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耳标、大应用、三色码,数据采集分析应用全套贯通——浙江:动物防疫数字化更精准高效
以前,买猪卖猪要看一大沓各种各样的证明材料;现在,买猪卖猪一码知健康,一部手机验证明。
随着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不仅我们的生活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养殖业也快速地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在浙江采访的几天行程中,记者真实地感受到信息化、数字化给养殖业特别是动物防疫工作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
一个耳标提效率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傅村镇村民金新振有着瘦高的身材和黝黑的皮肤,跟记者印象中的养猪大户形象完全不同。但他不仅是个养猪大户,还是个养了20多年猪的老手了。从18岁以两头“两头乌”开始养猪到现在,金新振的大堰河农牧场已经是年出栏猪1万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了,还建设了自己的猪肉品牌“金猪府”并开始销售。谈到20多年养猪过程中经历的困难,金新振不由地提到了2018年暴发的非洲猪瘟。他提到这件事并不让人意外,让人意外的是非洲猪瘟疫情暴发以来,他的养殖场至今未出现一例病例。
金新振笑着告诉记者:“这还多亏了我以前干的那些‘不务正业’的事。”原来,为了养好“两头乌”,打通金华“两头乌”品种猪养殖到消费全流程溯源,2012年金新振就开始进行数字化尝试,但由于当时市场上缺乏理想的智能化产品,金新振便与杭州慧牧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秦兴博士合作研发智能耳标和育肥猪智能分栏系统。第一期便投入300多万元进行研发,金新振说:“当时很少有人支持我,都说我这是‘不务正业’。还好,现在经过实际检验,我做的工作都是有效的。”2014年,金新振投资研发的育肥猪智能分栏系统正式投入使用,通过和智能耳标配合使用,能准确地检测并记录每只猪的身份、体重、体温、以及猪只的饲喂情况,如此,养殖人员便能时刻监测猪只的健康状况以及环境的监测情况,对于疫情的反应速度也比普通猪场更加快速,从而将疫病扼杀在萌芽期。
随着研发的深入,市面上智能耳标的技术也越来越成熟。最开始的二维码耳标只能标记身份,现在的智能耳标既可以让养殖人员通过手持识读器识别猪只,也可以自动收集猪只的体温和运动频次并传输至信息处理系统,系统在进行群体分析后,作为“哨兵”对一个群体猪只的健康程度进行评估,对异常的猪只及时进行预警,从而既具备传统耳标溯源的能力,也具备疫病预警的能力。
在浙江省桐乡市华腾石湾未来猪场采访时,记者看到该养殖场也给猪用上了智能耳标,研发该智能耳标的浙江华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姚雪飞向记者介绍时,只见他在手机上操作了一下,记者便看到玻璃房里小猪耳朵上的智能耳标开始闪烁。姚雪飞告诉记者,为了方便养殖人员工作,他们在智能耳标上增加了寻猪功能,通过手机微信、专门应用程序软件或专用手持设备都能自由操控智能耳标亮灯,可以精准查找猪只,为养殖人员和兽医工作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浙江省桐乡市畜牧技术推广站站长董金格也说:“有了智能耳标的应用,猪只发烧生病时兽医通过智能耳标就能准确地找到病猪并进行相应治疗,大大提高了防疫工作的效率。”
记者了解到,目前桐乡市已有3家生猪养殖场的1.8万头猪只全面佩戴智能耳标。下一步,桐乡市将计划让全市所有母猪都戴上智能耳标,为稳产保供做好基础保障。同时,浙江省在全省新建的152个万头以上规模猪场中加快红外探测、智能耳标、环境控制等数字化设施设备在动物防疫上的应用,用数字化设施设备全面提升养殖场防疫水平。
一个应用解千愁
近年来,浙江省坚持“六化”引领,以数字化为主攻方向,以加快推动动物防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依靠数字化设施设备建设,迭代升级了数据实时采集、自动分析的智能大脑——“浙农牧”数字畜牧应用系统。该系统设置养殖管理、动物防疫、动物检疫、调运监督、屠宰管理、无害化处理、饲料兽药、风险管理“7+1”场景,排查16个风险点,构建风险预警闭环管理。
