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海曙:筑牢防灾减灾救灾“安全坝”,全面防范“主汛期”可能灾害
2022-08-10 15:20:52 来源: 新华网
图集

  作为沿海城市,宁波市是易“遭遇”台风的城市之一。眼下,已进入主汛期,为提高应对能力,减少事故灾害造成的影响,宁波市海曙区应急管理局在物资储备、避灾安置场所建设、应急预案演练、推进巨灾保险远程水位桩提升改造等方面提前行动起来,做好防御部署,应对台风季、主汛期的挑战。

  源头上防风险,联合多部门启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台风带来的不仅有风雨,更可能引发内涝、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哪些重点区域需要加强防范,哪些地方存在重大灾害事故隐患,应急管理工作人员们心中需要有“一本账”。为了让“这本账”更精准,今年,海曙区早早启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

  印发《海曙区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2022年工作及任务清单》,协调区住建局、区交通局、区水利局、区综合执法局、海曙自然资源规划分局、海曙气象局等单位,推进全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全面的外业调查,有序推进的评估与区划,形成了比较详尽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和风险评估报告,这些信息将为相关部门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安全风险提供帮助,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基层信息员应急能力

  在海曙区的乡镇、社区,都配备有灾害信息员,他们承担着灾情核查、统计、报送灾害隐患排查、灾害监测预警和险情信息报送、协助巨灾保险查勘和理赔服务等任务,一旦发生台风等灾害天气,他们也将承担起危险区域人员紧急转移和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工作。

  今年6月,海曙区完成2022年全区灾害信息员数据库更新工作,并联合区气象局、相关险企举办全区灾害信息员视频培训班,分别就气象防灾减灾、巨灾保险相关内容、灾情统计管理、灾害救助等项政策和业务进行专项培训。为提升应急能力,提升防灾减灾意识,今年,海曙区应急管理局围绕2022年“减轻灾害风险 守护美好家园”主题,推进防灾减灾应急科普知识“五进”活动,多个镇(乡)街道以防灾险避为重点加强日常演练和转移管理,实施社区应急服务行动计划,全面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

  同时,也引导社会力量充实到应急救援准备工作中,这些民间救援力量,可参与到山地环境人员搜救、抗台防汛任务中急流复杂环境下救援、小流域山洪和泥石流塌方环境下的人员救援,城市环境搜救等行动中,将成为汛期人员转移安置和突发情况下搜救的重要辅助力量。

  能避风更有温情,今年再添20个规范化安置点建设

  当台风来临,一个个建设在文体中心、学校、文化礼堂、党群服务中心的避灾安置点就化身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的“避风港”。“避风港”不仅要能遮风挡雨,解决温饱,而且要有家的温情:不仅是有充足的食物准备,可以住宿,还是饭点能有新鲜的热餐饮,夏天可以有简单的淋浴,闲时可以参加娱乐活动,还有各种的功能分区……如今,在相关政策指导下,按照规范化标准建设的避灾安置点越来越多地“走”近大众生活。

  在规范化避灾安置点建设方面,海曙区始终走在宁波市前列。今年4月中旬,海曙区就已结合各镇(乡)街道实际,启动2022年覆盖10个镇(乡)街道20个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工作,协调各镇(乡)街道分步推进建设,其中包含新增洞桥镇1个镇级避灾安置中心和19个村、社区级安置点。截7月底,已完成7个村级避灾点规范化建设,5个村级避灾安置场所接近完成,20个避灾安置场所完成可视化设备安装,进入调试阶段。据统计,目前海曙区规范化标准建设的避灾安置点比率已超75%。

  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加速推进救灾物资储备进度

  为应对汛期台风袭扰、突发极端天气等灾害性天气变化应对预案以及各项防灾减灾救灾准备,海曙区在防范应对各类汛期可能发生灾害的同时,也协同启动2022年200万元救灾储备物资采购,健全区域救灾物资保障体系,有效做好防灾备灾工作。7月底前,这些物资已陆续分批送达区级救灾物资储备库,点验入库。

  海曙区应急管理局会同区发改局、区粮储公司等单位,重点围绕应急救灾物资储备是否充足,物资仓库防火、防潮、通风等设施是否完善,救灾物资是否有效,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账目是否准确等重点,共同对区救灾物资储备库开展检查,确保这些应急物资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同时联系就近的物资类生产企业、商超等,协议储备供水、照明等保障类物资,确保突发灾害时的物资保障。

  为加大“排涝”能力,今年海曙区还特别招采了一辆3000方大排量强排车,加强城市内涝抽水强排、内涝排水救援能力,同时补充了5台800方的移动泵车,拟部署在重点乡镇,充实救灾抢险力量。

  推进“千里眼”改造,让巨灾保险理赔更快捷

  自2014年起,宁波市开始实施巨灾保险,向巨灾中遭受财产损失的居民家庭进行救助赔款,为宁波市民撑起一把“安全伞”。近年来,为提高大面积理赔的定损效率,提升定损精度,宁波市又着手打造巨灾险“千里眼”。

  自2016年起,宁波市政府支持保险机构引入现代测绘技术,每年逐步建立健全公共巨灾保险水灾远程核灾定损理赔管理系统:即事先在各村(社区)合适位置埋设水位桩,测量水位桩附近居民室内海拔高度,一旦发生大面积进水,查勘理赔人员不用挨家挨户上门测量,只需测量记录水位桩的水淹高度,并入户做抽样检查,系统会算出水位桩附近居民的室内进水高度。这一“系统升级”令查勘效率更高,受灾市民拿到理赔款的速度也更快。

  经历了去年的“烟花”台风,海曙区推进这项升级改造的速度更快了,今年以来,已布置7个镇(乡)街道78个村、社“定损系统”升级改造和6个镇(乡)街道45个村、社居民基础信息采集工作,为今后第一时间掌握灾情,加强和规范自然灾害灾情报送,提升灾后勘查理赔效率奠定了基础保障,确保发挥巨灾保险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辅助作用。

  据悉,截7月22日,海曙区7个相关镇、街道已完成17924户居民信息采集和测绘工作,完成192个水位桩测绘工作。2021年“烟花”台风中受灾严重的洞桥、古林、集士港等镇和石碶街道辖区内的测绘基本完成和远程水位桩正陆续安装到位。系好系牢巨灾保险的保险绳,将为今后精准勘查、高效理赔奠定坚实基础。(王薇)

责任编辑:张灵

浙江安吉:四大“玩水产品”获游客青睐
浙江安吉:四大“玩水产品”获游客青睐
毕业季 收获时:2022录取通知书“开箱”时刻
毕业季 收获时:2022录取通知书“开箱”时刻
组图|笑脸盈盈迎夏收
组图|笑脸盈盈迎夏收
“洗街”“喜街”“嬉街”,桐庐这个300多年历史的夏日民俗你知道吗?
“洗街”“喜街”“嬉街”,桐庐这个300多年历史的夏日民俗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