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浙江省公布“首批重点支持的院士工作站”,全省共16家,杭州市5家,东南网架院士工作站名列其中。
日前,由杭州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孙雍容带队的调研组走进东南网架,希望从东南网架的创新实践中,找到杭州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的经验密码。
为企业注入“智力引擎”
作为全国首家钢结构行业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东南网架院士工作站建于2010年10月,在站院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董石麟。不过双方的最初结缘,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
彼时,网架、钢结构还是建筑领域里的一股新生力量,东南网架也不过是一家建企不久的乡镇企业。
1985年,东南网架找到了刚刚到浙江大学担任结构工程研究所所长的董石麟。一个在空间结构工程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一个可以将理论进行转化落地,双方“一拍即合”。
“一开始,我们之间的合作就是为了去解决一个个工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往往等到事后复盘才意识到,每一次问题的解决就是一种创新、一种提升。”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周观根说。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钢结构迎来发展的春天,东南网架与董石麟及其团队的合作也更加密切。
2022年,钱江南岸“大小莲花”完美绽开,作为建设方的东南网架,也得到了院士工作站的“智力加持”。东南网架副总工程师兼技术中心主任游桂模博士对此印象深刻:“在建造‘小莲花(杭州奥体网球中心)’时,我们遇到了不少技术问题,是董院士和他的团队在关键节点给我们指方向、想办法,帮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大大减少了企业在工程上的试错成本。”
企业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
除了1位在站院士,东南网架院士工作站还有其他7位合作院士“入驻”,均在不同领域推动了企业的创新发展。近5年来,在院士工作站指导下,公司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5项,申请专利190余项。2020年,由院士团队成员、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罗尧治教授和董石麟院士领衔,东南网架为主要完成单位之一的“现代空间结构体系创新、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更是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填补了浙江省的空白。
院士工作站成果成功应用于公司承建的各项国家重大科学装置和“高、精、尖”重点工程,如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地下 700 米的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世界首创的钢结构悬挑端开合屋盖杭州奥体网球中心、亚运三馆、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等。
同时,院士工作站还成为企业与高校合作的纽带,助力企业人才梯队的搭建,为企业培养起新一代科研带头人,统筹起企业内部的各种创新资源,由点到面,协同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使企业人才体系最大程度发挥出了“体系力量”。
多年来,以院士工作站为示范引领,东南网架坚持“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健康发展”“数智发展”四大发展理念指引下,企业始终保持着高质量的稳健发展态势。
“我们希望东南网架院士工作站的案例可以为更多企业所借鉴,有更多的萧山企业来建设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以及博士创新站。助力更多企业实现产学研联合攻关,更多科技成果在萧山得到转化,让科技工作者在萧山创新创业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萧山区科协主席许益飞说。
近年来,萧山区科协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把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创新站建设作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为企业和院士专家巧搭桥梁,加快引进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萧山区共有院士工作站13家、专家工作站13家、博士创新站18家,院士专家团队核心技术人员130余人进驻萧山,为萧山区创新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