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全面振兴“划重点” 2022年浙江“三农”最重磅文件发布
2022-05-18 10:02:44 来源: 浙江日报
图集

  乡村振兴看浙江。日前,《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正式发布。

  以“三农”领域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主战场,《意见》明确了五大方面、共26条具体举措,为浙江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夯实基础。

  其中,“高质量”和“全面”是两个重要关键词。在迈向共同富裕的实践中,浙江如何赋予“全面”二字以新的内涵?如何确保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实现“高质量”?记者采访了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

  发力三条“主跑道”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于跑出“三农”加速度。在共同富裕大场景下,浙江早已锚定三条“主跑道”:农业“双强”、乡村建设、农民共富。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去年,浙江首次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召开大会,掀起农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篇章。不久前,浙江又发出行动攻坚令,通过“当地政府+科研单位+企业”的多跨协同模式,在全省10个县(市、区)实施10个重点突破试点项目。

  这正是《意见》中提及的“实施农业‘双强’行动‘一县一策’重大突破试点项目”。浙江省农业“双强”专班综合组相关负责人介绍,瞄准浙江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堵点、难点,这些项目旨在通过集智攻关、加速单点突破,进而实现“一地创新,全省共享”。

  今年3月,丽水松阳县的茶园里,一台智能采茶机器人首次“下地”,实现春茶的连续自动化采摘。这正是针对名优茶机械化采摘这一茶产业堵点集智攻关的最新成果。

  “茶叶芽叶细嫩,颜色与‘背景’高度相似,更具难度的是,芽叶一直处于生长状态下,风吹、雨落等环境因素的叠加,也对机器人的识别、定位能力提出了高要求。”浙江理工大学农业机械团队成员贾江鸣告诉记者,为此,团队攻克了一系列核心技术,首次“下地”实验,机器人单机械臂的试验采摘速度约为2.5秒/颗。接下去还将就提升机器人采摘速度、精度,让机器人能“爬坡”、适应地形等问题持续展开攻关,不断提升技术稳定性。

  产业“进化”之外,浙江的另一个关键发力点在于乡村建设。今年2月,浙江确定了全省首批共100个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村,4月,全省又有278个乡村加入第二批创建队伍。从2022年起,全省每年将建设200个以上未来乡村。

  未来乡村,重点在于为未来探路。“这是一次开放性的探索,我们给出建设导引、基础性指标,引导各地在乡村建设中更加关注和侧重社会民生领域。”省农业农村厅社会事业处副处长陈小平告诉记者,未来乡村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推倒重来的全新事物,而是要在城乡融合背景下,补足乡村建设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短板,为吸引更多要素资源向乡村流动提供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

  缩小城乡差距,同样是实现农民共富的重要途径。《意见》提出,今年浙江将实施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提升计划、新一轮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计划,推动公路、农村供水管网、冷链、教育、医疗等 “硬”“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向乡村流动。

  更关键的动力源自改革。以农村集体经济为核心,浙江通过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充盈村集体经济、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今年,全省还将深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强村公司、“飞地”抱团等创新机制促进集体资源变资产,实现更好经营增值。

  “解码”乡村全面振兴

  2022年是浙江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展开的关键之年。如何理解“全面”?第一层意思,在于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今年3月,浙江在全国率先出台《浙江省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清单(试行)》,其中明确,设区市市委书记,县(市、区)委书记,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都是各层级抓乡村振兴的第一责任人。

  这既是对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所提的“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的具体落实,也进一步强化了“三农”工作的统筹协调能力。在此之上,“全面”的第二层意思——乡村的全面发展,就具备了更强的发展支撑。

  全面发展,重在“全面”,核心在于全面激活要素资源。围绕深化以集体经济为核心的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浙江已经打出“市场化改革+集体经济”“标准地改革+农业‘双强’”“宅基地改革+乡村建设”“数字化改革+强村富民”四套组合拳。

  “要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做大‘蛋糕’的基础,来自于不断发展壮大的农村集体经济。”省农业农村厅规划处处长吴新民告诉记者,四套改革组合拳瞄准兴业富民、活权富民、强村富民三大重点,将以数字化赋能加速场景落地。

  改革之中,也贯穿了《意见》所提到的“大力推行乡村经营”理念。比如,“盘活”农村闲置的厂房、农房资源,浙江不少乡村正通过“打包”山水资源、集体资产等,为乡村发展开辟新产业。在宁波象山县,当地建立县镇村三级闲置农房流转经营服务体系,通过闲置农房“E盘活”平台,统计入库闲置宅基地960宗共10.1万平方米,养殖水面、林地等闲置资源1万亩。

