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改试点省阶段性总结评估得分居全国前列 浙江医改,让基层群众更多受惠
2021-10-22 10:28:10 来源: 浙江日报
图集

  10月21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国家卫健委在湖州市召开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我省积极学习借鉴三明医改经验,近年来综合医改试点省阶段性总结评估得分排名位居全国前列;湖州市3次获得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连续3年在全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考核中位列第一。

  作为全国样板的三明医改经验如何在浙江不断深化?在湖州的城市与乡村,又有哪些先行先试的医改模式使百姓获益?记者采访了省市级相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

  医疗资源有效盘活

  就在本月,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经验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并明确了“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有序就医”。

  优质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是浙江医改的一张“金名片”。“目前,我省已建立‘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分级诊疗’机制,通过资源重组、体系重构和制度重建,现有紧密型城市医联体41家、县域医共体163家,实现省域全覆盖。”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湖州,城市医联体将市域内的医疗资源有效“盘活”。2019年起,该市结合中心城区实际,分别由湖州市中心医院和市第一人民医院两家城市三级医院牵头,整合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医疗资源,“组团”成立医疗保健集团。

  “组团式”管理的优势在哪里?近日,经过近半个月的住院治疗,吴兴区朝阳街道红丰二村的糖尿病患者杨老伯从湖州市中心医院出院了。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他在湖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专家门诊就诊后,直接住进了湖州市中心医院医疗保健集团朝阳爱山院区的联合病房,接受后续治疗。

  “在紧密型城市医联体的框架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与医院结为共同体。设立‘联合病房’的目的,就是将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下沉到社区医院,由市级医院专家和社区医生共同管理,从而盘活医疗资源,实现分级诊疗。”湖州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上半年,市级两家牵头医院下转患者人次同比增长142.72%;每周有153名专家到基层开展诊疗服务,区域基层就诊率达85%以上。

  医疗资源能上能下,也令基层医疗机构面貌焕然一新。“现在,院区内有影像、心电、B超、检验4个共享中心,患者能够享受三甲医院同质化的辅助检查。”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保健集团八里店院区医生潘利群说,通过集团专家每周下沉坐诊、线上指导以及线下定期技能培训,基层医务人员业务技能得到了提升。

  目前,全省三级公立医院出院患者三四级手术占比达39.2%;开设门诊手术和住院服务的乡镇卫生院比例分别达98.2%、72.8%,2020年基层门急诊达3.3亿人次。

  数字赋能方便就医

  “浙里防疫”实现全省1818个接种单位进行分时段预约;看病就医“一件事”让2400万人看病“只需一个码”;“出生一件事”让55万个家庭“多证联办、一次也不跑”;“浙医互认”让273项医学检查检验项目实现区域“互联互通互认”;互联网诊疗服务覆盖854家医院……发布会上,一张“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成绩单引人注目。

  “我省是‘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要将三明医改经验的理念与数字化改革有效契合,让改革的面更广,让获益的群众更多。”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湖州市中医院,来自安徽的“新湖州人”唐海青刚带老父亲看完皮肤科门诊。他在完成挂号、就诊、取药等流程后,仅在医院的自助机上支付一次,就完成了所有费用的结算,“现在上医院,基本半个小时就能完成所有检查。”

  如今,这种被称为“医后付”的模式已经深入人心。湖州市自2018年8月启动实施“医后付”,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反复排队、反复付费的堵点。2019年,这一服务模式向全省推广。

  在长兴县,不少慢病患者有了一张专属“健康画像”。不久前,长兴县林城镇向阳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于卫国的电脑终端上显示,慢病患者老郭的“健康画像”变成了红色,他很快帮老郭完成了向上转诊,长兴县人民医院慢病联合管理中心副主任医师刘建峰接诊后,根据老郭的健康状况进行药物调整。一段时间后,这张“健康画像”的颜色从红色变成了黄色,患者又回到村里由家庭医生进行常态化管理。

  现在,这张涵盖慢病患者血糖、血压、血脂等个性化数据的“健康画像”已经由长兴县走向湖州全市,实现了慢病患者闭环管理、精准治疗。

  借助数字化改革的东风,我省已推出新冠疫苗接种与追溯、精密智控疫情调度指挥、看病就医“一件事”、“出生一件事”、“浙医互认”、“浙里急救”等70余项应用。

  基层群众直接获益

  基层,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自2016年起,三明医改经验向着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再出发。目前,三明基层诊疗量已接近55%,“小病在村(社区),康复回村(社区)”的诊疗机制正在渐渐形成。

  数据显示,浙江2.8万家村卫生室、诊所、门诊部全部纳入疫情防控三级网格监管体系。家庭医生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达83.7%;“十三五”期间,我省县域就诊率从84.0%提高到88.9%,基层首诊率从49.9%提高到53.6%。

  今年以来,距离吴兴区埭溪镇区20多公里的庄上村村民发现了新变化:每月,市级或镇卫生院高年资医师都会进村坐诊;每隔几周,家庭医生还会走村入户,为长期卧床或康复期患者提供治疗;市级专家、家庭医生、健康管理师还组建成医疗队,每月开展巡诊服务……“吴兴区利用城市医联体平台,充分激发家庭医生团队的积极性,让他们发挥‘健康守门人’的作用,把缺医少药的难题解决在‘家门口’,让偏远乡镇的百姓获益。”湖州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说。

  “湖州市创造性地把三明医改经验与当地实际结合起来,在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设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国家卫健委体改司相关负责人点评。(本报记者 陈宁 徐坊)

  

责任编辑:刘志媛

【显影中国】一家是农民,却用画笔“种地”
【显影中国】一家是农民,却用画笔“种地”
国乒在浙江温州开展封闭集训
国乒在浙江温州开展封闭集训
浙江温州:全国首家国旗教育馆举行升国旗仪式
浙江温州:全国首家国旗教育馆举行升国旗仪式
秋之色丨俯瞰大自然的调色板
秋之色丨俯瞰大自然的调色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