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土壤健康很关键。日前,省农业农村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等5部门联合印发《土壤健康行动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浙江也是全国首个从省级层面研究土壤健康并部署具体行动的省份。
在去年提出“科技强农”“机械强农”的发展思路后,浙江为什么将目光投向土壤健康?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关切哪些问题、如何展开行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
向耕地质量要生产力
关注粮食安全、农产品生态绿色,都绕不开耕地。以提升现有耕地质量为抓手,浙江提出到2025年要率先实施“土壤健康体检、障碍土壤治理、土壤生态修复、健康土壤培育”四大行动,创新健康土壤培育和保护利用新格局。
在全国范围内,浙江为何会走出这步先手棋?在浙江省耕地质量与肥料管理总站站长虞轶俊看来,整条农产品产业链条中,种子和土壤处于最前端,对照浙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耕地质量建设和保护,也是全省实施“双强”行动的共性问题,“换句话说,没有健康的耕地土壤,产业的高质量就无从谈起。”
对“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来说,抓耕地数量增加产能的空间十分有限,提升现有耕地质量和土壤健康水平,也是提升耕地综合产能的关键。近年来,浙江持续实施沃土工程、污染治理、化肥定额制改革等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工程,耕地质量稳中有升。到2020年底,全省耕地平均质量等级达到3.70等,高于全国1个等级。
此次《意见》提出新目标:到2025年,浙江省耕地质量等级平均达到3.6等以上,高等级耕地占比达到55%以上。
“目前全省高等级(1-3等)耕地占比为50.7%,我们将以四大行动为关键抓手,推动健康土壤提质扩面。”虞轶俊说,土壤健康是个“慢变量”。结合今年部署开展的第三次国家土壤普查,浙江将全面摸清全省土壤类型和分布规律,综合考量土壤的质量、性状、利用状况等因素,探索建立土壤健康分类管理制度,力争3年内对全省土壤质量状况进行全面体检。
内外兼修抓绿色发展
开展土壤健康行动,浙江有基础。早在2003年,浙江就提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围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浙江在2018年首创农药化肥实名制购买、定额制施用的“肥药两制”改革。
去年10月,省农业农村厅出台《关于试行农田投入有机肥最低用量指导制度的意见》,明确将根据作物类别、耕地地力状况、不同产量目标等,建立有机肥最低用量指导标准。
“这些举措,都是为了持续改善土壤生态。”省农业农村厅耕肥站肥水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浙江正全面推进“配方肥替代平衡肥”行动,推动优化供肥结构与科学用肥相结合。近两年,全省耕肥部门通过“浙样施”智慧施肥平台为农户提供精准化服务,希望为每一片土地、每一种作物开出专业化的施肥“营养套餐”。目前,该平台已在全省八成以上涉农县市区上线,今年有望实现全覆盖。
一手抓生态修复,另一手抓土壤内部结构,实施土壤酸化治理工程、让土壤“休养生息”也成为《意见》的重要关切点。
虞轶俊告诉记者,提升土壤抗酸化能力,不光有助于提升农作物产量、改善品质,也能对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起到关键辅助作用。
记者了解到,在先期部署杭州临安、温州乐清、湖州长兴、金华浦江等4个国家级土壤酸化治理试点(区)县的基础上,今年浙江将新增5个省级试点,针对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农业综合园区等不同类型集成探索酸化土壤治理技术。
点面结合推进用地养地
相较前期浙江已在部署推进的各项工作,点面结合是《意见》最大的亮点。比如,基于各地的先行探索,《意见》首次提出区域推进土壤生态修复,同时明确,将聚焦主导产业,率先在26个山区县及生态功能区域优势明显区域,开展健康土壤基地培育试点。
“四大行动,虽然从表述上来看是递进的关系,但很多工作都可以同步推进。”虞轶俊介绍,《意见》的最终目标是推动全省粮食生产高质量、特色农产品走上精品化高端化发展之路,其关键在于找到哪块地适合种什么、怎么种更科学。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省已确立一批健康土壤培育试点县。同时,相关厅局、部门以及行业领域专家积极协同,围绕健康土壤“指标、培育、评价和保障”新体系以及“诊断、治理、培育和评价”新机制的建立,展开实地调研和系统谋划。
“浙江将持续探索‘一地一策’健康土壤管理新模式,提高健康土壤供肥、固碳、减排能力,促进农作物质量品质提升,为探索农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夯实‘最初一公里’的生态基底。”虞轶俊说。(记者 祝梅 通讯员 唐豪)
责任编辑:张灵
-
守好“浙”方沃土 浙江在全国率先实施土壤健康行动
2022-04-29 07:46:22
-
浙江出台14条举措加大金融对市场主体纾困
2022-04-29 07:46:22
-
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发布 亮点抢先看
2022-04-28 10:16:03
-
宁波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方案拟定
2022-04-28 10:16:03
-
浙江省纪检监察机关做实做细政治监督护航亚运筹办
2022-04-28 1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