何为自动采集、自动分析?以动物防疫举例,驻场兽医给动物注射疫苗时,通过扫描疫苗包装二维码系统会自动生成养殖场采购的疫苗信息,并按照每只动物应注射剂量和应免疫动物数量计算得出疫苗使用数量。若养殖场管理人员填报的实际疫苗使用数量与计算结果不一致,系统会自动进行风险预警提示,监管人员手机上的应用程序收到提示后便可进行实际确认。一个小小的风险预警功能,不仅能规范养殖生产过程,还能将可能发生的疫病提早扼杀在摇篮中,减少疫病发生风险。
“浙农牧”注重数据的采集分析,也注重链接共享。着眼数据互动,推进与国家平台、省政务服务网、省市场监管等系统对接共享;在数据集成上,全力推进与动物产地检疫出证及养殖、免疫、检测等信息全关联,与屠宰检疫出证和屠宰企业非洲猪瘟自检、“瘦肉精”检测等信息全关联,与无害化处理厂病死猪收集和养殖、屠宰企业病死猪送交信息全关联;在监管协同上,力争做到省内外调运屠宰用畜禽产地检疫信息向屠宰环节全推送,检疫检验信息向市场监管部门全推送。通过信息互通共享,提升工作效率。
目前,浙江省13个省际公路检查站、40家无害化处理企业及其转运车辆、大型养殖企业和屠宰企业全部接入监控视频,动物检疫网上申报率和电子出证率达到100%,省外调入动物和动物产品指定通道进入和数字化监管率97%以上,集中无害化处理数字化监管率达到100%。基本实现一个应用知畜牧,一部手机能办事。
一个绿码行天下
绿码“行”,黄码“等”,红码“停”,这不仅适用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还用在了浙江规模养殖场里的猪、禽、牛、羊等疫病防控上。像每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健康码一样,浙江省的规模养殖场也有自家专属的“浙农码”。
“浙农码”是浙江省借鉴新冠肺炎疫情健康码的做法,按照数字赋能、精密智控的理念,以生物安全、生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质量安全为目标,基于“浙农牧”数字畜牧应用系统平台,研发创新使用的养殖场畜牧码。
据介绍,“浙农码”由系统自动抓取和管理员录入两种方式结合进行数据录入,形成“一场一专码”,码汇大数据。纳入赋码管理的养殖场可以通过手机端APP或电脑端在线了解养殖场基本情况,填报更新生产、防疫等数据;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管理端及时掌握全省养殖场生产底数和风险情况。
同时,“浙农码”涵盖养殖场生物安全合格率、死亡率、抽检合格率、免疫合格率等核心指标,根据指标变化动态赋以绿码、黄码和红码,对应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对养殖场的生物、生态、质量“一码知安全”。主管部门可以通过畜牧码全面掌握养殖场安全状况,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并进行预警,强化终端管理和双向监督。
在生产应用中,建立绿码“行”、黄码“等”、红码“停”关联机制,绿码成为养殖场在饲料购买、市场交易、屠宰等环节的重要诚信载体,形成了企业主体“想用”的良好氛围。据悉,目前浙江全省3846个规模猪场已全部赋码管理,极大地推动了企业主体意识深化,提升行业主体公信力。
浙江省永康市康宁藏香猪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曦华就热情地向记者展示他们养殖场的绿码,他说:“这个码真是太方便了,不仅能直观地对大家展示我们养殖场的安全状况,在买卖猪只过程中通过‘亮码’交易,还能让买卖双方放心。另外,还能提升我们养殖场的自身管理水平,如果有地方没做好,数据自动就传到系统里去了,绿码转成了黄码、红码,系统会自动预警,我们也能及时知道并进行整改。”(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惠)
责任编辑:张灵
-
浙江:动物防疫数字化更精准高效
2021-11-07 10:50:02
-
浙江:幸福图景“抱团”来
2021-11-07 10:50:02
-
8.11亿美元!宁波与“一带一路”国家签下采购大单
2021-11-07 10:50:02
-
100.6万标准箱!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
2021-11-07 10:50:02
-
杭州地铁6号线二期正式开通
2021-11-07 10: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