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数字化改革元年。
我们曾经以年、月、日来衡量办事效率的许多政务服务事项,而今在手机上已实现了“秒办”。从几年到几秒,从线下到网上……这一年里,许多改革故事被记录、提起。
现实生活中,数字化改革再造了浙江各地方各部门各系统的业务流程,推动高效协同,有效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映射在数字空间里,则是“浙里办”、“浙政钉”两个“浙”字头的APP里数百个应用成果的集成上架。
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子落而满盘活,数字化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是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的“船”和“桥”,为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根本动力。
破立之间,数字化改革在之江大地掀起一场全方位、系统性变革。
破题
——从“小切口”破题,老问题找到新解法
系统性的变革,从“小切口”破题。
一张表格,孕育着一场深刻的改革。表格多、多头报、数据不共享,是长期困扰基层的老问题。杭州市上城区闸弄口街道一名社工说:“曾经40%的工作量都花在了填报内容交叉重复的各类表格中。”
数字化改革从“一张表”动刀,今年,杭州推出“数智报表(一表通)”应用。该应用通过数据一体化集成,简化表单填报,实现城管、民政、消防、住建等18个部门96种报表的自动生成,每名社工每月平均可节省约30个小时的表单填报时间。
“‘一表通’再造了数据上报流程,重塑了数据共享机制,更打破了基层考核中的‘表格主义’‘台账主义’,从机制上解放了基层干部被束缚的手脚。”闸弄口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这是浙江数字化改革的“硬核”之处。它不同于一般的数字赋能,更不是传统的政务信息化。数字化改革,要破解传统办法不能解决的难题,破解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跨业务、跨部门、跨层级的多跨场景打造,是数字化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变革的重要抓手。以“事项”为切入口,打破过去各部门、各单位条块分割、条线孤立的碎片化模式,数字化改革让老问题有了新解法。
基层安全生产风险监测管控一件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一件事、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一件事、“船港通”渔船安全智治一件事……2021年7月,我省首批平安法治一件事清单发布,这些工作看似是“小事”,实则牵涉到多业务、多部门、多层级,也是基层治理中的“头疼事”。
比如固废处理,涉及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住建、综合执法、卫生健康及乡镇街道等多个单位。数字化改革,通过业务协同模型和数据共享模型,逐层把固废处理一件事,拆解成接收、转运、处置等最具体、最基本的事项;明确部门间数据共享方式。现在,该数字化应用已上线。有单位发现固废倾倒事件后,通过掌上指挥室派单,各部门就可立即联合处置。
目前,全省基层治理“一件事”集成改革项目累计有70多件,其中44件已上线运行、线上办理量达10万余件。数字化改革有力破除了体制机制的瓶颈问题,推动了基层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立制
——从上层建筑着手,新机制应对新挑战
数字化改革,本质属性是改革,它既要不断打破不适应当前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还要积极应对新变化,探索建立新的体制机制。
近年来,平台经济迅速崛起,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也出现了一些平台滥用市场优势地位,限制竞争、价格歧视、损害消费者权益等一系列问题,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阻碍了行业创新。
如何监管平台经济是一个新生问题,在一些规则制度上还存在空白和漏洞。针对这一新挑战,浙江通过数字化改革,为加强平台经济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提供了“浙江方案”。
2021年2月,全国首个平台经济数字化监管系统——“浙江公平在线”正式上线。该应用首创对“二选一”“大数据杀熟”“低于成本价销售”“纵向垄断协议”“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等5种垄断及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靶向监管,并采取不同的数据抓取规则和识别模型。
“浙江公平在线”的上线,也意味着平台经济监管从过去的事后监管,逐步提升建立起事中和事前的监管机制。
数字化改革是一场重塑性的制度革命,是从技术理性走向制度理性的跨越,本质是改革,根本要求是制度重塑。
应对新挑战,建立新机制,在浙江,这样的数字化改革案例还有很多。针对20万余户外卖商家,500亿元年交易额的外卖订单,如何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吃得安心?“浙江外卖在线”建立起有效的线上线下监管机制。
面对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多发问题,省公安厅牵头上线了浙里“反电诈”涉网新型犯罪预防应用,综合运用数字化手段在公安智控端、政府治理端、社会服务端三方面开展集成改革、建立机制,有效遏制了案件多发势头。
“数字化改革不是简单地建一批系统、开发一堆应用。根本上是针对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的深层次调整。”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范柏乃说,数字化改革推动了新机制的建立,推进变革型组织的建设。
数字化改革,正深刻改变着党政机关的组织形态、运行方式。“全局一屏掌控、政令一键智达、执行一贯到底、服务一网通办、监督一览无余”的数字化协同工作场景,推动党的全面领导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比如,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系统中的“七张问题清单”应用,针对巡视、审计、督查、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网络舆情、群众信访等七方面问题,围绕问题发现、生成、整改、评估、预防全周期,数字赋能全流程精密智控、全要素综合分析、全方位党建统领,实现党建工作具象化、可量化、可评价。
变革
——系统性重塑,精准治理用数据决策
“以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时下正成为许多浙江干部的新习惯。
数字化改革,重塑了浙江干部的能力结构。在推进数字化改革过程中,全省广大干部数字思维逐步树立、系统方法熟练运用、改革意识不断增强、争先状态更加昂扬,对现代化的把握能力、引领能力、驾驭能力进一步增强。
他们的信心与底气,来自于数字化应用在实战大考中的出色表现。2021年夏天,台风“烟花”两度登陆浙江,雨量较大。广大干部在防台防汛一线,充分发挥“防汛大脑”“小流域山洪灾害应急预警”“安全码”等多跨场景应用的作用,提前研判、及时应对,实现了“不死人、不伤人、少损失”的目标。
此外,在疫情防控、矛盾化解、执法监管等领域,2021年浙江上线运行了一批提升治理能力的多跨场景应用。这些应用正实现从事后应对处置向事前有效防范、从碎片化管理向全周期管理、从模糊治理向精准治理的转变。
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各领域改革,要打破条块分割、条线孤立的碎片化模式,聚焦重点领域,设计重要场景,深化重大改革。
上世纪60年代,建筑学家梁思成曾把城市比作一个生命体:“城市是一门科学,它像人体一样有经络、脉搏、肌理,如果你不科学地对待它,它会生病的。”城市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管理者如何精确“问诊”,确保药到病除?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孪生等技术在城市治理中的广泛运用,城市有了可知可感的“生命体征”,可提前研判其“健康风险”。日前,颇具未来感的杭州市萧山区城市智治中心正式运行,该区梳理了100余项城市运行体征指标,包括12345受理情况、110非警务类警情等,系统集成各类动态数据。
丰沛的数据资源,改变着城市管理的决策机制。“以前是出了事情‘看急诊’,现在逐步向‘治未病’转变。”一名长期从事城市治理工作的干部表示。数字化改革,正推动治理方式、手段、工具、机制发生系统性重塑。
当前,我省正向全球数字变革高地迈进。“浙”里正通过数字化改革,调整数字生产关系、重塑制度体系,激发社会的无限潜力。(记者 施力维 金春华 沈晶晶)
责任编辑:韩冰玉
-
一子落而满盘活——浙江推进数字化改革系列综述
2022-01-11 10:21:24
-
首批100个“浙江文化标识”培育项目发布
2022-01-11 10:21:24
-
浙江整合设立浙江文成等7家经济开发区
2022-01-11 07:53:53
-
宁波启动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
2022-01-11 07:53:53
-
听!国家立法中的“义乌声音”
2022-01-11 07:5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