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杜泽老街:春风十里,五十里不如你800米
2022-05-17 19:17:20 来源: 新华网
图集

  杜泽古镇有条老街,老得有韵味,古色古香,融合了浙派、徽派、闽派等风格。800余米长的老街,由南向北弯曲延伸,左右两侧形成了39条巷弄交错的格局。

  杜泽兴于唐初,名相杜如晦嫡孙杜元感从中原迁居而来。现在,老街上有杜本仁堂,陈述着杜家历史。这也是镇文化礼堂,传播展示传统文化。杜泽自古以来就是衢州到建德的必经之地,文人辈出、商贾云集,有“千户烟灶万户丁”之称。

杜泽老街

  2017年,衢江区对杜泽老街进行修旧如旧,老街还是老街,只是更精神了。两侧店铺古朴而优雅,一条老水渠依然汩汩流淌在街面底下,几处老铺面依然上着红褐色的木板门,老街上那些隐退的箍桶匠、竹编师傅们又回来了,还开着几家铁铺,“叮叮当当”,让你听到久违的打铁声。剃头老店,售卖各种生产生活家什的百年老店,都回来了。走在老街上,桂花月饼、杜泽灌肠,各种传统商品、各种商贩随处可见,彩绘脸谱、捏泥人、剪纸等民俗手艺令人惊艳,马灯戏、滩簧坐唱班、民俗婚嫁等传承文化精彩纷呈,一项项“非遗”产品的独特魅力竞相绽放。

  桂花饼的爱情故事在杜泽老街流传最广,也最有人间烟火味。话说清末年间,老街小巷里,有一对新婚夫妻在中秋前夜收到官府给丈夫的征兵令,夫妻俩抱头痛哭。可官命难违,哪能不走呢!期盼的只是丈夫早日平安归家。贤惠的妻子,当夜找来面粉给丈夫做赶路的充饥饼,但不知如何动手。忽然,妻子见到窗外那圆圆的月亮,她模仿着,把面团搓成圆形,饼心放入桂花和红糖,饼面上还撒上芝麻,代表星星护着月亮,然后烘烤成一个个亮光透明的圆饼。妻子深情的爱伴随着丈夫出行边关,期待来年八月十五再团聚。

  上天开眼,第二年中秋,丈夫果然归来。从此,这个爱情故事流传至今。每逢中秋佳节,衢江一带百姓会互送桂花饼和吃桂花饼,祈愿合家团圆幸福。这个桂花饼又称为衢江月饼,饼层松脆,香味可口。由此,桂花饼越做越大、越做越好。桂花饼百年老店现今已成为非遗窗口,还办起了杜泽桂花饼博物馆。在老街开谢继传统糕点坊20多年的第四代传承人谢志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他希望更多的人继承这一老店,他的五六个名徒已分赴各地传承桂花饼。

  走在老街上,可以看到不远处山顶上有一巽峰塔,挺拔高立、古朴雄浑。原塔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高32.63米,杜泽人引以为傲。可惜2010年被一场雷电击中倒下。如今,巽峰塔早已修复重新屹立于世,它象征着杜泽人未来的希望与幸福。

  杜泽有明果禅寺,穿越1300余载的文化传奇,坐落于千里岗五花峰间,有大彻禅师漆布真身坐镇,有白居易亲撰的《传法堂碑》,有唐女皇武则天“明果寺”题额,还有乾隆皇帝御笔“明果诗碑”。大彻禅师惟宽,是杜泽镇宝山人。13岁出家,24岁具戒,僧腊39报,年63终,诏谥大彻禅师。白居易四次前来问法,成为佛学文化的一段经典记录。台北胡适纪念馆编的《胡适手稿》里就存有这位国学大师与衢州相关的《白居易传法堂碑》读书笔记。深厚的佛学渊源,明果寺成为千百年来信众的皈依之地。

  我们听到了铜山源精神。1958年,铜山源水库破土动工,但因种种原因折戟。1970年,衢州人民“再向虎山行”,1.2万名民工人拉肩扛,用600余万立方米的黄土砂石堆成高48.42米,长252米,顶宽8米,底宽249.18米的重力坝。修成总干渠65.29公里,支干渠277公里。1978年元旦,库容1.21亿立方米的铜山源水库建成蓄水。这项工程,润泽了衢江、柯城、龙游的16个乡镇300多个村庄,以及3个国有农场,共25万亩农田和20万亩黄土丘陵,耕地面积占了衢州全市的五分之一。

  这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群策群力、无私奉献”的铜山源精神。听了讲解员的一个个事迹介绍,这个几代衢州人的激情燃烧之地,就是衢州的“红旗渠”。它是一座永恒的丰碑,昂然挺立在两山之间,在新时代焕发出“永远的铜山源精神”。只要有这种精神,杜泽人民的共同富裕必将走在全省前列。(陈荣高)

责任编辑:张灵

组图丨浙江龙湾:“萌娃”迎亚运
组图丨浙江龙湾:“萌娃”迎亚运
亚运人物志丨爱亚运 爱集邮
亚运人物志丨爱亚运 爱集邮
亚运人物志丨杭州大伯集报献礼亚运
亚运人物志丨杭州大伯集报献礼亚运
【显影中国】百年理发店传承人:我用手艺守护记忆
【显影中国】百年理发店传承人:我用手艺守护记忆