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杭州武林广场到城西未来科技城,需要多长时间?2012年,1小时20分钟的超长耗时,曾让杭州“堵城”全国闻名,而如今,却只需20余分钟。
2012年11月,伴随着地铁1号线开通试运营,杭州市正式开启了城市治堵工作。杭州市治堵办牵头,市直部门协同、区县政府联动,在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数字赋能智慧治理、文明交通提升等方面综合施策。
治堵十年,杭州成绩有目共睹。高德交通每年发布的中国主要城市拥堵排名榜上,杭州已很久不见踪影;马路上的可变车道变多了,红绿灯更智能了,“绿波带”等新名词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杭州市治堵办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力争推出的每一项举措,都是对民意的倾听与回应;制定的每一个方案,都以人民福祉为导向,把治堵效果拉满。”
两线成网 构建城市综合立体交通
城市治堵十年之变,对杭城市民来说,最直观的感受,是身边的快速路日益增多、地铁四通八达。杭州已构建起一张庞大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回望来路,如果说2012年是起步之年,2018年则是建设速度不断刷新、交通基础设施加密腾飞之年。
2018年至今,杭州建成地铁线网412公里,从2018年初仅有的3条线路104公里,发展成如今的12条线路、516公里,“十城区”轨道交通全覆盖,公里数位居全国第五,成功晋升“500公里俱乐部”。
同样在2018年起步的,还有快速路网。2017年底,杭州快速路总里程仅为182公里,如今杭州快速路总里程达480公里,绕城高速内“四纵五横”快速路网全面成型,“十城区”快速路全覆盖,主副城连通更紧密,实现45分钟“交通时空圈”。
快,是肯定的。“和十年前比,上下班省了不少时间。”在海创园上班、家住城中朝晖小区的王晓,幸福感与日俱增,“地铁19号快线开通后,我开车都少了,直接坐地铁,20分钟搞定。”
杭州不仅仅打通了城市交通主动脉,重大交通枢纽、层级道路体系、相关配套同样日益丰满。
十年间,杭州东站、西站、南站、机场四大枢纽得到了建设或提升。地铁19号快线串联三大枢纽,城市对外交通更加便捷顺畅。各大枢纽均配有公共交通接驳体系,无缝连接、安检互认,并在运营时间、换乘引导、信息服务等方面对接协同,实现深度一体化出行。
十年间,杭州建成主次干路约387公里、支小路180公里,与城市快速路网高效衔接,提升杭城道路通行能力,支撑区域地块发展。
十年间,杭州围绕中心城区、大型公建设施、公交换乘等地,建成公共停车场库374个、公共停车泊位8万个,其中学校周边新增停车泊位1.7万个、医院周边新增4395个。
“可以说,这十年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大提升,让杭城‘血脉齐通’,也让杭城治堵工作的‘内功修为’大幅增进。”杭州市治堵办相关负责人说。
公交优先 解决城市拥堵根本之策
何为治堵根本?公交优先是必然选择。2020年,杭州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作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根本之策。目前,已逐步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公共汽(电)车为基础、水上巴士和公共自行车为补充的“四位一体”公共交通体系。
公交、地铁、慢行“三网融合”发展,建立高品质公共交通一体化出行体系。2015年,杭州出台了公共交通换乘优惠政策,提供公交、地铁换乘减免;“地铁一到,公交即发”,成为杭州公交接驳“最后一公里”一块响当当的牌子。
打造“普线+专线”两型公交线网,实现转型发展。近年来,杭州的公交线路越来越灵活,这得益于两型线网的打造。
公交普线网提供基础性、公益性、普惠性服务,“准时公交”“响应停靠”“同步接驳”等系列公交服务产品,获得市民高度认可。就拿丁桥区域的小蓝巴为例,按需停靠以及实惠票价,赢得了不少点赞。
而专线网则提供个性化服务,如通勤、通学、就医、旅游、接驳等,满足不同群众需求。
与此同时,杭州还着力城乡一体建设,推进服务均衡发展。目前,杭州已实现萧山、余杭、临平、富阳、临安、钱塘区与主城区公交全面一体化。先后开通运营杭海城际、杭绍城际,更是推动了轨道上的杭州都市圈建设,打造1小时通勤圈。
据了解,杭州城市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已达511万人次,位居全国36个中心城市第9位,其中轨道交通客运量位居全国第6位,出行结构不断优化。
