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大数据、智慧教育……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这些词汇越来越多地映入我们眼帘。当人们的认知、思维和情感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如何理解和应对这种变化,德育工作又该如何按时代规则“出牌”,是新时代德育研究的紧迫课题。
日前,全国首届“智能时代的德育”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国内高校和相关科研机构的德育专家代表出席会议。活动当天共吸引了50多万人次在线上观看会议直播。
浙师大校长郑孟状教授说,智能时代加速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我们所熟知的教育形态、德育模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浙师大高度重视教育与智能技术的结合,努力成为教育模式深刻转型的创新者和引领者。探索智能时代德育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新模式、新方法,提高德育的有效性、亲和性和预见性,进而提高德育效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浙江大地到处充满着鲜活的思想教育资源,也是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的高地。”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陈峰表示,浙江有条件也有责任加快探索“智能时代的德育”这一重大迫切但又十分艰难的命题,同时也迫切需要汲取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的智慧。
聚焦“智能时代的德育”大背景,与会专家分别围绕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伦理道德的变迁,智能时代的交往方式、认知方式的变化与价值观形成,智能时代学校德育的新形势、新特点,智能化综合评价和具身德育研究等五个主题展开研讨。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冯建军教授指出网络公民依然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面对网络公民存在的“公民资格”缺失问题,需要开展数字公民教育、网络道德和科技伦理教育、公民理性教育、公民责任教育。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教授指出,价值观是“教育”和“教育改革”的起点,智能时代教育价值观之“不变”表现在教育的本质和教师的爱,教育价值观之“变”则表现在“好课堂”“好教师”等方面。
“主题重大、话题新颖、群贤毕至、观点纷呈、思想前瞻、对策可鉴。”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浙师大田家炳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袁振国在总结发言中用六个关键词概括本次研讨会,他表示,专家们基于不同学科视角对智能时代的德育进行了有益探讨,尽管还在探索期,但是形成的多样性观点将是推动我们认识不断深化的动力。抽象和空灵的思想为现实问题提供了理论框架,务实和具体的思考为理论落地提供了实践支撑,将推动智能时代的德育工作更加有效,更加亲和,更加人性化。
据了解,本次会议由浙师大田家炳德育研究中心联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国育未来教育科学(深圳)研究院、浙江省智能教育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共同举办。
责任编辑:马江
-
“智能时代的德育”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
2022-04-05 17:14:39
-
4月4日0-24时 浙江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7例
2022-04-05 10:22:02
-
杭州开展空间智治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大比武
2022-04-05 10:22:02
-
细化领导干部行为规范 浙江进一步厘清政商交往边界
2022-04-05 10:22:02
-
浙江金华打出“组合拳”构建整体智治格局
2022-04-05 1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