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老物新生”促共富
2022-12-05 15:27:11 来源: 高管信息·浙江
图集

  百年老屋,焕发生机,成为村集体收入的重要来源;千年莲子,一朝复苏,带来了造富一方的“荷花经济”;“非遗”技艺,传承创新,为共同富裕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

  在“八山半水分半田”的武义,“强村十法”“富民增收二十招”等举措,正在“导演”着一个又一个乡村振兴故事。

  百年老屋有了新生命

  老屋是岁月的记录者,也是发展的见证者。

  走进浙江省武义县坛头村,一栋栋老屋白墙灰瓦、错落有致,经历了岁月的雕琢别具历史韵味,像一位老者娓娓讲述这座村子的故事。

  曾经的坛头村村民为了生计,有些外出经商,有些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孩子生活在村里。有些人家在村里其他地方建了新房子,有些举家搬到了城里,只留下这些老屋静静地立在“坛头”。

  人少了,老屋更显孤独了。这里的老屋,有些曾是村里的祠堂,大都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很多都有上百年历史。但这些老屋由于得不到保护,大多已经破败、濒临倒塌。

  “但这几年不一样了,可以说我们现在是网红村。”坛头村村主任朱鸿十分感慨,修缮后的老屋,有的改成了会客厅、有的作为展览馆,再次焕发生机。

  如今,十几家从事民宿、文创的企业陆陆续续来到村里落脚,成为这些老屋的“新主人”。越来越多的人慕名来到坛头村,住民宿、做陶瓷、拍婚纱照、露营。

  陈金生是金华市级婺州窑非遗传承人、首届婺州窑十大技师。经过考察,他把婺州窑烧制的地点选定在了坛头村,租了几栋老屋创办婺瓷展示馆,搞研学培训,“选择坛头村是因为这里有窑文化的底蕴,而且房租也比较低。”

  武义曾经是婺州窑主产地,而坛头村是“古婺窑”遗迹所在地之一。据史料记载,婺州窑的创烧时间可追溯到东汉中晚期,成熟发展于六朝,鼎盛于唐宋,是古代六大著名的青瓷窑场之一,是中国历史文化名窑。陈金生说,他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婺州窑文化。

  朱鸿介绍,2014年坛头村入选武义县“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名单,落实了资金来源,老屋修缮工作得以启动。

  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坛头村集体从103户村民手中流转濒临倒塌的古建筑6000余平方米,统一修缮保护。昔日破败的老屋,正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大众面前,用全新的方式焕发生机。

  老屋有了新生命,村民有了新收入。过去五年,坛头村集体经济收入从50.5万元增加到了2021年的157.57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从5.2万元增加到了96.33万元。

  千年莲子开出“致富花”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在武义县柳城畲族镇祝村的十里荷花景区,连绵的荷塘与远处的山脉浑然一体,形成了一幅天然“水墨画”。

  “我们这里目前种了600多亩荷花,1000多个品种,花期能从5月持续到11月。”浙江十里荷花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核说。王核从2013年开始从事荷花培育,靠种荷花出了名。“最值得骄傲的是我们这里开出了三株三蒂莲,这是非常稀有的。”

  武义盛产宣莲,“天赐宣平黄金土,地育宫廷白玉莲”表达的正是对武义宣莲的赞美。据记载,武义宣莲始种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与福建建宁的建莲、湖南湘潭的湘莲并称中国三大名莲。2018年,“武义宣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十里荷花景区是武义宣莲的核心种植区。受疫情影响,近两年来十里荷花景区旅游的人数较往年有所减少,“赏花经济”受到明显冲击。

  既然游客进不来,那就让花“走出去”!

  王核的儿子王胡傲把“赏花经济”变成了“卖花经济”。开设的两家网店,不仅销售莲子,还试水销售鲜切花、莲蓬。开店第一个月,仅鲜切花销售额就达到了10万元。

  “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荷花的全产业链,从销售荷花品种、鲜切花、水果莲蓬,再到空心白莲,效益提高不少。”王核介绍,宣莲亩产150斤左右,每斤可以卖到六、七十元,远远高于其他品种。

  在王核的“十里荷花”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荷花种植行列,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荷花经济”不断壮大。

  从“一亩方塘”到“十里荷花长廊”,一朵朵荷花变成了莲农的“致富花”。如今,武义全县荷花种植面积达到了8500多亩,年产值6000余万元。

  “非遗”技艺解锁新经济

  在武义县大田乡宏阁村的漆香草堂,盖碗、红妆、漆画、古琴、饰物、挂件……琳琅满目的艺术作品令人目不暇接。“这里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经几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制作而成的”漆香草堂创办人钟宏云说。

  钟宏云是武义大漆髹饰技艺的传承人,16岁拜师学艺,1994年创办了漆香草堂,专门从事大漆髹饰技艺研究。在他的影响下,妻子徐德兰、儿子钟奇君,都投身于漆艺事业中。

  武义大漆髹饰技艺历史悠久,工艺水平高,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是一个大漆瓷器,它的难度在于瓷胎上漆后见水易脱落,工艺等级难度比较高,目前我们已经摸索恢复了这项工艺。”钟奇君拿起一件瓷胎漆器详细地介绍说,我们现在也正在努力,让以前高高在上的漆器走入百姓生活中。

  漆香草堂每年都开设培训班,为200余人提供大漆髹饰技艺培训。漆器工艺复杂,制作周期长,主要是靠专业圈子的口碑宣传。“因为作品单价较高,每年销售金额不太固定,平均下来年收入能有五六十万元。”钟奇君说。

  蜜梨十多道工序,两天一夜,九滤九炼,终成梨膏。

  “至少要20斤梨才能做出1斤梨膏。”武义随喜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徐丽琴介绍说,熬梨膏要用品质好的蜜梨。

  武义县桐琴镇盛产蜜梨,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梨膏。2016年,作为桐琴人的徐丽琴和丈夫创办了武义首家专业生产梨膏的公司,他们要把将家乡这项传统技艺传承下来。

  徐丽琴夫妇在查阅中医药典籍、传承古法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自己的梨膏配方和熬膏技艺。目前,桐琴梨膏已经成为金华市级非遗项目。

  传承传统技艺制作梨膏,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拆卸蜜梨、清洗机器需要不少人工,都是从本村或附近村里请人。”徐丽琴说,工人每个月工资大概在六、七千元。

  随着“非遗”保护、传承、利用不断推进,武义县一个个“非遗”正不断被激活,绽放出蓬勃生命力,唤醒人们根植于心的文化记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非遗”文化与经济发展正双向奔赴。(于春春)

责任编辑:张灵

组图|浙江宁波迎来今冬首场雾凇
组图|浙江宁波迎来今冬首场雾凇
组图|浙江余姚:池杉渐红,湖景如画
组图|浙江余姚:池杉渐红,湖景如画
佛手果铺就乡村振兴之路
佛手果铺就乡村振兴之路
长兴紫笋茶:幽香越千年
长兴紫笋茶:幽香越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