  据了解,今年浙江将推进全省10万宗闲置农房激活行动,建立省级层面的“农房盘活”一件事应用。与此同时,浙江还将建立闲置农房盘活利用负面清单,完善农民获得收益的各项保障机制。

  以先富带后富,《意见》中还提到,要完善山区26县“一县一策”帮扶机制,让山区农民收入与全省农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27以内。

  “浙江将重点瞄准山区26县、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低收入农户,覆盖县村户三级,确保一个都不掉队。”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协调处副处长茅恩伟说,随着“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去年以来,浙江对多项政策的实施内容、范围以及帮扶方向进行调整。比如,4月起实施的《浙江省低收入农户小额信贷管理办法》,就针对增强低收入农户自我“造血”能力、提高金融机构放贷的积极性等导向进行了修订。

  加大要素保障力度、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等内容今年也首次被写入《意见》。比如,《意见》提出,要统筹县域村庄规划布局,排摸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建立规划留白机制,预留指标用于点状农业产业用地,这项保障意在为农业产业现代化探索预留空间,也与浙江正在探索的农业标准地改革密切关联。此外,《意见》还提到,要建立农业农村重大投资项目库,储备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增后劲的现代农业农村重大项目。

  清单式推进落地

  作为浙江省全年“三农”工作的施政大纲,每年发布的《意见》具备较强指导性。与往年不同的是,围绕三条“主跑道”,今年浙江首次梳理了14项年度“三农”重大突破性抓手,明确了相关内容和年度进度计划,以清单方式推动相关举措聚焦落地见实效。

  比如,面对当前经济社会面临的不稳定因素,《意见》以大篇幅将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等内容摆在首要位置,这既是我们要不折不扣完成的底线任务,同样也是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的根基所在。

  14项抓手清单中也有多条内容与之匹配。落实耕地保护“军令状”,浙江提出要全面推行田长制,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田长体系,实现耕地利用动态变化数字化监管,制定耕地恢复补充方案,实现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动态管控、进出平衡;围绕种粮效益问题,浙江提出要建立种粮补贴动态调整机制。

  聚焦各地迈向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建设新型帮扶共同体”也被列入清单之中。去年以来,浙江对山区26县实行组团式帮扶,团组单位由省级机关、国有企业、高等院校、经济强县、金融机构和民营企业共569家单位(企业)组成,聚焦高效生态农业、新兴产业、交通水利等13项重点帮扶任务。

  过去一年,全省共启动了254个帮扶项目,签订了27个山海协作飞地项目,金融机构累计为山区26县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贷款1.3万亿元。

  得益于“一县一团”“一村一组”“一户一策”帮扶机制,丽水缙云县海拔最高的乡镇、大洋镇在帮扶团组成员单位、宁波工程学院的指导下,探索高山茭白和食用菌的复合种植,如今,大洋镇的高山茭白已发展为种植面积超7000亩、年产值超亿元的生态产业,带动全镇800多户村民增收。

  记者了解到,为更好发挥团组单位的资源优势,今年,浙江将进一步创新机制,通过组建团组临时党支部等方式,搭建县域与帮扶团组沟通对话的平台。在增强“供给力”的同时,浙江也对承接发展红利的山区26县提出要求,全省将建立山区26县结对帮扶年度个性化需求清单,各团组可以结合自身优势、提供个性化的帮扶举措,山区26县也需自我“审视”,提交一张承接清单,明确区域内落实举措。

  清单中另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这也是农业“双强”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粮食安全,浙江正统筹推进优质稻、油菜、油茶等种业技术攻关,还将持续推进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和鉴定评价,提高良种推广与保障供应能力。

  藏粮于地更要藏粮于技。《意见》提到,今年浙江要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实施重大研发项目;布局建设农业领域浙江省实验室,打造农业科创高地。围绕水稻、旱粮战略产业和蔬菜、果品、茶树、畜禽、水产、林木、花卉、蚕桑、食用菌、中药材主导产业等12个领域,全省将组织实施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记者 祝梅 通讯员 董云海 唐豪)

责任编辑:张灵

组图丨浙江龙湾:“萌娃”迎亚运
组图丨浙江龙湾:“萌娃”迎亚运
亚运人物志丨爱亚运 爱集邮
亚运人物志丨爱亚运 爱集邮
亚运人物志丨杭州大伯集报献礼亚运
亚运人物志丨杭州大伯集报献礼亚运
【显影中国】百年理发店传承人:我用手艺守护记忆
【显影中国】百年理发店传承人:我用手艺守护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