸟类普查有几个原则,一是选取的样线不能太长,不然无法在约定的时间内完成同步调查,需尽量把时间控制在两个小时以内;二是不走回头路,由于这条线需要调查的是3座桥,鸟类有可能出现在堤的两侧,所以约定好,出发的时候先集中只看堤的西面,返回的时候再看东面;三是如果发现飞行的鸟类,只数从前面往身后飞走的,不数从后往前飞的,避免重复计数。最后,他们将在孤山附近集合汇总数据。

  天气晴朗,太阳开始微微发出热量,一行人选择在冬天最冷的时节,在湖边走走停停,或许是对鸟类的热爱给了他们战胜冬日寒冷的勇气。志愿者们不时拿出相机和望远镜观望、拍摄,再瑟瑟地把手揣回口袋。“风景是真好,可这天也是真冷,三条秋裤都顶不住。”一名志愿者捂着冻得通红的鼻子说道,“整个世界的美丽都会展现在你眼前”。

鸳鸯妈妈带着16只鸳鸯宝宝在西湖上游玩。陆建利摄

  从树缝里穿过的阳光并不刺眼,斑驳地洒在草地上,10多只鸳鸯在湖边惬意地觅食、散步,又回到水里嬉戏、追逐,湖面上泛起小小的涟漪。苏堤上慢慢出现了晨跑的人,让这个普查小分队看起来并不孤单。

  志愿者石剑介绍道:“现在是鸳鸯的求偶季节,所以雌雄很好分辨,雄性鸳鸯的身上有彩色的帆羽,头上有冠羽,他们正在努力展现自己的魅力。等到鸳鸯繁殖的季节,他们就不会是一小群一小群出现了,而是我们所熟知的出双入对的了。”

一对鸳鸯带着两个蹒跚学步的鸳鸯宝宝。陆建利摄

  “西伯利亚银鸥,3只!”志愿者程国龙用长焦镜头拍下了正在湖面上飞行的西伯利亚银鸥,“嘴巴上有个红点,确认是西伯利亚银鸥。”

  又往前走了一段,程国龙便遇到了他的老朋友——普通鸬鹚。作为较为资深的观鸟爱好者,程国龙对许多鸟类的习性了如指掌,往往凭借鸣叫就能轻易分辨鸟的种类,“每年,最早来西湖报到打卡的就是普通鸬鹚,2021年他们是9月9日来的,2020年是9月8日,候鸟到杭州来越冬,时间算得都是很准的,而在西湖的所有候鸟中,普通鸬鹚每次都是来得最早、走得最迟的。”

  两个小时的普查结束,志愿者们开始了紧张的汇总工作。一个人报数,另一个人在纸上仔细地记录。据统计,本次8条样线共观测到鸳鸯295只,比上一年同期多出了35只,其中雌性114只,雄性181只;鸬鹚169只,银鸥27只;除此之外还观测到斑嘴鸭、小鸊鷉等西湖常见的越冬水鸟。

成群的鸳鸯在西湖边的树枝上栖息。陆建利摄

  “白天观鸟,夜晚观虫,每一个生命都很美丽”

  “哈哈,我又数花眼了,数了好几遍才数清楚,七雄八雌!”石剑对身边负责记录的妻子马磊说道。马磊一边观测,一边为西里湖小分队详细记录着各种鸟类的品种和数量。她点点头,示意已经记下,两人的配合十分默契。不仅妻子马磊,他们的孩子也与“鸳鸯护卫队”有着不解之缘。

  马磊说:“我们一家三口现在都是‘鸳鸯护卫队’的成员。2007年6月的一天,我在赵公堤看到一只小鸳鸯差点被游客抓走,赶紧上去制止,那时候我自己还怀着宝宝,所以印象非常深。现在我们的女儿都已经上初二了,可以说她有多大,我们一家守护西湖的鸳鸯就守护了多少年,今天她主动起了个大早和我们一起来。”说完指了指身边的女儿,她正拿着双筒望远镜认真观测着。

2020年5月27日,西湖小鸳鸯第13窝“菱菱”家仔出巢。陆建利摄

  石剑说:“我们一家都很喜欢自然,走进大自然,会觉得生活充实而美好,白天观鸟,夜晚观虫,每一个生命都很美丽,值得我们守护。”马磊补充道,“我们加入‘鸳鸯护卫队’,也只是在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把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在孩子们的心中播种下去。”

