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01 / 20 09:35:33
来源:新华网

聚焦高质量发展|浙江湖州:以“湖光山色”著就文旅融合新篇

字体:

  新华网杭州1月20日电 “流淌”在山水间的浙江省湖州市,素有“极目千里秀,林木十里深”的美誉。近年来,湖州文旅部门聚焦文旅融合,串联起“湖光山色”共富路,致力于推动文旅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厚重人文底蕴持续释放

  采茶、分拣、摊青、杀青、回凉……在湖州市长兴县,紫笋茶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郑福年的制作技艺吸引了大批游客。

  现年60多岁的郑福年,17岁开始学制茶,迄今已手工制茶40多年。近几年,他将唐代古法蒸青技艺融入了现代炒制技艺里。“2022年,中国茶入选世界非遗,紫笋茶制作技艺也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让我更有动力去传承好这项传统手艺。”郑福年说。

  郑福年展示紫笋茶制作技艺。新华网发

  202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项目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湖州长兴紫笋茶制作技艺和安吉白茶制作技艺入选。湖州市文旅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申遗成功,有望为湖州茶旅产业深度融合增添发展动能、注入更多文化内涵。

  2022年,湖州积极推进“非遗再造”工程,入选浙江省级第六批非遗项目8个、全省首批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3家、省级非遗工坊2个,通过丰富旅游供给、激活非遗文化资源,让非遗文化通过旅游市场走进千家万户。

  文旅产业活力厚积薄发

  德清县莫干山镇仙潭村发展轨迹,是湖州探索文化和旅游赋能的一个生动注脚。

  2013年,仙潭村村民沈蒋荣回乡创业开办民宿。在他的积极推动下,2018年,仙潭村挂牌村级返乡创业基地。如今,仙潭村已开起158家民宿、10家餐厅、4家咖啡馆,不仅为村民们提供了上百个就业岗位,还辐射带动了周边区域一系列旅游业态落地。

  “当年我们村就是个空心村、老年村。现在,我们沿着小溪打造联通3个村的8公里绿道,还在溪水中建了多个龙鳞坝,给村民和游客一个散步、戏水的好去处。”沈蒋荣说。

  湖州莫干山民宿。新华网发

  让美丽的地方更富裕,让富裕的地方更繁荣。近年来,湖州文旅呈现出多点开花的良好态势。德清、安吉、长兴已连续4年进入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前十位。

  为进一步提高文旅项目引进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2022年,湖州市文旅局出台了《湖州市文化和旅游项目准入导引》。新签约矿坑运动乐园等文旅项目117个,推动文旅项目完成年度投资450亿元,投资指数保持全省前3。同时不断壮大度假产业链条,培育民宿集聚区(重点村)10个、金(银)百合乡村酒店11家,新增省级采摘旅游体验基地10家。全市现有4A级以上景区27个(5A级景区1个)、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7个,省级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4个,乡村民宿3200家。

  品质文旅生活惠民悦民

  “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是浙江高质量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省的一项工作。在此背景下,湖州不断创新形式、优化服务,抓实事、 提质效,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让文化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

  湖州小西街城市书房。新华网发

  “这里不仅会开展一些公益性讲座和展览,还能亲眼看到很多文物,很有意义。”市民王女士时常来湖州博物馆学习。

  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近年来,湖州博物馆致力于高质量建设公共文化服务,通过社会教育、数字创新、交流引领等多维度的力量,让博物馆以更加开放、包容和多元的方式融入市民生活和城市发展,打造城市活力之源。

  当下,湖州着眼于发挥城市重要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的基本职能作用,凝聚社会教育、数字创新和交流引领等多维度力量,加速推动湖州博物馆、公共美术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以更加开放、包容和多元的现代化模式融入市民生活和城市发展。

  截至目前,湖州已建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452个、城市书房14家、文旅驿站15家、乡村博物馆82家。2022年全市共开展送戏下乡活动850场、送书下乡11.95万册次,举办“城市艺术课堂”等品牌公益培训累计覆盖30.8万人次。

  文旅共富路径有效拓展

  连日的冬日暖阳,让吴兴区的灵粮农场迎来了一波又一波游客。游客们可以在这里进行水果种植、采摘体验、休闲观光、科普研学、瓜果科研。

  孩子们在湖州灵粮农场嬉戏游玩。新华网发

  灵粮农场原为闲置一片闲置土地,在湖州“微改造,精提升”行动的号召下,农场结合生态园整体规划,将此地改造成进行热带植物温室种植大棚。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精致景观小品,实现资源归拢、高质发展,闲置土地摇身一变,成了当地农旅融合的示范窗和国家级AAA级旅游景区。

  “作为一个新农人,我们来到湖州,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对土地进行多业态的‘微改造·精提升’,推进农业高品质发展,带动周边更多的百姓致富。”灵粮农场负责人说,“微改造·精提升”行动不仅带动了环境和服务的优产转型,也成为文旅发展、农户增收的助推器,有助于实现经济效应与生态效应的双赢。

  湖州“微改造·精提升”播下的种子,如今正在湖州各处开花结果。据统计,目前湖州已完成790个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示范点改造和1920个项目建设。2022年上半年,全市乡村旅游营收57.48亿元,同比增长7.37%,推动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实绩评价和乡村旅游经营总收入位列浙江全省第一。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湖州正以实际行动不断拓宽由“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壮大“好风景”里的“新经济”,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精彩湖州篇章贡献文旅力量。

  监制:翁璟

  策划:马江

  采写/封面制作:汪菁璐、周怿涵

  编辑:骆思宇

  供图:湖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湖州市文物局)

【责任编辑:骆思宇】
0100700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302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