综合施策
多部门协同联动破题
杭州能逐步摘掉“堵城”帽子,凭借的还有综合施策。
由杭州市治堵办牵头,重塑治理体制机制,联动市区两级、协同多个部门,定期召开例会,整体推进。建立“赛马”机制,各项任务线上管理,形成比学赶超氛围;开放治堵,首创市交通治堵工作咨询委员会,并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让专家、群众参与到治堵工作中来。
规划、方案引领在前。十年间,杭州颁布了一系列交通发展治理政策,编制了多项交通综合及专项规划。《杭州市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工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杭州市“十四五”治理交通拥堵规划》《杭州市机动车停车场(库)建设和管理办法》等的出台,让治堵工作的每一步都有配套的规则、步骤和目标,也让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除了规划政策引领、公交优先的推进,杭州还紧盯堵点,形成重大堵点综合治、常发堵点滚动治、施工堵点动态治、景区堵点专项治、预判堵点提前治“五治方针”,有效破解了堵点乱点治理难题。2018年以来,每年开展不少于50个堵点治理。
学校治堵形成“多点错时放学、地下接送系统、周边序化管理、开通公交专线”等治理模式。2018年9月以来,结合需求开通636条求知专线,每天为296所学校的2.92万名学生提供“从住到学”的定制公交服务。
医院治堵则形成“区域停车泊位共享、优化临停车位布局、提升公共交通服务”的治理模式。因公共停车库建设,家住杭州湖滨街道岳王新村的李女士感受颇深:“每到早晚高峰,医院旁边不再堵得水泄不通、大排长队了。”
不只治堵
城市能级借力跃迁
十年治堵,根据高德交通发布的拥堵延时指数城市排名,杭州市已从2014年一季度全国城市排名第一位,下降至2022年第三季度的第38位。
“这十年,也是杭州从一个旅游城市向功能综合型城市蜕变的十年,人、车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杭州治堵能有这样的成效,很不容易。”在浙江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白鸿宇看来,如果杭州不开展治堵工作,杭州交通情况必然更加恶化。
白鸿宇认为,治堵工作,杭州打出了一套“规建管用运”的组合拳,“规划政策引领在前,建设补短板,不仅缓解拥堵,还把整个杭州的空间格局给拉开了。”
杭州城东、城西一线牵,重量级的产学研高地与智能制造集中地连接在一起,助力科技加速转换落地;西湖、西溪湿地“双西”景区联动,多个交通枢纽集结,为往来杭州的外地游客提供便利,同时也吸引更多人才、资金等流入。
无独有偶,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建规划设计分院副院长高昂也认为,治堵并非只是路面工程,而是社会管理的一部分,通过交通治理引领社会管理转型升级,“杭州的交通治理体现了高效的社会治理水平。”
正因如此,伴随着杭城治堵而来的,是整个城市能级多维度的跃迁。
智慧之城,再次提升。位于云栖小镇的杭州市交通指挥大厅,大屏上滚动着这座城市的实时交通情况。
文明之城,再度彰显。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已经成为杭州的一张金名片;“无车日”等活动的开展,绿色出行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习惯。
“城市的交通环境就好比城市的名片。”杭州市治堵办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杭州治堵要向城市交通系统化综合治理转变,从治‘机动车堵’到全面提升市民出行效率、出行品质、出行文明转变,以此助力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吴佳妮 范杨 聂李黛芳)
责任编辑:韩冰玉
-
杭州交出十年治堵成绩单 畅达之城蝶变归来
2022-11-21 09:58:04
-
为“银发族”破解“数字困境”
2022-11-21 09:58:04
-
全球最早的造纸作坊如何重生
2022-11-21 09:58:04
-
聆听乡村发展新思路—— 余村要来个“二次创业”
2022-11-21 09:58:04
-
浙江省政府与吉利集团签署战略框架协议
2022-11-19 11:1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