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君暗数江南郡,除却余杭尽不如。
1000多年前,白居易夸尽了余杭。如今,这里依然有着诸多领先之处,而且,还与“数”有关。
GDP总产值712.41亿元,2023年一季度,余杭区重回浙江县域经济领头羊位置。
数字经济的“十年磨一剑”
近年来,“数字中国”建设加快。杭州提出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余杭“先跑一步”。2022年,余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698.7亿元,占GDP比重达到 64.1%。
早在10年前,余杭就开始发力数字经济。
2013年,阿里巴巴落户余杭,带动当地数字产业发展。10年间,余杭持续加大数字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在人才项目扶持、创新载体建设、企业创新活力激发等方面下大力气,先后引进字节跳动、vivo、oppo等一批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随着钉钉、菜鸟相继落户,如今的余杭,集聚了一大批数字经济前沿企业,产生了一大批数字技术创新成果。
这10年,供电公司持续加快电力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全面提升电力供给能力。楼宇建到哪,电就通到哪;园区开到哪,线就架到哪。针对大数据中心耗能高的特点,供电公司践行“电等发展”,按照5年发展预期补强电网,让企业发展无后顾之忧。
传统制造的两年转型路
余杭努力探索制造业转型之路,去年以来锚定“四高地一基地”蓝图,支持企业和人才创新发展,重点引进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制造业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加快补齐制造业短板。
坚持高标准起步,余杭制造业的转型之路,走对了方向。“围绕这个目标,我们出台‘黄金68条’政策,加大对数字经济、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及各类现代服务等行业的支持力度。”余杭区经信局数字经济科副科长杨晨介绍。
2022年,余杭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投资增长达到23.9%。
杭州瑞普晨创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细胞医疗研究的高新技术企业,入选杭州“准独角兽”企业。去年10月,总投资超过1亿元的无菌生产车间投入使用。细胞在模拟人体环境的培养箱里生长,有望为糖尿病等疑难杂症提供解决方案。
“每个周期3~4个月,中途不能断电,对供电质量要求非常高。”该公司质量注册总监庄德微介绍,供电公司为其配备1600千伏安变压器,能够满足常规情况下生产研发的用电需求。
产业转型发展,电力也与时俱进。抓住白鹤滩—浙江特高压工程建设契机,余杭供电公司推动乔司—仁和500千伏电网工程建设,支持钱江经济开发区(仁和基地)等地区重点产业用能;2022年先后投产海创、师大等输变电工程,新增变电容量83万千伏安。“今年将继续推动民丰变电站等一批工程投运,提高供电能力。”余杭供电公司总经理王辉东说。
余杭逐渐从传统制造业剥离的阵痛中走出来:2022年规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205.48亿元,增长1.8%,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84.7%。
营商环境的“久久为功”
余杭重回顶峰,得益于数字经济的日积月累、制造业转型的未雨绸缪、科技创新上的持之以恒,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优化营商环境上的久久为功。
眼下的余杭,正成为创业的热土——依托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先后引进了一大批科研院所;政府最高给予引进人才1亿元研发费用支持,并在产业化经费、房租补贴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推动168个高频民生服务事项“就近办”“家门口办”,加快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
这种变化在供电上同样可见一斑。
近年来,国网浙江电力加快推动电网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浙电”和电力营商环境最优省。政企联动,应用电力大数据产品,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探索电力表后服务,解决乡村表后服务难问题;升级打造水电气网联合服务,让市民最多跑一次……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平台经济蓄势待发,数字经济和新制造业“双擎驱动”,余杭或将迎来又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这背后需要更高能级的电力保障。
推进“电力+量子”开关等应用,让户均停电时长缩短至13分钟内;在城市核心区域打造供电可靠率99.9999%的高可靠性配电网……在这里,供电公司以可靠电力赋能优质营商环境。
电力服务也在向现代能源服务转变。
在未来研创园鸿雁园区屋顶上,超过8000平方米的光伏板日均发电5万千瓦时,满足园区30%的用电需求。供电公司以数字化实现电网和负荷高效互动,动态调节用能。“通过动态调节,园区全年综合节能率超过10%。”华研创科董事长阳凌峰介绍。
“远方”究竟有多远
千年前的江南名郡,千年后的数字先锋,“诗与远方”似乎都已具备。
那么,余杭的“远方”具体在何方?
3月31日,浙江召开全省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大会,这也是贯彻落实三大“一号工程”的首场大会。会上提出要激发新活力、增添新动力、抢占新赛道,把先发优势转变为带头领跑的持久优势。
对于持续深耕数字经济产业,探索更多应用场景,杨晨信心满满:“余杭区域内新数字经济增长极持续涌现,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余杭探索发力的触角也延伸到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领域,以数字经济、制造业双擎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余杭未来的发展,既对电力提出了要求,也影响着电力发展。
借助数字产业优势,供电公司探索数字经济与数字电网融合,以数字化描述电网各形态。
“我们将进一步布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供电公司更大支持,也希望供电公司的一些数字化需求,通过我们本地优秀的企业和技术来满足。”杨晨说。
这样的双向赋能已藏在更多的未来场景里——
利用电力大数据开展低碳入住计划,服务乡村孤寡老人,建设远“杭”无忧民宿充电桩,保障余杭绿色旅游出行需求;
围绕政府、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挖掘电力数智产品的最大价值,更好助力政府治理和企业发展。
“未来,在余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数字经济、现代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也能去乡村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游,让余杭乡村成为触手可及的‘诗与远方’。”王辉东说。(张正华 张德峰 温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