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是做木工活的旺季,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85岁老人陈国表的家里又热闹了起来。走入陈国表的家,他正坐在工作台前,手持雕刀,俯首凿刻一方木料。工作台上摆放着大大小小的刻刀,周围散落了一地木屑。
雕刻,这是陈国表一家四代人赖以生存的手艺。一把雕刀能在这个家族中传承不息,这让陈国表老人十分欣慰。
“拿起雕刀,我一下子就能想起父亲教我下刀、凿刻的画面。”讲到自己学习雕刻的经历,陈国表拿出了父亲的照片。“我的父亲陈锦云是雕刻师傅,因此我从小就接触到了这门手艺。但我正式开始学习,还是在30岁那年。”陈国表老人说道。
从那时起,陈国表便开始以雕刻为生。因为他的雕刻花样新颖、质量突出,方圆十里的人家有建房子、修缮祠堂等活计,几乎都会邀请他去雕刻。如今,陈国表家中还存放着几十年前刻的床板《空城计》,供后辈学习。
虽然已经85岁高龄了,但陈国表的手艺并没有生疏。他说,自己偶尔也上手雕一点小玩意儿。刮、刨、凿、切、剔、刻,在一刀刀精准无误的雕刻下,他手中的刀锋如画笔般灵动流畅。这是他复原雕刻的花坦古村古建局部构件,个头虽小但精美绝伦。
在孩子们长大以后,陈国表也把自己的一身手艺传授给了两个儿子,让他们继续从事木雕行业,自己则另有所“好”:从吹号、唱戏、腰鼓舞,到蒲扇舞、京剧、快板、相声,兴趣广泛的陈国表成了永嘉地区《哑背疯》戏剧的唯一传承人。除此之外,《珍珠塔》《三娘救子》《斩薛猛》都是他的拿手曲目。
近日,陈国表的儿子陈文远正在协助复原花坦村的一批古建筑。“到了我们这一代,机器雕刻已经相当普及了。”陈文远表示,他偶尔也会用机械工具完成凿刻,但机器雕刻的花样在形象立体方面仍然与手工雕刻有差距。“想要呈现出更加精细的效果,还是要采用纯手工雕刻。”
陈国表老人的另一个儿子陈文勇最近承揽了温州一座寺庙的建筑雕刻,负责大殿横梁、龙头、龙爪、花木飞禽等装饰。“这几年温州拆迁的地方很多,有些地方当初就是请我们去装饰的,现在拆迁之后还是请我们去装饰。我觉得挺骄傲,挺有成就感的。”陈文勇说。
雕刻技艺薪火相传。1997年出生的孙子陈晓龙从2021年开始学习木雕,不同于前三代人,他一开始接触到的便是电脑雕刻。“我先在电脑上建立好模型,然后传输给机器,机器就会自动雕刻出图案来。”
但在爷爷的“执拗”下,如今,陈晓龙也开始学习手工雕刻,“一些简单的图案,我已经能上手了。不过要达到长辈们的水平,那还得再多练练。”
陈国表曾见过许多民间手艺没落。“只要还有人肯学,那就是有希望的,现在做这行的人越来越少,至少我们家要把下一代带起来。”陈国表说。(骆思宇/编辑 刘佳慧 厉梦瑶/文 陈胜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