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为共富浙江注入强劲动力
2021-11-17 10:36:30 来源: 浙江日报
图集

  之江潮涌,弄潮儿向潮头立。

  从资源匮乏的科技小省,到区域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连续位居全国前列的创新型省份,浙江紧紧依靠科技创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率先突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发挥科技创新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的支撑引领作用。2020年,浙江全省研发投入强度达2.88%,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9.6%,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达151.1人年,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1件。科技创新,为浙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能。

  在浙江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核心支撑。

  6月23日,《浙江省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公布,紧紧围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浙江科技制定了向更高的山巅攀登的“两步走”战略。提出到2025年,3个科创高地加速推进,初步建成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到2035年,全面建成三大科创高地,建成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

  在新的赶考路上,浙江科技将以“破题攻坚”之力,加快战略布局,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在科技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科技赋能民生改善和科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下足功夫,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注入强劲动力。

  科创“火车头”

  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湖州德清的道路上,可能不经意间就会有一辆无人驾驶汽车与你擦身而过。不要惊讶,这是获得测试牌照的自动驾驶汽车正在测试中。2019年,德清建成全省首个全域城市级自动驾驶与智慧出行示范区,吸引了50余个智能驾驶项目正式落户。人工智能不仅带动了德清新兴产业的增长,也推动了湖州莫干山高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领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百亿项目中车启航汽车成功落户并建设。

  随着杭州、宁波温州两个国家自创区,杭州、德清两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获批建设,我省高能级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正不断加快。截至2020年底,全省累计建成省级以上高新区48家,其中国家高新区8家,成为浙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高速“火车头”。高新技术产业也随之快速发展,2020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的近6成(59.6%)、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的8成以上(81.1%),均来自高新技术产业。

  6月15日,2020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揭晓,阿里平头哥玄铁系列嵌入式CPU成果获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目前,该产品已经在国产芯片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实,在获得一等奖的44个项目中,有7家浙企以第一完成单位的身份登场,许多像“平头哥”这样的企业正在科创跑道上扩容增速。

  创新正加速从实验室向生产线集聚,浙江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强化,企业的科技投入、科技人员、研发机构,承担的科技项目、授权的专利均占全省的80%至90%。

  全域创新

  锻造共同富裕内生动力

  新昌,一个既没有区位优势、又缺乏资源禀赋的浙江山区小县,如何在短短十余年里飞跃成为全国百强县?这一切得益于新昌县近年来全面实施科技兴县战略,政企联动,上下同欲,开创了从科技强到产业优、生态好的“新昌模式”。2018年,新昌入选首批国家创新型县。

  新昌正是浙江近年来不断加强全域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的十联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样本。浙江现已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6个,国家创新型县(市)5个,分别居全国第2位和第1位,科技成为浙江各地加速度发展的独特“武器”。

  7月19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德清片区挂牌,大走廊再一次打破区域界线,将德清纳入北翼中心之一,进一步形成“一廊两翼多城”协调发展的格局。这条集万千高端要素为一体的大走廊,正成为浙江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高能级科创平台集群化: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西湖实验室、湖畔实验室4家浙江省实验室开展科研攻关;引进西湖大学、中法航空大学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打造梦想小镇、人工智能小镇、云谷小镇、微纳智造小镇等企业科创平台……原始创新成果在这里遍地开花:从之江天枢人工智能开源平台到多中心智能医学信息平台,从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基建项目研发到具备颠覆性的脑机融合、类脑计算等前瞻性技术研究……

  在浙江,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创新高地正在加速形成:杭州城西、甬江、环大罗山、浙中等科创走廊……这些遍布全省的创新中心,带来了大院名校在“浙”里落地:累计引进共建创新载体近1000家,包括中法航空大学、北航杭州研究院、中科院肿瘤所等高端科研机构;更带来了高端创新人才在“浙”里汇集,“两院”院士从2015年的46位增长到54位,浙江成了人才首选的创新创业之地。

  “钱支援,物支援,不如来个科技特派员。”这是一句流传在金华市武义县菇农口中的顺口溜。2008年,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所长蔡为明带领“食用菌团队科技特派员”入驻武义县,用“一技之力”助力乡村振兴,带领当地菇农走上了科技致富的道路。

  这是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带着浙江农民创新创业的无数故事之一。如今,之江大地遍布科技特派员的身影。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我省共派遣科技特派员1.85万人次,率先在全国实现“乡乡都有科技特派员”。

  以科技创新引领致富、激发活力,这是推动共同富裕不竭的动力源泉。

  11月2日,浙江省《科技赋能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正式印发,提出到2025年,26县R&D经费投入年均增速将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构建科技支撑共同富裕的良好格局。

  科技赋能

  支撑绿色高品质生活

  3月25日,以“碳达峰”和“碳中和”为目标,上海交通大学—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可持续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正式签约成立。近年来,浙能集团通过余热高效回收利用、汽轮机流通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率先在全国实施60万千瓦机组改造,目前已完成27台改造任务,每年减少CO2排放100万吨以上。这是我省以科技为支撑,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缩影。

  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到“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全面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迈向共同富裕的重要之路。日前,《浙江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正式发布,在全国率先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相关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初步构建我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到2030年,绿色低碳产业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抢占“碳中和”技术制高点。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率先发力。

  生命健康,科创高地打造也正快马加鞭。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周强团队在世界范围内率先解析了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与全长细胞受体ACE2的作用机制,“看清”了新冠肺炎病毒侵染人体的那一刻。浙江在全国率先启动疫情应急科研攻关,“全省首个”“全国首次”“全球首例”等硬核科技成果应运而生。目前,我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数从每年的50多项递增到近150项,实现了生命健康领域所有主攻方向的全覆盖,浙江已跻身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队”。2020年,浙江省的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9.2岁。

  创新引领共富浙江路线图

  围绕科技创新支撑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完善部省联动的工作机制,按照改革高地的要求,坚持可推广可示范、高质量走前列、有突破有创新的标准,谋划实施一批改革任务,推出一批浙江经验。

  实施重大科研平台设施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四大“千亿工程”,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夯实共同富裕的产业基础。

  实施科技支撑数字政府、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未来社区建设行动,打造重大场景应用示范工程,推进科技型智能化新生活普及普惠。加快完善生命健康科技支撑体系,实施浙江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开展科技支撑蓝天、碧水、净土、清废行动,助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发挥高新区引领带动作用,实现设区市国家高新区全覆盖、工业强县省级高新区全覆盖。加快创新型城市群建设,实现70%以上设区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探索欠发达地区创新引领发展的新模式,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改革,深入实施26县绿色发展专项,以科技创新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区域协同发展。(陈樱之 陈心意)

责任编辑:刘志媛

保障校园绿色阅读空间
保障校园绿色阅读空间
香传千年 榧富万家
香传千年 榧富万家
浙江余姚:古村迎金秋 又见柿子红
浙江余姚:古村迎金秋 又见柿子红
【组图】桂花晚来香 花满自然秋
【组图】桂花晚来香 花满自然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