  “2017年5月上旬,我在做西湖鸟类监测的时候,发现北里湖附近有人用饼干诱喂小鸳鸯,还抓住了一只放进口袋,旁边的鸳鸯妈妈发出了尖利的叫声,我赶紧上去制止,从口袋里救出的小鸳鸯已经不能自己翻身了,当时看了实在很痛心。”回忆起当年筹建“鸳鸯护卫队”的初衷,程国龙还记得自己当时的气愤。

  “我立即将这个情况向浙江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野鸟分会作了汇报,最终我们决定要组建一支由爱鸟人士组成的‘护卫队’,一同守护西湖边的小鸳鸯。”在物色队员的时候,程国龙结识了西湖边的自由摄影师陆建利,聊起鸳鸯保护,两人一拍即合。2017年5月中旬,“鸳鸯护卫队”由浙江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野鸟分会和杭州市鸟类与生态研究会共同发起成立。

西湖景区水域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为小鸳鸯架起爱心桥(资料图片)。陆建利摄

  “守护好这些小精灵,就是守护好我们自己的美好家园”

  到了春天,候鸟便要北归。2017年,“鸳鸯护卫队”的志愿者们却欣喜地发现,有些鸳鸯在西湖过冬后留了下来,还在西湖附近的树洞里生下了鸳鸯宝宝。志愿者们笑称,它们想成为“杭州鸟”了。

鸳鸯妈妈带着小鸳鸯通过西湖爱心桥。陆建利摄

  从刚发起成立时的十几人,到现在的近500人,“鸳鸯护卫队”不断壮大。爱护鸳鸯、守护鸳鸯的人越来越多,西湖景区的保安和附近的环卫工人也自发参与到守护鸳鸯的行动中来,劝导游客和市民保持一定的距离,文明观赏,做到不投喂、不惊扰、不抓捕。在西湖边诞生的小鸳鸯从2017年的6窝增加到2021年的28窝,5年来总出窝幼鸟数618只,自然状态下的育成成鸟数达到了356只,存活率57.6%。“守护者”与“被守护者”的队伍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同步壮大。

  “对于野生候鸟,最好的保护就是不投喂、不干扰。”志愿者陆建利表示,“候鸟在选择栖息地的时候非常苛刻,会精心挑选生态条件好、远离人类袭扰的地方,鸳鸯愿意在过冬后继续留下来繁衍后代,很有可能是因为杭州有一些可供鸳鸯繁育宝宝的天然树洞,还有很多可供避暑的凉爽荷区,西湖里又有丰富的水生植物可以为他们提供食物,说明他们对杭州的居住条件是满意的。”

  杭州一直以来以其深厚的人文积淀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著称。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西湖的鸟类资源也不断丰富,人们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也显著增强。从杭州民众接力护送小鸳鸯过马路、西湖景区水域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为小鸳鸯搭建爱心桥,再到西湖景区内、游船上保护野生动物的提示牌,一个城市的温度无疑也彰显在对大自然和美好生灵的关怀中。

上图:西湖景区水域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为小鸳鸯架起爱心桥。下图:在西湖爱心桥上休息的小鸳鸯。陆建利摄

  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志愿者们一直在努力探索。为了保护荷花的嫩芽不被鱼儿吃掉,西湖的部分水域架设了围网。可是志愿者们发现,时常有一些去荷塘觅食的小鸳鸯因跳不过去围网而与鸳鸯妈妈离散,而离开妈妈的小鸳鸯几乎没有生存下去的可能,于是便第一时间联系西湖景区水域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反映情况。在“鸳鸯护卫队”的建议下,西湖景区的工作人员不仅在孤山北面的荷塘为小鸳鸯们搭建了“爱心桥”,还稍稍放低了荷花围网,方便小鸳鸯们自由进出。

  陆建利说:“鸳鸯在西湖停留、繁衍,无疑给西湖增添了新的生命力,让西湖更有活力、更加灵动,守护好西湖的这些小精灵,就是守护好我们自己的美好家园。”马磊补充道,“如果哪一天不再需要我们这些志愿者了,也许就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了,我们共同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记者 崔力)

  

责任编辑:刘志媛

【显影中国】残疾手艺人蔡余仙:笋壳上刻出好生活
【显影中国】残疾手艺人蔡余仙:笋壳上刻出好生活
2022!向所有的emo说拜拜
2022!向所有的emo说拜拜
浙江大寺基:雾凇如画醉游人 琼花绽放正当时
浙江大寺基:雾凇如画醉游人 琼花绽放正当时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 | 寻访封控区里的人间烟火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 | 寻访封控区里的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