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企助企,让市场主体迸发活力——代表委员热议企业获得感
2022-01-18 09:22:22 来源: 浙江日报
图集

  访谈嘉宾:

  周志江 省人大代表、久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吴长鸿 省人大代表、浙江双环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姚力军 省政协委员、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

  郭心刚 省政协委员、省金融业发展促进会会长

  超过2500亿元!3000亿元!

  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两个重要数字,一个是2021年为企业减负的数额,一个是2022年力争为市场主体减负的数额。

  两个数字的背后,正是浙江惠企助企、稳企暖企的决心。

  量大面广的企业是浙江经济韧性的重要支撑,千方百计帮助它们排忧解难,推动市场主体持续活跃、生机盎然,对浙江经济经受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考验至关重要。

  近年来,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浙江持续推动企业减负降本,以期帮助企业顺利渡过难关。惠企政策如甘霖,给企业带来哪些利好?企业又有哪些新期盼?代表委员们热议如何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惠企,善!

  记者:过去一年,从国家到省市纷纷出台一系列惠企助企稳企政策,企业的获得感强不强?

  周志江:强!像省里的“鲲鹏行动”,对我们引进人才就有很大帮助。2021年久立通过“鲲鹏行动”,从北京引进一位院士,在未来5年全职供职于久立。同时,由院士领衔,成立了一个研发团队。这对久立研发实力的提升,对公司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浙江还在引进各类人才方面,给予企业大力支持。比如在湖州,引进一名博士给予购房补贴30万元,本科生也有15万元。久立在政府补贴之外,还会按照博士25万元、硕士20万元、本科生15万元的标准进行补贴。仅去年,久立就引进本科及以上人才85人,其中博士2名。

  姚力军:作为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常务副会长,我亲身感受到人才政策给浙江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助力。浙江已形成人才聚集高地、创新创业高地,人才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还有一个明显感受是,浙江在鼓励制造业发展,特别是对高端制造业支持力度很大。从鼓励企业成长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小巨人企业,到省里的首台套政策等,政策在向制造业倾斜、向实体经济倾斜。

  当人才政策与浙江制造业升级结合起来,一定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浙江制造未来可期。

  吴长鸿:真心坚守制造、做实业的企业,明显感到这几年的政策环境越来越好了。仅去年,各种惠企政策利好下,预计双环一年可省下三五千万元。就像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的,“以‘真金白银’换市场主体轻装上阵、专注前行。”

  比如说,增值税率的调整,从17%下调到13%,企业的获得感是很直观的;还有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这对坚持创新的企业激励作用很明显。在玉环,吸纳困难大学生就业,政府也给予奖励。像双环每年吸引大量困难大学生就业,政府一年的奖励就有两三百万元。当然,比奖励更有意义的是,一个困难大学生就业了,能够极大地改善他的家庭状况,同时企业也能获得稳定的人才供给,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这样切口小的政策,企业有获得感,对社会也有贡献,很受企业欢迎。

  强企,赞!

  记者:惠企助企,归根结底是为了稳企强企。那么,如何让惠企政策强企呢?

  郭心刚:金融是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活水,金融惠企政策牵一发动全身,为广大企业所热盼。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深入推进小微企业信贷“增氧计划”和金融服务“滴灌工程”,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扩大首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中长期贷款规模,提升企业融资可获得性和便利度。这些,都有利于惠企强企。

  去年浙江贷款余额增长幅度挺大,说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比较大。特别是银行加大对企业出口的支持力度,为去年浙江出口创新纪录作出了很大贡献。

  周志江:政策切中企业发展所需,就一定会帮助企业破解难题。有了院士的助力,我们有更多底气去自主创新,立志研制出中国自己的不锈钢材料牌号。

  吴长鸿:政府惠企政策为我们减负,企业就更有信心、用更多资金去投入研发,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过去几年,我们每年都有大过减负额度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中,带动新产品快速“出圈”,成功占据市场先机。像去年,仅法国雪铁龙就给我们下了一笔35.54亿元的订单,用于购买我们的新能源汽车用齿轮等产品,同时我们的AV机器人关节产品也成功为主流国产机器人配套。

  稳企,盼!

  记者: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三重压力”,浙江亦无法独善其身。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大家对惠企政策有怎样的新期盼?

  周志江:惠企政策能够稳定、有连续性,就是对企业最大的支持,我相信,这也是广大企业所期盼的。

  “双碳”背景下,现在企业普遍关心能耗指标的问题。久立手上三个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的项目,也面临着能耗指标的压力。“双碳”势在必行,发展也不能止步,期盼政府在能耗指标政策上能够有更清晰的指引,制定更科学的评判指标,给企业吃下定心丸。

  姚力军:企业是创新主体,我期盼惠企政策在科技创新方面更多着力。同时,期盼人才政策持续发力,助力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才不仅仅是指高端人才,还包括技工、技师人才。针对高端人才,浙江的政策非常给力,希望在技工、技师人才方面也给予同样重视。浙江制造要迈向高端,同样离不开技工、技师人才队伍。

  郭心刚:我也注意到,金融支持与广大企业的需求仍有差距。目前真正对资金需求比较大的是中小企业、创业初期的科创企业,贷款难度依然不小。如何破解这一矛盾?我今年带来了“关于创新投贷一体化金融服务模式的建议”的提案,建议省里成立投贷一体化平台,为投资机构、银行和项目搭建一个对接平台,重点支持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三大类主体,帮助解决资金需求。

  其实,择优扶持的银行一直在找好项目、好产品、专注主业的好企业,所以企业也要有诚信,拿到贷款要把自己的主业、产品做好。(记者 夏丹)

责任编辑:张灵

浙江嘉兴:春运首日“微笑上线”
浙江嘉兴:春运首日“微笑上线”
杭州临安:情暖外来务工人员
杭州临安:情暖外来务工人员
我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开通运营
我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开通运营
【显影中国】残疾手艺人蔡余仙:笋壳上刻出好生活
【显影中国】残疾手艺人蔡余仙:笋壳上刻出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